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研究

郑青超

41022219850918****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近年来,市政道路给排水故障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许多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城市化的发展,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应不断优化。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市政道路积水较多,不仅会影响道路的使用,还会缩短路基的使用寿命,使道路受到严重破坏。在城市建设中,要不断优化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使之符合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研究

1研究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科技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着改变,市政道路给排水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过去的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在施工完成后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甚至导致车辆无法正常出行。比如,道路给排水工程质量问题,使道路表面极易出现严重积水,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侧翻、打滑的现象。特别是在多雨的季节,道路的积水情况更加严重,这不仅影响人们的使用,道路被长期浸泡还会使道路表面开裂,从而降低了道路使用的安全性。为了提高道路使用的安全性,负责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必须不断优化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方案,以此增强道路使用的质量及安全性。

2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任务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点:第一,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废水,污水和废水的大量积累不仅会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此,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要能够有效地将城市中的污水及废水排出去。第二,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比较复杂。给排水系统由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及雨水处理系统等多个系统组成,能够对城市中的废水进行收集并进行有效的处理。道路给排水工程中还包括合流管道系统以及分流管道系统。合流管道体系能够将各类废水污水等统一收集后再处理。分流管道体系分为雨水排水系统和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收集的大部分是雨水和冷却水,这些是不需要经过特殊处理就可以直接排放的,而污水排水系统收集大部分污水污染程度比较高,只有经过严格的处理才能将其排放到相应的位置。

污水处理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程序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以及各种有害物质,使水体能够达到对环境没有污染的程度。对于污染严重的水体,必须经过复杂的除菌杀毒等程序才可以排放到指定的位置。针对污染程度不同的污水,其处理方式有一定的区别,因而在道路及排水工程设计时,也会有一些差别。

3市政工程的道路给排水施工管理

3.1开挖沟槽

市政道路给排水施工的沟槽开挖顺序主要是按照管道水流的方向,从上至下,由南至北进行开挖作业,避免扰动基底土,槽底的预留30cm土,在铺碎石、混凝土管基之前,进行人工的清除,在沟槽的开挖、成槽之后,避免出现振动荷载的问题。为确保管道安装质量,必须有效控制管道中心线、管底的高程,在挖掘机进行挖土之后,人工清槽之前,埋设坡度桩不小于10cm,间距主要是10cm,控制井位处加一块坡度桩,而坡度桩需要埋设牢固,坡度桩应该埋设牢固,而坡度桩上丁管线的中心钉、高程钉。

3.2沟槽施工排水

在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现场,雨水排水主要是利用地面边坡设置沟渠,将地面雨水疏通到其他位置,避免流入沟内。如有流入,需及时排出。开挖沟内需开挖排水沟,断面以30cm×30cm为主,坡度为3%-5%至集水井。集水井布置在沟槽一侧,井深50cm,间距50-80m。

3.3管道基础施工

混凝土条形基础的主要施工方法是利用斜坡桩将管道中心线移到沟槽底部,根据设计基础的宽度确定模板位置,立即架设模板,并在定位基础平面时清理底部和槽。根据地基的设计厚度,在基座上标明立柱,并将同一桩顶开挖到地基的高度和厚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沟内不得积水。该段混凝土管埋深,基础浇筑一般分两次进行。首先进行管底以下混凝土浇筑,待管道稳定后,对管道两侧的混凝土进行密封,控制地下水,确保混凝土在终凝前不被水浸泡。

3.4管道稳定

平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时,应进行管道铺设。根据设计平面位置和标高,管接头应光滑,管接头之间应留有最佳接口间隙。然后在管道两侧浇筑混凝土。管道轴线的控制是用20根导线连接斜板上的中心销,即管道中心线。将吊球挂在中心线上,在准稳管内放置一个带中心刻度的水平仪,左右调整管子。当落球的尖端或垂直线与水平仪的中心刻度对齐时,管已居中。

4给排水系统设计优化措施

4.1给水系统设计优化

给水管网系统设计主要以城市整体规划为依据,在实际设计工作当中,应加强与供水公司的协调与沟通,当地经济发展较快,然而在整体规划上仍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在该项目给水管网布置时,发现水量及压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与供水部门的沟通,并深入建设现场对管线辅设的情况进行调查,并核算管道管径,确保管线设计方案满足远期规划要求。同时,在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若给水管线埋深较小,或者位置布置不合理,需要重新将它拆除再重新建设。同时,在给水系统设计时,应将可以保留的给水管与周边给水管衔接。并将管线布置于非机动车道下,管线埋设的方式可以选用浅埋的方式,沿道路纵坡进行埋设。在预留管设置时,确保管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结合道路两侧的用地性质和远期规划进行设置。

4.2排水系统设计优化

4.2.1雨水工程设计

由于本工程所在区域建设条件复杂,为保证雨水管网规划的合理性,需结合城市防洪需求、道路周边环境和土地利用性质,对管网进行计算、调整,合理选择设计参数。由于雨水工程的特殊性,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应收集雨水水文资料,遵循快速排放和经济的原则。另外要注意的是,雨水工程设计应与原道路两侧的边沟、排水沟等设施相协调,确保道路排水系统的统一。道路排水设计是将路面上的雨水快速排出,其排水方式主要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其中,纵向排水主要采用边沟排水,横向排水主要采用涵洞排水。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是为了解决地面雨水被道路截断的问题。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不仅要解决道路两侧的雨水排放问题,还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以便将雨水排入河道。为实现道路雨水的优化利用,应严格按照原道路排水需求计算雨水管道的断面和高程。本工程采用市政排水管网和道路排水沟两种排水系统,可合用。

4.2.2污水工程设计

为了确保污水管道设计的合理性。在道路污水系统优化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对于城外道路,由于污水处理厂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当地现状的污水排放要求,所以污水管道的布置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合理确定污水临时排放口,使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污水通过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如果道路纵断面发生变化,就要调整污水流向,并加强与规划部门、环保部门的沟通。在污水工程设计过程中,要采取长期规划与现状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深入现场调查道路两侧土地性质,做好污水流量核算。例如,对于工业废水,考虑到流量的浓度,应计算规划管径,以满足道路两侧的污水负荷需求。本工程污水管道采用重力流管道。设计中严格控制标高,防止其他管线的影响,避免与其他管线在平面标高上的冲突,保证管线布置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市政工程,其设计的内容包括范围广、设计技术要求全面,内部结构复杂,但是只要仔细分析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要点和着重注意的地方,总结之前施工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寻求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也并不是一件难事。给排水设计也是关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道路使用年限的重要指标,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大幅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前卫的思想进行设计创新和优化,使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更加能体现出市政工程的功能性和惠民利民的目的,共同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伟大进程。

参考文献

[1]李伟.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

[2]黄文丽.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江西建材,2015(3):41–41,46.

[3]明永成,胡应文,冯桢,等.探究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