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对科室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4


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对科室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方明珠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合肥市滨湖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对科室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来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其中2019年11月以前收治的51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均采用传统护理方案予以干预;2019年12月及以后收治的51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士共情技术予以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产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无菌操作、护理技术、仪器操作、沟通能力、服务态度等五个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总满意度达到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提高产科护士的共情能力水平,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科室的护理质量,而且还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关键词】产科护士;共情能力;护理质量;满意度;影响观察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obstetric nurses' empathic ability 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maternal satisfaction. Methods 102 cases of obstetric inpatient deliv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Ma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y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51 cases in each. Among them, 51 cases of parturients admitted before November 2019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all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nursing program intervention. Fifty-one women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in December 2019 and later were trea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all of them were treated with nurse empathy techniqu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maternal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aseptic operation, nursing technology, instrument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service attitude,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urvey results of maternal satisfaction showed that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ached 98.0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4.3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B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empathy of obstetric nurses, it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bu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maternal.

【 Key words 】 Obstetric nurses; Empathic ability; Quality of care; Satisfaction; Effects observed

产科是现代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科室,随着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水平以及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高,使得产妇对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也随之升高,这对促进产科护理整体服务水平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在不断激励在护理服务形式和水平上推陈出新[1-2]。研究指出产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产科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还有利于产妇满意度的提高,这就对护理人员在自身业务能力以及道德情操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3-4]。共情能力是现代人文护理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与患者进行换位思考的方式使得护理人员能够以患者的思想和视觉来感受护理干预的效果,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为进一步评价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对科室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的影响,本院特开展此次专项研究,现将相关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来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初产妇,单胎头位,产道正常;无妊娠合并症,具备阴道试产条件;意识清楚,沟通、表达及理解能力均较好;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多胎、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症、产道先天异常、胎位不正、精神障碍、认知及沟通障碍者。按照就诊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其中2019年11月以前收治的51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9年12月及以后收治的51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20~31岁,平均年龄(27.05±3.14)岁,平均孕周(38.96±1.04)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2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6.91±3.26)岁,平均孕周(38.76±1.33)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24例。两组产妇在以上年龄、孕周、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传统护理方案予以干预,包括日常监测、围生产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士共情技术予以干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 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培训

对邀请相关专家对科室所有护士进行产科优质护理、产妇心理学、护患沟通技巧、共情理论及护理实践应用等系统培训。通过情景模拟、换位思考及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教授并指导科室护士学会正确观察、倾听,真诚沟通与表达,以深入了解产妇生理与心理需求,提高科室整体共情能力。

1.2.2 共情护理的具体实施

1.2.2.1入院时:针对产妇对新生命的期待以及对分娩的恐惧和不安,产科护理人员首先在病房环境上进行改善,通过布置温馨、安静、甜美的环境装饰,使得产妇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中,同时也使得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接纳程度增加,有利于护理人员与产妇进行更加细致耐心的沟通交流。在深入病房与和产妇的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对产妇的情绪和态度进行仔细观察和评估,通过聊天过程中产妇的关注点的不同为患者建立个性化档案,从而使得沟通交流更具有方向性和更能够引起产妇的关注和重视。护理人员根据产妇在产前的所需和所求的了解,为其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从而使得产妇能够以舒适、平稳的心态来待产。

1.2.2.2分娩时:针对产妇该阶段的不安和紧张情绪,产科护士一方面要充分理解产妇的情绪变化,并通过积极的语言、肢体引导,使得产妇能够提高依从性,按照产科护士的指导内容进行积极的分娩前准备,尤其是针对产妇在分娩中产程较长、疼痛等问题时,产科护士要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产妇的基础上,积极指导产妇采取相应的体位改变、呼吸控制等进行缓解和干预。分娩过程中,产房护士通过言语鼓励等方式帮助产妇建立信心,并且向产妇描述宝宝出生后的可爱场景,激励产妇正常完成分娩。

1.2.2.3分娩后:针对产妇该阶段的喜悦心情,产科护士一方面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新生儿护理的指导,并且通过模型等方式来指导产妇进行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如哺乳、脐部护理、拥抱姿势等。同时向产妇进行产后各类并发症的介绍,详细耐心地解释各类预防措施以及注意事项。针对产妇所关心的产后恢复,进行科学的引导。

1.3 评价指标

采用护理质量评分表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无菌操作、护理技术、仪器操作、沟通能力、服务态度等五个方面,每项满分100分。

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产科护士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满分为100 分,其中90~100分为非常满意,75~90 分为满意,75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以上量表和调查问卷分别发放30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n或%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均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无菌操作、护理技术、仪器操作、沟通能力、服务态度等五个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分组

无菌操作

护理技术

仪器操作

沟通能力

服务态度

观察组(n=51)

98.28±1.24

98.47±2.19

98.59±2.11

98.94±1.18

98.76±2.42

对照组(n=51)

88.73±7.54

88.55±6.60

88.82±6.32

87.76±6.42

87.51±6.06

t

8.925

10.188

10.472

12.231

12.31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n(%)]

分组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51

27

24

1

51(98.04)

观察组

51

20

23

8

43(84.31)

x2





2.596

P





<0.05

3 讨论

早期研究中将产科护士的能力衡量标准多统一在操作水平上,但随着临床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尤其是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标准上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对产科护士的评价从操作技能转变为个人魅力和精神层次[6]。杨爱娟[7]等在研究中就指出要提高产科病区护理质量,需要重视护士三个层次的结构管理,而其中重要的一个层级便是护士的护患关系的提升。而刘静[8]在研究中也提出通过引入思维导图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来有效改善和提高产科护士沟通能力,结果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由此可见,临床产科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已由单纯的操作而逐渐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人文关系[9]

本研究通过引入产科护士共情能力的改善体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无菌操作、护理技术、仪器操作、沟通能力、服务态度等五个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随着产科护士共情能力的提高,护理人员对科室护理质量的认知也获得了改善,原因在于护理人员通过共情能力提升后,能够更加明确各个阶段中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10],这正是因为护理人员能够以产妇的视觉去体会和理解对各项护理措施的需求,从而为患者提供满足个体需求的个性化干预,因此显著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11]。此外随着产科护士共情能力的提高,也使得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增加,从而有效提高依从性,并且对护理人员的建议非常的重视和积极的执行[12],这不仅有利于产妇护士及时进行相关干预,而且也使得产妇能够更加平稳的心态来面对产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中产妇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总满意度达到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

综上所述,通过提高产科护士的共情能力水平,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科室的护理质量,而且还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静. 思维导图和案例分析改善产科护士沟通能力的管理方案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 26(3):98-100.

[2] 韩慈, 耿小瑞, 胡晓丽, 等. 共情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临床护理中应用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30(10):183-184.

[3] 李奕莲, 杨烜. Orem自理模式对自然分娩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9, 30(2):137-139.

[4] 熊敏, 莫绒, 刘志军, 等. 医务人员的共情能力与医患关系认知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28(9):1342-1345.

[5] 贾铮. 护士共情能力分类及不同类别护士间应对方式的比较[J]. 中国护理管理, 2018, 18(4):453-457.

[6] 吴穷. 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9, 34(1):117-118.

[7] 杨爱娟, 林瑛. 护士三个层次结构管理对产科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1):1934-1935.

[8] 刘静. 思维导图和案例分析改善产科护士沟通能力的管理方案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 26(3):98-100.

[9] 王沛, 刘宸宸. 中国护士共情能力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57(1):106-110.

[10] 王金艳, 吴丽萍, 邢丽莉, 等. 297名助产士共情能力调查分析[J]. 护理学报,2020,27(14): 5-8.

[11] 陈煜林, 杨弋, 杨素琼, 等. 心理访谈在妇产科ICU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结果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 6(34):198-198.

[12] 黄列玉, 张冉冉, 骆艳. 共情能力对医患双方医患关系评价的影响[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20, 45(2):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