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辅助下MDT模式在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早期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中医辅助下 MDT模式在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早期干预

李丹岑 胡玲红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 探索中医辅助下MDT模式在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早期干预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共70例卒中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一般神经外科医疗护理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中医针灸、艾灸、手法推拿,结合康复科功能锻炼、仪器治疗,医护合作采取个性化治疗护理方案,进行早期干预。评估2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Lovett肌力,比较偏瘫肢体的康复程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Lovett肌力评估表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Lovett肌力评估表均高于治疗前。(P <0.05)。结论使用中医针灸、艾灸、手法推拿,结合康复科功能锻炼、仪器治疗,医护合作采取个性化治疗护理方案,进行早期干预。中医辅助下的MDT模式可有效改善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且自然、无毒、易于施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偏瘫;中医;MDT模式;针灸推拿

脑卒中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常急诊手术抢救患者生命。伴随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脑出血死亡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患者脑出血诱发的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并发症仍呈现高发态势1]。偏瘫是卒中后最为常见也是伴随病人时间最久最痛苦的症状,对患者心理情绪、社会形象、日常自理能力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和预后效果的提高2]。若能运用有效护理手段早期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对后期康复的程度具有深远意义。我科针对卒中偏瘫患者,联合中医科、康复科,根据偏瘫不同时期运用中医手法推拿、针灸、艾灸,结合康复科功能锻炼、仪器治疗,医护合作采取个性化治疗护理方案,进行早期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共70例卒中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人。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5岁到74岁,平均年龄(47±2)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范围38-76岁,平均年龄 (45±2)岁。两组之间一般资料无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以一般神经外科医疗护理为主。包括常规药物治疗: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饮食:以丰富蛋白,高维生素,低脂的软烂食物为主。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结合医嘱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有针对性的选择流质、半流质、软食。

常规基础生活护理、良肢位的摆放,以及心理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中医针灸、艾灸、手法推拿,结合康复科功能锻炼、仪器治疗,医护合作采取个性化治疗护理方案,进行早期干预。

1.2.1针灸治疗

由中医科医生据偏瘫部位进行针灸治疗。针灸前需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了解,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针灸穴位。其中包括尺泽、手三里、足三里、内 关、血海以及三阴交等穴位,每日实施1次针灸,留针20min[3]。5 次/w。

1.2.2艾灸治疗

针刺治疗后由护士使用艾灸仪对偏瘫肢体艾灸。艾灸部位由中医科医师用记号笔取穴。选穴:中脘、关元、足三里(双)、肾俞(双)、脾俞(双)。 将艾条点燃后插入艾灸器内,艾灸孔对准穴位,以皮肤潮红、 发热为度,20min/处,1 次/d,5 次/w[4]

1.2.3推拿治疗

采用中医传统推、拿、捏、揉、擦、滚等手法,推拿偏瘫患肢肌肉、经络。

穴位通常为上肢合谷、内关、曲 池、少海,下肢为昆仑、内外膝眼、涌泉、承山、照海[5]。5min/次,5 次/w。,帮助血液循环,推至皮肤微红。推拿手法需轻柔,循序渐进,根据偏瘫侧肌肉收缩功能进行力度的把控。(1)迟缓期:肌肉无收缩能力,此时按摩以患侧肢体的被动活动为主,手法要轻柔平稳,由轻而重,以不引起肌肉痉挛为宜,时间宜长[6]。(2)痉挛期:发病两周以后,患者病情渐趋稳定,患肢逐渐变硬,腱反射逐渐恢复,痉挛出现,此期要加强运用按摩方法,主要是穴位按摩,手法要平稳,由轻到重, 以不引起肌肉痉挛收缩为好,可运用按、揉、滚法等, 手法力度可加大[7]。(3)功能期患者可结合临床常见功能锻炼或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自主按摩,同时注意健肢的锻炼。

1.2.4康复运动

康复科医师对偏瘫肢体进行康复按摩,肌肉电刺激治疗,脚踏车仪器治疗,手部功能力量治疗等现代康复疗法。30min/ 次,2 次 /d,5 次/w。神经外科护士使用Lovett肌力分级法对偏瘫肢体进行肌力分级评估,根据评分结合康复医师专业测评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方案。<2级给予被动按摩、被动治疗、肌肉电刺激治疗。<4级在仪器治疗、肌肉电刺激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床上偏瘫肢体训练。<5级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缓慢循序渐进的运动,如由家属陪同散步,打太极拳等。


1.3 观察指标

使用临床常用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评分。项目包括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10

个项目。总分100分。≤40分重度依赖(全部需要他人照顾),41-60分中度依赖

(大部分需要他人照顾),61-99分轻度依赖(少部分需要他人照顾),100分无需依赖(无需他人照顾)。利用Lovett表评估患者肌肉收缩时的力量大小,进行肌力评估,分数越低,肌力越差。两种评定量表均为临床常用,具有代表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用(x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以 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格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Lovett肌力评估表数据比较



传统外科治疗

中医综合治疗

P值

干预前

Barthel指数

43.1±29.0

39.3±25.5

0.557

Lovett肌力

3.57±1.07

3.20±0.93

0.125

干预后

Barthel指数

55.0±28.9

68.7±25.3

0.038

Lovett肌力

3.97±0.99

4.43±0.88

0.045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Lovett肌力评估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Lovett肌力均高于治疗前。(P <0.05)见表1.

表格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Lovett肌力评估表数据比较


3讨论

中医是中国流传已久的国粹,针灸讲究对相应部位的穴位刺激达到畅通经络的目的,然针灸对于中枢性损害作用尚有不足。康复治疗运用现代仪器监测患者损伤程度与康复进度,结合康复手法、仪器刺激治疗。临床专业护理人员运用专科知识评估患者偏瘫程度,运用传统中医方法,多科室协作,有预见性的早期干预,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研究所示,中医辅助下的MDT模式可有效改善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且自然、无毒、易于施行,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桂梅.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22):94-95.

[2]陈倩.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影响[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 27(08):305-306.

[3]李娟, 和静. 综合康复护理配合针灸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探究[J]. 光明中医, 2018, 33(23):145-147.

[4]齐江敏, 张天生, 郝重耀. 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41例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