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角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素质教育视角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

张燕

四川省内江市实验小学 641000

摘要:随着政府会议的召开,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德育教育尤其是小学德育教育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更加向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力推动新课改的完善进度,教师需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以及当下社会需求,在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同时,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开展途径


  1. 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多年来都把语文数学看成所谓的主课,思想品德科学叫做副科。有句俗语还这样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小学生只要语数好,能写能算就行了,品德与社会课学不学没关系。这种想法不但学校老师有,社会家长也常见。但从如今的校园投毒案件和马加爵杀室友案件中给我们教育者一种启示。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作为一个人,这三样哪样也不能缺,但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行为。因为纵使一个人有渊博的知识、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德行败坏,那他只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品德是一种潜藏于人的内心思想教育,他的目标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改造自己,品社科对小学生非常重要。比如,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以及部分对教育的干涉,造成校园生活网络化,老师教育学生成了大众茶余饭后关注的话题,甚至有很多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不认同而不尊重老师。课下课上态度都比较懒散,见到老师也不主动问好,甚至有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无所谓。教育工作者在教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了人”,人的道德修养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着人的一生,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会逢凶化吉,万事平顺。学生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未来,也是自身爱的一部分,为了学生本身未来发展着想,更应该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具有主动性,所教的东西若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求,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的发展”,换言之,儿童的接收能力强,但分辨能力弱,家长和老师是他们的直接学习对象,在孩童时代,更应该着重素养的培育和发展,若一味地溺爱,只会毁掉孩子的一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充分地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把学校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开展的措施


首先,要强化教育体系,整改传统教学的漏洞,将德育教育从理论上升到实践中去。把思想道德课程看作比升学还重要的学科,适当地进行实践考察,从书本教学到实体传授以及实践,带领学生在授课的同时,体会到助人帮人的乐趣,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创新涵盖道德课程游戏,让学生在快乐地玩耍中,增进友谊,减少分别。比如,学校应做出相应的规定,严格地要求学生的礼仪以及对事物的尊重。学校统一服装,严格要求其整洁度,统一发型,让学生自小减弱对美的认知,理性地看待美。适当地开展奖励制度,增强学生的积极配合度,适当地进行鼓励以及要求同学之间学会互相赞美和鼓励。培养孩子从小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做一个爱国、爱民、孝敬的好学生。老师应尽量避免学生太多的是非认知,给学生建造一个干净、简单、纯粹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其次,家庭教育也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语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一辈子最重要的教育者”,父母的言行举止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也是从父母的口中学到。原生家庭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注意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也用文明的方式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摒除溺爱的误区,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以及自我独立的能力。例如,德育教育--卢梭曾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了。孩子本身是好的父母施与的教育不同,孩子自然也有好坏之分。只有讲文明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讲文明的孩子。如果你出言不逊、打架骂人,不守秩序、不讲公德,出口伤人、不讲礼.... .那当你的孩子也这样时,你就不用感到惊讶了。“您好” “对不起” “给您添麻烦了” ”打扰您了” “谢谢您的帮助”等礼貌用语,不仅小孩子要学会,我们做父母的更要学会。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让孩子去做,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有精神。身体如此,道德上的经验又何尝不然。所以遇到了-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法解决他,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然解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若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被旁人拿去了。

最后,社会层面的干预。社会规则以道为准,德为基,法为律,人为本,道德是社会构建的基础,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孩子是成人最重要的蜕变开端。一个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终其一生都会有利。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纷繁复杂的事物层出不穷,作为小学生的辨别和自我判断力极弱,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引领。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场所,再加之网络的发达,五花八门的东西让大人都会眼花缭乱,为了盈利,不顾对社会的影响,生产出很多“垃圾食品”,包括很多有关部门的不严谨,视频、游戏,新闻全部朝着流量进发,太多的心灵鸡汤让孩子们错认是人生哲理,甚至大肆篡改历史,更改传统文化的现象层出不穷,更甚者,就连动画片都是以大人的视角制作,忽略了孩子天真的本性。


总结


爱是道德教育最直接的方式,老师要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学生要学会爱自己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作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老师不断地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地摒弃生活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嗜好。认真地投身到学习和集体生活中去。老师和家长要控制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少接触网络,除了学习之外,因为电子产品除了对身体影响大之外,对眼睛的伤害不可小舰。事实证明,德育教育在每个人生命的初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爱是自然给予生命最原始的状态,学会去爱是每个生命体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杰才.素质教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途径分析[J].小学教育,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