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院前急救护理并绿色通道对AMI患者的抢救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观察院前急救护理并绿色通道对 AMI患者的抢救效果

廖美玲

南漳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441500


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和绿色通道的联合应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抢救效果改善情况。方法:以2019年8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急救治疗的梗死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通过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衔接联合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总急救时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急救转归有效率97.62%显著优于对照组88.09%,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AMI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并设置绿色通道,进行有效衔接,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改善患者急救转归情况。

关键词】院前急救;抢救时间;转归情况;AMI


在临床急救科常见AMI患者,AMI属于一种起病急骤、危险性较高的疾病,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发病以后1h内出现猝死的几率达到50%。因此,在出现该疾病以后,直接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在进行急救时,时间就是生命,需要充分利用急救过程的一切时间,既要充分利用院前抢救的机会,同时也要提高入院后的急救效率,从而尽可能地为患者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在医院急诊科建立绿色通道,将院前急救和绿色通道进行有效衔接,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本研究将探索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合并衔接后对AMI患者抢救效果的改善情况,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我院急诊科所接诊的AMI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84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研究组42例。2组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AMI诊断标准。分组后对2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对照组男性22例,平均年龄为(54.8±6.9)岁,研究组男性21例,平均年龄为(55.7±7.5)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组间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则结合院前急救护理和绿色通道有效衔接,提高急救效率。

(1)在院前急救阶段,从接听到急救电话开始,就通过患者及患者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患者是否存在胸部不适、心绞痛、乏力、发热,以此来诊断患者是否为AMI先兆。通过对患者基本情况的了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若患者周围有其他人员,则对其他人员进行急救指导,并结合其他人员提供的情况,准备为患者急救时所需的设备和急救物品。在到达急救现场以后,先对患者的瞳孔变化和神志情况进行观察,遵照医嘱为患者做好相应的吸氧、心电图采集、静脉通道建立等相关急救措施。在经过医生急诊诊断,确诊为AMI以后,为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肌缺氧情况,通过院前急救降低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以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改善预后。此外,若患者疼痛症状严重,则需要遵照医嘱为患者给予止痛剂缓解疼痛。

(2)在对患者转运的途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主要包括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心率等相关情况,通过对这些基本生命特征进行检测,每5分钟记录1次,并维持患者静脉通道通畅,遵照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配合,转运途中做好与急诊科的沟通和联系,使急诊科医护人员做好接诊准备。

(3)入院后衔接绿色通道,在患者入院后急速中转至急诊科,相应的医生、责任护士迅速到位,为患者做好急诊诊断和检查,结合诊断情况配合医生做好急诊抢救护理。

1.3指标观察

统计2组患者在接受急救时的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以及总抢救时长。同时统计2组患者的急救疗效。

1.4数据统计

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应用SPASS25.0软件,分别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采用(`x±S)、[n(%)]进行表示,并结合计量与计数资料运用t和X2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分析标准。

2结果

2.1 2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和有效率如下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和有效率统计表

组别

例数

急救反应时间(min)

心肌再灌注时间(min)

总抢救时长(min)

有效例数

有效率(%)

对照组

42

15.4±5.6

87.6±12.9

67.9±8.8

37

88.09

研究组

42

8.4±3.7

52.7±10.3

41.7±9.1

41

97.62

t/x2

/

8.937

12.497

15.772

4.319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对于梗死患者在进行急救时,院前急救时间段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进行急救时,应重视将急救工作转移到院前,通过院前的急救处理,以有效缩短急救时间,使患者在发病后,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以此改善患者的基本病情,然后将患者安全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接受系统化的、完善的急救治疗。当患者出现AMI症状以后主要是因为缺氧缺血导致患者心肌出现异常敏感反应,在心肌大面积缺血缺氧以后,就会引起患者全身冠状动脉闭塞,进一步引起心肌出现凝固性坏死。不过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应快速为患者畅通血管,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因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坏死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帮助患者畅通血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功能,进而缩短心肌再灌注时间。改善了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状态,即有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而在入院以后进一步通过绿色通道,有效消除入院后非主要环节对患者抢救所占用的时间,使患者能够快速进入到急诊室接受急诊诊疗,缩短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使患者在发病后于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系统化的急救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AMI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和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方式,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使患者尽快的获得心脏再灌注功能。研究组患者获得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急救护理模式之后,患者的转归情况相比于对照组更高。进一步表明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联合对于抢救梗死患者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廖德荣,钱宝堂. 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在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06):978-981.

[2]易绍东,霍勇,向定成. 胸痛中心认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效率的影响[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01):11-15.

[3]黄宇,杨向军,林刚,邱建平,张建军,林捷. 优化的始自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4):2280-2283.

[4]韩雪峰,温霞,袁海风,仓宏宇,赵颖超,阿拉腾其木格,王淑华,王玉增,李飞,何涛. 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一体化救治模式的研究[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04):35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