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古筝教学审美特质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传统文化视域下古筝教学审美特质解析

孔令雪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审美”一词越来越进入人们的视野。审美教育一方面给我们的教育和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另一方面以新的教育、教育手段进入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活动,为我们的教育、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古筝是中国民族乐器的代表,古筝的音色优美,是其他乐器无法代替的。对古筝教授进行审观教育分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审美;古筝教学

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古筝教授的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节约体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古筝教授的审美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收入、智慧和体全面发展。目前,随着古筝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古筝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显现出来。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内容之一,以发现美为对象,通过审美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古筝教授的审美教育是以审美为视角,发现音乐文化内涵给音乐带来的丰富审美资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一、古筝教学中的审美分析生的兴趣

(一)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刺激古代和其他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根据学生的年龄,创造活跃有趣的教学状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形、色彩、声音等多种因素可以通过古筝表演让学生们想象。让学生在移动的时候思考一些事情,激发学生的感官,优美的音乐比静态的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古代等教育中美育的学习效果

将审美教育引入古筝教授可以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动态情况,通过鲜明的色彩和活动的想象,全面展现要传达的活动过程,不仅可以具体化抽象,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现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取代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功能,因此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知识的传输,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大脑。古筝可以开发学生的右脑。通过艺术熏陶,开发智力的学生一方面可以提高一种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使他们摆脱紧张的学习。放松,让他们以更好的质量和更高的效率重新投入学习。约翰肯尼迪。学习古筝在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还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通过视觉、听觉,通过眼睛、大脑、嘴巴、耳朵、手、手等一系列动作,促进了青少年各器官的发育,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古筝是一种课外活动,能刺激大脑的兴奋中枢,使你摆脱紧张的学习,放松自己。通过这种适当的调整,他通过课堂活动的持续和提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力和审美能力,促进了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的发展。这些不仅对塑造学生的美好性格都是有益的,而且对身心健康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古筝在演奏时大脑、感觉、手都在运动,随着旋律的不断变化,可以在发现音律美的同时提高集中力。因为旋律不断变化,练习时注意力稍微分散会导致音调、节奏出现问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又通了。练习时形成的好习惯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古筝教授的审美教育是以创造为核心、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方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认识、古筝技能。古筝教授的审美教育锻造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审美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与普通课程不同,古筝教授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技术的熟练,还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部分实践、交流、操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拓展学生视野

古筝教授的审美教育的特点是歌曲内容的丰富。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内容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学习相关音乐知识,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与目前形成的古筝教授审美教育相结合的科学技术兴趣有诗歌朗诵、歌唱比赛等多种,学生可以参加这些古筝比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在参加各种比赛时仍然是向别人学习的过程,通过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更深,自己的审美能力更快地提高。这位古筝教授的审美教育的产物可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起到激发学生探索和欲望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将美育纳入古筝教育

(一)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古筝教授的审美教育首先要具备教师的审美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有一定的教学技巧。教师才是古筝教授中实现审美教育的佼佼者,也是古筝教授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中坚力量。古筝老师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古筝老师在演奏古筝的时候,要按照优美的旋律给学生们看,在和学生们欣赏古筝音乐的时候,要强调古筝音乐的意境。古筝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欣赏美,以提高教育及教学能力,可以在课程中设置更多的鉴赏课,加深对教育理念上古筝创造的意境的欣赏。为了提高古筝教师的教育和教育能力,我们要学会引导学生通过古筝音乐的共鸣创造新的音乐,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二)理解相关曲目的文化内涵

每一首古筝曲的目的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古筝教学不仅是古筝演奏技术的传授,还具有历史因素、文化背景、情感因素等意义。学习相关曲目文化内涵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古筝曲目的的丰富内涵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掌握曲目的演奏节奏和感情表达形式。古筝教授的审美教育一方面可以引入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感情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古筝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音乐是人们生活的反映,但高于生活,音乐更加丰富明确。在古筝教授开展审美教育时,不能脱离生活,古筝教授要结合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可以在联合学校举办文化艺术节,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还可以组织学生进入自然,与自然亲密接触,感受自然的美丽和自然的力量,更好地理解古筝曲中需要描写的意境,让学生的审美进入生活,进入自然。

三、结论

音乐教育在我国逐渐普及,新时期的学生教育不仅要具备新的知识技能,还要不断学习新观念和新方法,用艰苦的审美改造和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在古筝教授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对学生发挥功能的教授,还要更加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对古筝教授审美教育对学生教育发展影响的分析,发现信息化的今天,学生教育方式的变化,找到适合当前学生教育的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参考文献

[1] 孔丽娜. 传统文化视域下古筝艺术审美特质解构[J]. 艺术教育, 2015, 000(008):112-113.

[2] 罗燕. 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 速读(上旬), 2019, 000(001):269.

[3] 曹华. 韵由心生—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视阈下的古筝弹奏理念与实践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4] 龙妮. 古筝艺术的创新及其文化审美属性[J]. 音乐时空, 2016, No.505(02):26-27.

[5] 张璇, 司徒璧春.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中国钢琴音乐审美特征探析[J]. 艺术教育, 2017(10):25-27.

[6] 刘子钰. 古筝教学中审美教学研究[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7, 000(001):252.

[7]兰庆炜. 古筝艺术审美属性及其文化创新——评《创新视野下的古筝演奏》[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No.304(0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