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3

儿科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喻承熙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呼吸免疫科护理单元 /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 调查某三甲专科医院儿科护士的共情能力现状,与实习护生进行比较,分析与探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2021年1月份抽取某三甲专科医院儿科护士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和杰弗逊共情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护士IRI-C总分为40.05±11.72分,杰弗逊共情量表得分83.05±9.02分;与护生相比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历、婚姻状况的护士,其共情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女性、>25岁、本科以上学历的护士共情得分较高。针对不同层次的护士是否可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模式、传统课程指导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等方法,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共情水平。

关键词共情能力;护士;护生;量表

1 共情的概述

1.1 共情的概念

共情(empathy),又叫“同理心”或“同感心”,其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多个领域[1]。不同的学者对共情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1957年人本主义心理创始人Rogers[2]就提出共情是一种能深入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1973年共情的概念被引入护理领域[3],学者Hojat[4]提出共情是一种理解患者内在体验和感受,并能将这种理解表达给对方的具有认知属性的能力。所以护士的共情能力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能站在患者的位置,正确地感知自己和患者的情绪,并能准确地识别和评价患者的情感状况,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者,最终形成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的躯体需要和减轻其心理痛苦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

1.2 共情的作用

1.2.1 减轻患者压力 在治疗病情效果上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提高其满意度,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减轻疼痛,促进表达内心感受,从而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依从性,促进病情康复及稳定性。

1.2.2 促进护士专业成长 护士参与共情过程中也可增强护士共情能力,感受到自己对患者是有帮助的,从而体会到自身的专业价值,增加职业自豪感。同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差错,减少纠纷,减轻工作压力,避免职业倦怠,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1.2.3 增进护患关系 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促进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实现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从而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增进护患信任关系。

2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2021年1月份抽取某三甲专科医院17名儿科护士和9名同期护生作为研究对象。

3方法

3.1 调查工具

3.1.1 人际反应指针量表(the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C 由Davis于1983年编制,用于评估参加心理导航课的学生。1987年,中国台湾詹志禹[5]等依据Davis的IRI修订成人际反应指针问卷,共有22个条目,分为4个因素:观点取替、同情关怀、幻想力、身心忧患。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53~0.78,重测信度0.56~0.82。目前,该量表在国内广泛用于护生的共情能力研究。

3.1.2杰弗逊共情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JSE 由美国Hojat博士及其研究小组于2001年研制,该量表有3个版本,分别用来测量临床医务人员(JSE-HP)、医学生(JSE-S)和健康职业学生(JSE-HPS)的共情能力。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其中正向和反向计分各10个,包括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和换位思考3个维度,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分值范围20~140,得分越高,共情能力越强。

3.2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制作,采用统一指导语解释调查的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方法后自愿填写,每个人仅限填写1次,并设置必填项以避免漏项。通过科室群系统发送调查问卷二维码并限定调查问卷的填写时间。共回收问卷26份,有效问卷26份,回收有效率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9录入数据,采用SPSS 26.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基本信息

共调查17名儿科护士和9名护生,儿科护士基本信息见表1。

表1调查护士基本信息

项目

例数,n

率,%

性别

1

5.6


16

94.4

年龄

18~25

2

11.1


26~30

8

44.4


31~40

5

33.3


41~50

1

5.6


51~60

1

5.6

职称

护士

4

22.2


护师

6

33.3


主管护师

7

44.4

职务

16

94.4


护士长

1

5.6

学历

专科

3

16.7


本科

13

77.8


硕士

1

5.6

婚姻

未婚

10

55.6


已婚

7

44.4


4.2儿科护士与护生共情能力比较

人际反应指针量表护士共情能力总分为40.05±11.72分,杰弗逊共情量表护士共情能力总分为83.05±9.02分;同期护生护士人际反应指针量表总分44.22±6.85分,杰弗逊共情量表总分86.33±21.81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儿科护士与护生共情能力得分比较

类别

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

`x±s

杰弗逊共情量表

`x±s

儿科护士

护生

F

t

p

40.05±11.72

44.22±6.85

1.795

-.975

0.339

83.05±9.02

86.33±21.81

3.223

-.557

0.582

4.3儿科护士共情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儿科护士IRI-C量表的情况,分别按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历、婚姻等特征进行儿科护士共情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仅职务特征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共情能力得分低于其他无职务护士。具体结果见表3。

表3儿科护士IRI-C得分共情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

例数(n

率(%

得分

P<0.05

性别

1

5.9

33.00

0.552

16

94.1

40.50

年龄

18~25

2

11.8

28.50

0.619

26~30

8

47.1

40.80

31~40

5

29.4

40.20

41~50

1

5.9

46.00

51~60

1

5.9

50.00

职称

护士

4

23.5

35.20

0.646

护师

6

35.3

40.50

主管护师

7

41.2

42.40

职务

16

94.1

40.50

0.00

护士长

1

5.9

32.00

学历

专科

3

17.6

35.60

0.595

本科

13

76.5

40.30

硕士

1

5.9

50.00

婚姻

未婚

10

58.8

37.20

0.242

已婚

7

41.2

44.10


5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年龄、婚姻、学历等特征不是儿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有职务的护士共情能力得分低于无职务护士,与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和抽样数量过少有关。护理管理者是否针对不同层次的护士因材施教,将共情能力的培养从护生抓起,组成护士小组活动开展共情分享与培训,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模式、传统课程指导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等方法,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共情水平,并在未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晶,史占彪,张建新.共情概念的演变[J].中国临床心学杂志,2007,15(6):664-667.

[2]ROGERS.当事人中心治疗[M].李孟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29.

[3]黄丽,杜玉芳.医护人员同理能力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43-746.

[4]HojatM,GonnellaJS,NascaTJ,etal.Physicianem-pathy:definition,components,measurement,andrelation-shiptogenderandspecialtry[J],AmJPsychiatry,2002,159(9):1563-1569.

[5]詹志禹.年龄、性别角色、人情取向与同理心的关系[D].台湾:台湾政治大学研究所,1987:125-254.

[6]邱志军.湖南省高职护生共情现状的调查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