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护理中不同护理方式的实施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哮喘护理中不同护理方式的实施效果分析

周洁

南京市栖霞区医院 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哮喘患者的干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哮喘病例88例,护理方式分组,A组(心理护理)29例,B组(循证护理)28例,C组(常规护理)31例,比较后生存质量、心理健康状态。结果生存质量比较,A组与B组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无可比性(P>0.05);心理健康比较,A组优于B组、C组,B组优于C组(P<0.05)。结论不同护理方式实施后,对哮喘病例临床影响不同,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护理和循证护理对改善生存质量积极影响显著,可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干预对心态改善影响较大,循证护理在生理、躯体功能优化中更具优势。

关键词:护理模式;哮喘;生存质量;心理健康


前言:哮喘病症属于呼吸系统病症,抑制病例呼吸活动,降低呼吸质量,优质呼吸是日常行为活动的重要支持,故而哮喘发病后,病例生存质量受到消极影响,因长期活动受限合并呼吸困难,常见心理失衡,消极心理影响治疗依从,增加病情控制难度,还可加重心理应激,危害身心健康[1]。在护理哮喘病例时,可选择不同干预模式,产生的护理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从2019年5月~2020年12月哮喘病例中选取88例,说明不同护理实施方式,分析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2月~2020年5月,A组29例(心理),性别:男/女=17/12,年龄(23~73)岁,平均(44.29±3.64)岁。B组28例,性别:男/女=15/13,年龄(21~74)岁,平均(44.30±4.23)岁。C组31例,性别:男/女=16/15,年龄(22~70)岁,平均(44.28±3.79)岁。三组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A组行心理护理:(1)对患者进行个性分析和心理评估,根据病例心理特点,制定护理策略,重点进行心理干预,调节心理状态。(2)从患者适应性出发,科学调整沟通频率,消除消极心理,引导积极治疗,强化积极心态的正向影响,促进身心稳定,指导科学自护。(3)强调人性化和个性化实施,能动性提供护理支持。

B组行循证护理:(1)深挖护理盲点,完善执行缺陷,根据临床护理问题寻找临床实践依据,制定解决方案。(2)整理循证依据,综合临床经验,根据循证理论优化护理执行。(3)以循证资料为指导,对病例饮食、作息和日常活动进行量化管理,在对症管理同时,强化循证支持,护理执行坚持科学严谨、有理有据。

C组行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1)生存质量:进行SF-36(生活质量)测评,评分、生存质量正相关。(2)心理健康:进行SAS(焦虑状态)与SDS(抑郁状态)测评,评分、健康状态负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哮喘病例数据,计量资料(生存质量、心理健康)以“均数±标准差(60b6e8f8dd408_html_9f104aafb903bd45.gif )”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存质量

社会功能:A组>B组、C组;生理、躯体功能:B组>A组、B组;总体健康:A组<B组、C组(P<0.05),B组与C组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1 SF-36评分[分,(60b6e8f8dd408_html_9f104aafb903bd45.gif]

组别

阶段

生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

A组(心理)

干预前

69.27±4.39

68.35±5.44

72.39±6.50

70.32±8.35


干预后

79.37±5.12

79.94±4.98

87.36±4.95

84.16±9.31

B组(循证)

干预前

69.25±4.43

68.31±5.71

72.43±6.38

70.30±8.40


干预后

83.35±4.97

82.57±5.03

84.12±5.49

83.96±8.79

C组(常规)

干预前

69.24±4.28

68.33±5.20

72.41±6.47

70.29±8.22


干预后

75.40±4.36

76.34±4.73

79.76±5.61

78.24±8.15

P


<0.05

<0.05

<0.05

<0.05

2.2心理健康

SD评分与SAS评分A组<B组<C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 SDSSAS评分[分,(60b6e8f8dd408_html_9f104aafb903bd45.gif]

组别

阶段

SDS

SAS

A组(心理)

干预前

56.78±3.92

57.65±4.26


干预后

23.31±3.57

24.19±3.48

B组(循证)

干预前

56.75±4.12

57.63±4.37


干预后

35.47±5.26

36.38±5.34

C组(常规)

干预前

56.80±4.03

57.62±4.16


干预后

43.12±4.16

43.35±5.20

P


<0.05

<0.05

3讨论

在哮喘治疗中,不仅应针对哮喘病症对症治疗,而且应实施心理干预,增强护理质量,保证干预操作高水平、有效性实施,促进身心稳定,加速良性转归。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重视心理疏导,分析病例心理特点,促进患者配合,以心理干预为突破口施加护理影响,人性化特点显著。循证护理的理论基础为循证医学,重视实证支持,其特点为强调护理科学性,护理执行皆以可靠文献、资料作为执行依据。常规护理是从病症出发,实施对症干预,较之循证、心理干预,能动性较差[2]

本次研究中,三种护理模式皆对哮喘病例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但与循证护理、心理护理相比,常规护理正向影响较弱。分析数据可知,A组生理功能评分与躯体功能评分高于C组但低于B组,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其余两组。抑郁缓解和焦虑缓解方面,A组评分最低。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对促进哮喘病例心理稳定性和社会功能正向影响显著,而循证护理在生理、躯体干预中更具应用优势。

综上,不同护理方式实施后,对哮喘病例临床影响不同,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护理和循证护理对改善生存质量积极影响显著,可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干预对心态改善影响较大,循证护理在生理、躯体功能优化中更具优势。在哮喘护理中,应根据哮喘病例个体情况科学选择护理模式,促进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刘茂锋.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性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21):74-75.

[2]温慧敏,庞剑,饶金霞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06):813-815.

周洁,女,江苏省徐州市人,汉,护师,学历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