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3

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周志萍

大庆市第五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要目的:探究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的主要来源是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选取其中100例开展研究。为了深入了解普外科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运用分组对比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排序,将单数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n=50),双数分为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n=50),不同护理方法应用后观察和分析2组具体情况,并记录护理期间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等数据,同时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2/50),与常规护理参照组20.0%(10/50)相比,前者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无论是基础护理、病房管理评分,还是危重患者护理评分,均低于研究组,组建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提升,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今后的护理管理中。

关键词: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引言:医院所有的科室中,普外科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该科室收治的患者数量较多,且患者不同病情种类也不相同,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有些患者的病情较为危急,发展迅速[1]。由此可见,普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难度较大,同时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相对较高,一旦出现风险事件,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患者意识的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护理工作中的投诉事件明显提升,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普外科应该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2]。就护理风险管理而言,其一种规避风险的管理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少护理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2月收治的部分患者进行分析,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普外科住院患者,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选择100例进行详细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参照组两个小组,每组分得50例患者,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大的24岁,最小49岁,平均(37.09±2.68)岁。研究中可将资料进行比较。

    1. 方法

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进行对照组的管理,即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普外科护理管理制度对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加强环境管理和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管理。研究组则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实施方法和操作步骤如下:(1)构建风险管理小组,从科室中选择经验丰富、高资历的护理人员组建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复杂护理安排和监督,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展开护理工作会议,讨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解决方案,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全面落实责任制,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2)积极开展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此过程中,重点培养其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分辨风险的能力和处理能力,从而规避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诊疗环境。(3)加强环境管理。医疗环境是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基础问题,此时护理人员应该诊疗环境进行详细的检查,并对容易出现安全事件的区域张贴或设立警示牌,从而提醒护理人员和患者加强注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4)由于普外科治疗期间存在插管行为,此时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避免出现感染事件。

1.3 观察指标

(1)统计2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护患纠纷及其他护理风险,采用(发生例数÷总人数=总发生率)的方法计算后进行比较。(2)依据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主要包括是三个方面,分别是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危重患者护理等,每个项目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说明护理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较多,主要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主,为了便于分析和对比,将所有数据纳入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整理,在表达计数资料的过程中使用百分比完成,数据检验采用X2完成,而计量资料的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标准差(±)完成,采用t完成数据比较。如果数据比较时存在明显差异,就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2组采用不同管理方法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中,无纠纷事件发生,但有风险事件和并发症分别发生1例,单项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0%);总发生例数为2例,总发生率(4.0%)。参照组使用常规管理后,风险事件、并发症、纠纷事件的发生例数分别为5例、3例、2例,分别占比(10.0%)、(6.0%)、(4.0%),总发生例数为10例,总发生率为(20.0%)。以上数据相比后者有明显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对比2组采用不同管理方法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风险事件

并发症

纠纷事件

总发生率

研究组

50

1(2.0)

1(2.0)

0(0.0)

2(4.0%)

参照组

50

5(10.0)

3(6.0)

2(4.0)

10(20.0%)

X2


6.759

6.754

5.086

15.521

P值


<0.05

<0.05

<0.05

<0.05

2.2比较2组不同护理方案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95.75±2.23)分比(85.58±4.09)分},病房管理评分优于参照组{(95.39±1.38)分比(85.27±2.33)分},危重患者护理评分高于参照组{(94.34±3.49)分比(82.15±3.47)分};上述数据比较,前者有绝对优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比较2组不同护理方案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病房管理

危重患者护理

研究组

50

95.75±2.23

95.39±1.38

94.34±3.49

参照组

50

85.58±4.09

85.27±2.33

82.15±3.47

t


17.687

19.254

13.487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普外科是临床中重要的科室,其收治的患者数量较多,许多手术的实施均是在普外科完成,例如:肛肠疾病、胃肠道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等,这些疾病在接受治疗后,有较大的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了的临床的风险发生率,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导致患者预后效果下降,不利于患者的恢复[3]。当前,在经济和科技的推动下,临床医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在医疗体系改革的情况下,无论是临床医学,还是患者,均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案,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目前来看,普外科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风险,不仅使患者的健康受到影响,还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普外科对护理管理进行一步加强,并规范护理管理方案,成为护理工作的中重点研究方向,通过护理管理的规范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为了患者安全性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4]。另外,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规避患者接受临床服务时的风险,同时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结果显示,无论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还是护理质量,均优于常规管理的参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促进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从而实现将护理风险事件扼杀在摇篮中,使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使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案,进行普外科护理管理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事件并积极干预,降低其对患者的影响,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良好作用,可在今后管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挑挑[1],路召龙[1],姚光辉[1],护理风险管理对普外科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1)

[2]曹琳[1],护理风险管理对普外科护理管理的效果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4)

[3]杨继芳[1],薛娟[2],张孟玉[1],护理风险管理对普外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0)

[4]孙海燕[1],王西方[2],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