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内科护理单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浅谈心内科护理单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孙爱英 王静 袁欣 辛洪艳

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 要】目的:探究心内科护理单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位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除常规治疗方式之外运用心内科护理单元对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手段进行护理,记录相应指标参数对比其中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各项肌体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心内科护理单元能够为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降低患者顾虑,具有极高医学价值可在临床领域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单元;急性心肌梗死;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亡是目前医学界常见疾病之一,经常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是因心肌缺血而引发的病症,病情严重可引发心率失常、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应对方式主要是指病发时保持心理平衡的方式。因急性心肌梗死亡病情不稳定难以控制,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产生极为严重的心理负担。相关资料表明,应对方式能够消除削弱患者心中顾虑。正确的应对方式对患者恢复极为有力,心内科护理单元通过分析患者病情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从而提高治疗信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试验选取12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具体选择标准如下:意识清晰无语言表达障碍,所有病例均为自愿参与。患有以下疾病者不能参加此次试验:癌症即肝肾功能损伤者;更年期综合证;脑出血、脑梗塞等。随机将病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男性32人,女性28人,病程大多在三年左右,其中有32位病人患有稳定型心绞痛,依照相关机构制定的新功能分级,Ⅱ级25例,Ⅲ级17例,Ⅳ级2O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8位,女性患者32位,平均病程达到3年,据统计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依照心脏功能分级Ⅱ级22例,Ⅲ级2O例,Ⅳ级18级。两组之间各项数据指标之间存在差异性并无统计学特征,说明最终对比结果具有说服力。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医护人员需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同时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以便病发时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常规手段进行护理,包括服药指导,心电监护等等。对照组除常规方式之外采用心内科护理单元对患者进行干预,例如康复单元、教育单元等等。

1.2.1评估单元

根据患者基本信息如检查结果等从整体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评估。

1.2.2施护单元

医护人员可根据评估单元采取相应措施对病人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首先从用药角度出发,通过适当案列以及数字向患者说明遵循医嘱具有的重要作用,告知病人若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与医护人员交流,让患者按时服药;借助智能化医疗设施提醒患者用药,并与患者共同制定用药计划;其次了解患者日常饮食,告知不良饮食带来的危害。对喜好烟酒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了解其原因,采用适当方式限制病人吸烟酗酒,与其建立良好关系,让患者了解戒烟戒酒对病情的益处;最后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因长期受到病痛折磨,故而心理压力较大,医护人员可向患者介绍医疗设备以及治疗方式从而削弱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此外通过播放音乐舒缓病人紧张的神经,消除负面情绪造成的影响。

1.2.3康复单元

治疗期间若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医护人员可帮助其进行康复训练,例如散步、生活自理等简单行为。

1.2.4教育单元

教育单元主要记录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制成督查表,以便了解患者每天身体变化情况,护理人员需根表中内容对患者进行干预,解决他们心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心理负担。

1.3观察指标

对干预前以及干预后护理人员工作方式即自护能力进行评价,制定量表对护理人员应对反应进行评价,可细化为求助、合理化、幻想等多个维度,根据内容不同各个维度可细分为多个条目,各个条目评分规则需相同,将所有条目综合在一起即为维度总分。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探究所生成的各项数据指标均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处理,两组对比结果则用t进行检验,最终结果表明p<0.05,说明其中存在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特征。

2结果

两组A M I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后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等正性应对方式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O.05),心内科护理单元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自我责任感等多个维度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1两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60b71e2cd54ac_html_ccd86af9bd2d3831.png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60b71e2cd54ac_html_ed5495d22ec741b8.png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不仅病情难以控制同时致死率极高,基于此目前临床领域急需一种合适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救治。此次探究经过心内科护理单元干预观察组患者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而自责、幻想等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心内科护理单元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降低疾病生成的负面影响,帮助患者认识疾病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心内科护理单元通过长期记录掌握患者病情发展,以便患者能够对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效果的因素有正确认知,在治疗过程中形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模式,从而实现疾病管理。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可向患者发放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资料,让病人自行阅读了解致使疾病发作的原因以及相应对策。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治则能够防止患者因此死亡。虽然目前所有急诊护理模式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均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因不同护理模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故而在实践过程中医疗效果互不相同,心内科护理单元可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对病情控制而言极为有益。


参考文献

[1]陈琳,张姣,葛在凤.心内科护理单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

[2]缪燕.心内科护理单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分析[J].母婴世界,2018,000(014):211.

[3]毕英玲,宋永红.心内科护理单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027(034):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