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张燕

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定西 74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腔隙性脑梗塞治疗中联合中西医手段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腔隙性脑梗塞病例83例,按疗法分组,A组(中西医疗法)41例,B组(西医治疗)42例,比较疗效、安全性。结果疗效比较,A组[97.56%(40/41)]优于B组[78.57%(33/42)](P<0.05);安全性比较,A组[4.88%(2/41)]优于B组[16.67%(7/42)](P<0.05)。结论联合中西医手段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塞;中西医;不良反应;疗效


前言:脑梗塞为高发病,其中腔隙性脑梗塞是因缺血性卒中后脑部遗留微小腔隙,代谢循环障碍可诱发腔隙性脑梗塞。该病要求科学施治加以控制,较易复发。临床研究认为,高血压病症和动脉硬化是核心诱因。常见突然发病,在治疗中应控制血压,改善脑动脉弹性,制定个体方案治疗。中医以辨证施治和机体调节为主,长期干预效果较好。在西医基础上联合中医干预,可改善机体[1]。本文从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选取83例,分析中西医联合疗法,探讨应用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83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例,根据疗法分为A组41例(中西医联合),性别:男/女=23/18,年龄(36~73)岁,平均(56.41±8.02)岁。B组42例(西医),性别:男/女=25/17,年龄(38~72)岁,平均(56.40±7.99)岁。两组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腔隙性脑梗死确诊;(2)可有效沟通;(3)智力正常;(4)资料完整;(5)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精神病史;(2)传染病;(3)免疫系统异常;(4)中断治疗。

1.2方法

A组行中西医联合治疗:(1)西医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用药,口服给药,100mg/次,每日1次。尼莫地平片用药,30mg/d口服给药,1日3次。(2)中医治疗: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味用药。取红花、生川军各10g,丹参30g,赤芍5g,黄芪80g,桃仁30g,归须6g,配制成方,水煎后服用。辨证加减汤方。合并失语者,在汤方中加入木蝴蝶和桔梗。血压波动者,另加夏枯草与葛根。气血瘀滞病例另加全蝎和地龙。失眠病例另加珠母与龙骨。每日1剂,2次/d,早晚温服。

B组行西医治疗,同A(1)。

1.3观察指标

疗效:(1)显效:语言能力恢复,肢体无异常感受,基本无头晕头痛症状;(2)有效:上述症状缓解;(3)无效:症状未缓解或加重。有效率=[(1)+(2)]÷(本组n)×100.00%。

安全性:记录治疗后胃肠反应、头痛、头晕、过敏等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数据,计数资料(疗效、安全性)以率(%)表示,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

A组有效率(97.56%)>B组(78.57%),A组显效率(6.25%)>B组(28.57%),P<0.05。见表1。

1 疗效[n%n]

组别

A组(中西医)

B组(西医)

P

n

41

42

>0.05

显效

25

12


有效

15

11


无效

1

9


有效率

97.56(40/41)

78.57(33/42)

<0.05

显效率

6.25(25/41)

28.57(12/42)

<0.05

2.2安全性

A组胃肠不适1例,头晕1例,发生率4.88%(2/41);B组头晕2例,头痛1例,胃肠反应3例,过敏1例,发生率16.67%(7/42)。A组发生率(4.88%)<B组(16.67%)(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腔隙性脑梗塞是因脑半球区域微小动脉发生病变,发生管腔闭塞或狭窄,因而出现梗死病灶,为脑血管病症,老年群体高发。老龄化加剧导致发病率提升,必须加强防控。该病发病后多见反应迟缓,有失语表现,肢体麻木或见行动受限,头痛也为高发症状,自理能力减弱。

阿司匹林是脑梗塞西医常用药,可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心血管病变,对脑梗塞类病变有防控药效。尼莫西平应用于临床可改善记忆水平,缓解脑损伤,对脑血管平滑肌有选择性干预作用,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流量,抑制血管痉挛,修复脑损伤。

根据中医理论,腔隙性脑梗塞是中风病症,血气异常、风邪侵害、痰瘀阻滞等皆可致病,致病机制复杂。中老年时期机体衰退,代谢减缓,极易发生肝肾亏虚,出现阴阳紊乱症状。使用中药汤方。疏通气血,散除瘀滞,改善经络,实现综合调节。补阳还五汤使用补益药调节气血。黄芪用药可补气,红花与丹参皆可祛除瘀滞,还可消肿活血,缓解疼痛。归须用药可活血,生川军也可强化气血。此外,生川军也可祛除风邪,促进机体止痛。赤芍用药后改善瘀血凝滞症状,有凉血功效,可清热。上述中药成方后可促进淤血散除,缓解血液黏度,可促进溶栓,增强血循环,对血流动力学有正向影响。另有相关研究是选用生牡蛎、地龙、龙骨、鸡血藤、当归、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以及乌梢蛇等配制为方,中西药联用,与本文结论一致[2]

本次研究中在西药用药外A组联合中医汤方用药,经过联合治疗,A组97%以上患者症状缓解,其中6%左右疗效显著。与之相比,B组疗效低于预期。治疗后不良反应显示,A组发生率低,提示该组对治疗较耐受。经分析,中药用药可对症施治并融合中医整体观调节,机体状态改善,病情良性转归同时,汤方用药增强患者耐受度,对持续治疗有积极意义。

综上,在腔隙性脑梗塞临床治疗中,联合中医与西医用药,促进综合施治,可有效整合中医手段优势,可提升疗效,促进安全治疗,提高患者耐受度,应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谢立标,刘芬香.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34):28-30.

[2]邢亚锋.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04):161-162.

作者简介:张燕,(1981−8−23),性别:女,籍贯:甘肃省定西市人,学历:本科,毕业于甘肃省中医药大学;现有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