5S管理理论在土建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5S管理理论在土建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崔跃 北京住总置地有限公司 101116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类型及高层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各种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推陈出新,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工程项目日常管理的核心,其管理效率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为此需要制定严格规范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对于构建工程项目良好的施工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5S管理理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总体效率,可有效降低施工作业成本、提升施工进度,为此,文章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例对5S管理理论应用于土建施工质量管理现场的应用效能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建筑工程企业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提供相关参考。


引言

通过对目前发生的一些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分析, 笔者发现, 很多事故起源于施工现场管理不严, 无序建设, 缺乏文明意识, 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提高, 甚至发生恶性工程质量事故。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施工管理的一项主要的基础性工作, 它直观地反映出承包商的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树立承包商良好形象, 有必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施工现场管理。



关键词:5S管理; 建筑企业; 施工现场管理 

1.5S管理理论

5S管理理论来源于日本私家车生产企业的管理方法,后逐步引用至基建项目管理。5S即日文里的指的是日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5个名次开头的首字母。5S的核心理论是对物品进行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划分,将非必需品,尤其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尽量从施工区域清理掉,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维持作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并从精神层面激发作业人员对工作命令的执行效果,培养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


5S管理理论逐层释义分析    

60b87edf6a8c3_html_3042e5d82a2e63f0.jpg

2.5S管理理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60b87edf6a8c3_html_36593a3dfe791d34.jpg


3.5S在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应用的必要性

5S现场管理法起源于日本企业管理方法论中,其中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又被称为“五常法则”。5S既是一套系统的管理理论方法,也是一种管理文化,5S强调以现场管理为基础,让施工作业现场中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种“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中,大大提升了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能效。同时也是现场科学管理的基础。让员工每天都在一个对错一目了然的环境中工作,使得每个人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就能实实在在地提升人的品质。

5S理论方法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行的制造业、服务业等改善现场环境的对人员、设备、材料开展质量和员工思维启迪的一种新管理方法,促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对现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离不开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 相对完善的技术装备是一个优秀建筑工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而技术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就会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不断涌现出来, 同时更加复杂、更加特殊的新工程结构功能, 以及更新技术装备的要求, 也更加突显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不同规模和种类有着很大的差别, 再加上受到天气影响比较严重, 因此, 无论是技术综合施工, 亦或者是交叉施工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工作, 这是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保证质量、功能和工期的重要基础。

  1. 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

建筑企业生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经济效益的不断扩大, 因此现阶段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使成本管理方式逐渐改建和完善, 通过充分研究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要素和过程, 为了达到使精细化管理意识增强的目的, 保证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作用,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细节方面在建筑工程的细节方面, 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责任意识, 尤其是加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测, 全面分析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 尽可能的做到事无巨细, 对每一件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认真对待, 例如, 施工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施工流程信息的确认等等。

(2服务方面建筑工程施工往往会涉及到众多的行业和单位, 这无疑会增加协调不同单位之间的难度系数。因此, 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立健全良好服务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有效的协调监理、设计以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 对于施工企业内部关系也要协调好, 只有充分的、有效的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

(3规则方面要想真正的使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大幅度的提高就离不开加强规则意识, 因此, 施工企业必须最大限度的完善施工组织结构体系, 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有效的落实施工工艺的编排, 并严格把控其质量, 这样才能够为后期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奠定基础。

(4系统方面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大规模、比较复杂的项目建设,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将整个工程切分成不同的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例如暖通工程、水电工程、土建工程等等, 施工企业必须指派专业的人员来控制和监督与其相对应的系统。

5.5S全面推行

  1. ,划分施工现场的全部物品和材料,将其归为两种,一种是要的,另一种是不要的。之后舍弃不要的,保留要的。查看工作场所物品的利用频率,根据物品的利用频率来进行合适的放置。经过整理之后处理那些不需要的材料和物品,所以针对每个区域都应该有以之相对应的处理物品的方法。

(2)整顿。在整理阶段的基础上开展整顿阶段,整理未完成整顿便不能进行,所以整顿是否顺利进行能够检验整理阶段的实现情况。经过整理之后保留下来的物品均是必要的。就理论而言物品减少了一定会增加其空间,这有利于施工,但是,假如无规则任意堆放这些物品,便不会拓展其空间,除此之外还会引起某些不好的结果。杂乱无章的物品工具不利于施工人员寻找,同时还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所以应该整顿那些材料与物品,根据以下原则完善物品的布置:“定点、定位、定量”,在查找材料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如图:

不必要物品的处理方法

60b87edf6a8c3_html_64645ff6e27cb51f.jpg

60b87edf6a8c3_html_e86dc2691e0b2029.jpg

整顿”步骤设计流程图   

(3清扫

整理完之前的两个阶段以后有序放置现场必要的物品。接下来这个阶段是进行清扫,经过此阶段之后物品便会如新的一样,有着清新的工作环境,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工作现场有家的感觉。反之假如仅仅是整齐但环境不好也会使员工觉得不舒服。除此之外还要确保施工现场有畅通的道路,重视相关设备的维修,保证施工工具的整洁等。清洁之后给施工现场营造出好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还能够确保机械设备的运行,避免机械事故,使工作效率提高,节约成本。

(4清洁

清洁是经过整理、整顿和清扫之后体现的状态,前面的三个阶段完成之后会获得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清洁便是对此成果进行维持。针对前3S的工作此处进行规范,并进行检查与监督,这和前3S里清扫有密切的关联。

(5素养

在5S管理活动中往复地循环并积累会出现素养这种习惯,5S实施的核心内容是素养,执行了前面的四个阶段之后员工便会有一个好的习惯,进而显示出人的素养。素养的形成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它是5S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经过前4S的实施之后员工不断积累形成的。

(6监督检查和激励措施

监督检查确保了5S管理的实施,经过此种方法员工在工作上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不断营造好的工作氛围与工作环境。激励措施类似于发动机,它能够很好地推动工作的进行,要不断给予员工相关的激励,使其在工作中充满热情与积极性,使他们可以很好地执行,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实施5S管理活动。

(7PDCA循环管理

在管理中经过逐渐循环便能够发现问题并迅速地处理,唯有如此才可以使管理得以加强。PDCA循环管理确保5S方法施行的现场管理可以顺利实施见图。

60b87edf6a8c3_html_2874738b059a91ec.jpg

PDCA循环管理 

从全部管理活动来看,不论利用了多么先进的管理措施,如果缺乏长期的执行均会是造成管理成本的浪费。为此在实施5S现场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可以提高5S现场管理的综合效能,能够更好促进现场工作人员的习惯养成,极大的提高了现场管理的综合水平。

6.结语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高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水平是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 因此, 不断地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 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 充分利用和发挥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有助于建筑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是保证企业生命力和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顾磊.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展望, 2015 (18) :20, 22.

[2]杨立.基于5S管理模式的建筑施工管控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