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应用研究

殷一般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化县供电公司 浙江开化 324300


【摘要】电力系统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控制系统。保证系统可靠稳定地正常工作是很重要的。因此,本文对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特点,并提出了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设想,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


0.引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建设的各个具体环节,逐步建立起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1.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概述

1.1运行原理

操作过程中,主要采用现代电力控制技术,有效地控制了电能的生产和输送,实现了电能的自动调节和调度,规范了电能的输送管理,明确了电能的输送及使用目的,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电能的实时监测与调度、变电站、变电所的管理与控制以及电能的推广。该系统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对供电电源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供电企业的配电效率。依托移动工作站、远程监控站、运行控制站、数据分析站,根据实际情况,电力系统建设人员设置3个间隔层,间隔层均为光电式感应开关,并配有集成单元和智能开关。各间隔层在运行过程中采用远程网络监控技术,实现对输电线路的实时监控。与此同时,为了保证远程移动工作站的安全,要求有关人员对电源系统的运行状况及电源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保证远程移动工作站正常工作,提高电力转换和配送效率。

1.2基本要求

现代电力生产和使用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发电、传输、转换和交换于一体。采用科技手段,把自然能量转化为电能,充分利用电力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电能的输送。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力主要通过输电线路、变电站、变电所等基础设施传递、转换,并对地区电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自动电力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电力转换、输电和供电的效率和效益,并为电力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经济效益。电力系统与电网的融合。互联网络的建立,改善了社会用电环境,优化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结构,并使发电、转换和输配电过程不断完善。


2.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特点分析

电力自动控制系统一方面具有精确、实时的特点;自动化技术能有效地实时控制电力系统实际运行中的相关数据信息。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提高了实际运行的可靠性和质量。该系统能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首先是实时数据信息,其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而且在存储方面对设备和器材的要求更高。其次是基础数据信息,其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是市场数据信息,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将市场数据信息渗透其中。此外,该技术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非常高。因为因特网通信技术能够实时传输数据和信息,所以在平时发生事故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找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损失。


3.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3.1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应用

当今社会,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发展具有开放、继承、共享、智能等特点。尤其在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充分运用该技术十分重要,它能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在电网实际运行中,科学合理的调度是供电保障的前提。通过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技术的优越性。该系统能较好地控制电源运行状态,并能利用数据库中的子系统对电源系统进行全面监控。这样的话,就可以全面地探讨和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并加强对这些数据信息的适当管理。此外,在建立数据库和应用相关技术时,能有效地提高数字化存储的质量,保证输出效果,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3.2专家系统控制技术应用

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充分利用专家系统控制技术识别预警状态,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水平,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能较好地控制电源系统。但这一先进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在具体的应用中,要全面地研究它的缺点和优点,使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其运行质量。

3.3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应用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的质量,发挥独特的作用。它主要通过现场总线控制设备和设施,以保证先进的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合理的信息通信。与此同时,它的应用有别于数据通信、现代化设备的连接以及先进仪器的实际应用。所以,在电力系统建设中,必须充分利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确保其学科性质和合理性。伴随着现代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殊运行,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场总线系统能够合理、有效地对各种设备、子系统进行控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电力系统是PCS系统,它与以往的应用系统有很大的不同。本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良好的性能。最优性能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尤其是当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利用上位机根据实际故障情况确定故障点并加以处理。在科学上对已存在的故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使电源系统能在短时间内正常工作。

3.4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应用

对神经网络控制技术进行理论分析,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非线性以及鲁棒性特征,可用于并行处理。它具有较强的自我组织学习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该技术因其独特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电力系统。这项技术广泛应用时,神经网络所采用的连接形式主要是神经元。这样,相关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从而保证非线性映射网络的安全运行。

3.5模糊控制技术应用

模糊控制技术是支撑电力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技术。实践证明,采用模糊控制技术和模糊智能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运行参数和电源信息的有效控制。尽管传统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采用了相应的控制技术,但其具体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为便于操作者提取和检索信息,对电力系统中的信息进行了筛选和分类。


4.结束语

在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系统设计者对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专家系统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模糊控制等自动控制技术进行持续改进。保证了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提高了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何伟.基于绿色电力的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J].消费导刊,2020(6):256.

[2]郑连钢.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分析[J].信息周刊,2019(7):141.

[3]胡达成.考虑源网荷协调的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J].自动化应用,2019(8):54-56.

[4]陈合来,冯梦妓,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7):236-237.

[5]董群山,浅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8(5):158-159.

[6]南盟,李雪峰,栾旭,赵一飞.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3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