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对扬州非遗传承的启示——以雕版印刷术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对扬州非遗传承的启示——以雕版印刷术为例

王文豪 程翥

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

作者简介:

王文豪,男,生于2000年9月23日,汉族,山西长治人,扬州大学本科在读,日语专业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对扬州非遗传承的启示——以雕版印刷术为例》,项目编号:X20200219


摘要:扬州作为大运河的枢纽城市,以浓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众多非遗,雕版印刷正是传承下来的瑰宝。如今的扬州雕版印刷术在历经时代变革后又开始重新构建新的传承体系。此外,扬州与日本奈良是友好城市,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保护经验丰富,因而希望向其学习获取非遗保护经验。同时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我们希望可以借用传媒的手段,更深层次地挖掘扬州雕版印刷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反馈在对其保护上,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雕版印刷术;日本经验;非遗保护;国潮风


  1.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个着眼点

以立法保护为基础。作为最早开始着眼于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之一,日本于1950年就颁布了属于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律法--《文化财保护法》,并将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有形文化财” 、“纪念物”、“文化景观”、“传统建筑物群”四类”,并且提出了“无形文化财”以及“民俗文化财”两个概念,以便对文化财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

以政府为行为主体,着重以个人为保护对象。在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实行过程中,被认定为“人间国宝”的艺术家会获得大量的关注,石巍在《日本“文化财”保护方法对贫困地区非遗保护的启示》中写道,“‘人间国宝’艺术家每年可以从政府领取 200 万日元,约合122000人民币的补助金,由于是补助金,所以资金的去向必须向政府报告。”[1]这样的制度有利于一些独门技艺的传承,也是对匠人精神的保留。我们还了解到,日本文化厅每年超过1000亿日元的预算当中,有10%被用来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可见政府对于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十分重视。

以教育为重要传承途径。由国家财政给予补贴,日本学校会建设文化艺术鉴赏教室,促进青少年了解本民族民族传统文化。王丽莎在《日本怎样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写道:“日本文化厅于1998、2002、2007年三次开展“关于学校鉴赏教室等的实态调查”,促进了信息的公开和交流,发现并解决了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2]同时,日本的各地学校还会在每年的固定时间段组织学生们去参加见学旅行,见学旅行除了帮助培养学生们的独立生活和视野广度这样的能力之外,还可以帮助青少年从小就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内涵产生一定了解,进而潜移默化地促进文化自信的养成.在我国也同样适用。

以民俗节日、文化场馆等为主要隐性形式。日本人会在大晦日进行家庭大扫除,晚上要吃荞麦面,饭后还会一起看红白歌会(日本新年晚会);在樱花祭时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出游赏樱;在盂兰盆节时无论多忙多会回到家乡祭拜故去的亲人。浓厚的节日氛围以及对传统习俗的遵守也为传统文化的延续提供了宣传的空间,让人们能够在不经意间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文化场馆有博物馆、民俗馆、剧场等,比如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用于表演歌舞伎、文乐、邦乐、民俗艺能、雅乐等日本传统剧种的位于东京皇宫护城河畔的“国立剧场”。


  1. 扬州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

扬州雕版印刷起源于隋唐雕版印刷术兴起的大背景之下,宋代雕版印刷术进入黄金时期,但扬州由于战乱并未繁盛;明代由于统治者加强思想统治而得到不小的发展,于清代进入极盛时期;晚清、民国时期由于民族冲突、阶级冲突的不断发生,扬州雕版印刷术开始走向衰败。从万宇的《到扬州看雕版印刷》我们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雕版印书技艺传承也并非是一帆风顺:1956年经历公私合营,后在政府主导下成立“广陵古籍刻印社”,之后又受到文革影响被迫中断,文革结束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才渐渐又好了起来。[3]只是,改革开放的深化、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使得扬州雕版印刷术失去了主流印刷市场;老一代雕版印刷匠人不断离世和年轻人们又不愿学习,更让这一技艺后继无人。

在“扬州雕版印刷术”已经成为一块金字招牌的今天,通过我们团队发布的问卷了解到的事实是,在国内各年龄段人群中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对扬州雕版印刷术,这一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我国传统技术有充分了解。扬州雕版印刷术通过政府、高校以及各类组织的不懈努力已经完成了“走出去”的一步,目前如何“走回来”,还要“站得稳”,让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新时代继往开来,在我国国民间广为人知,便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


  1. 扬州雕版印刷术的保护与传承

加强立法保护,完善现有制度。日本曾创设《古器旧物保存法》、《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国宝保护法》三部用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律法。这三部法令不仅保护了日本的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保存,更为之后1950年《文化财保护法》的出台奠定坚实基础。

扬州日报刊载文章《扬州将出台非遗保护地方法规》,记载了2018年5月30日扬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中审议了《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草案,此《条例》(草案)就扬州非遗的现状如何、怎么保护以及有何建议都做出了一定阐述,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的同时,充分展示了扬州特色。[4]这其中包含的很多政策和制度都有助于扬州传统技艺、民俗传承与发展,也与扬州市政府一直以来在有关方面所做的努力相契合。

重视青少年教育。由本组团队发布的问卷调查了解到,我国20岁以下人群对扬州雕版印刷术有关信息知之甚少,其中主要原因包括没有学习相关知识的场所、缺少了解相关知识的途径、了解相关知识途径过于繁琐等。一段良性循环应该是,以家庭为纽带,以学校为主导,由政府、社会协调配合,使得每个人自幼儿时代就能通过各种便捷途径了解本国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在其成人后又能引领下一代了解熟悉本国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相关文化场所。2005年,在扬州市政府的推动下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落地,这一举措无疑为雕版印刷技艺的宣传提供了有力途径。另外,该馆与扬州博物馆新馆毗邻,简称“双博馆”,使游客能够同时感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以及扬州市所展藏品的魅力。以扬州双博馆为基础,线下实地资源与线上推广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供群众了解雕版艺术技艺的渠道。

利用“国风潮”,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也属领先,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了非遗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日本的动漫产业和游戏产业以及二者的联动都会借用古代人物、形象和他们的事迹,如《火影忍者》中借用日本著名古典文学作品《竹取物语》的部分背景,以及游戏“阴阳师”以“人鬼共生的平安时代”这一日本家喻户晓的知识产权为背景展开。通过将其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并套用现代商业模式进行宣传推广,提升品牌效应扩大市场价值,进一步强化对特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伴随着的文化复苏与觉醒也促进了“国风潮”的到来。如全世界都有唐人街、全世界都有中国人、全世界都掀起一阵“中国热”;在国内,青年人也逐渐开始热衷于弘扬中国之美,比如逐步流行的汉服和各大品牌逐步加入的“国潮元素”。随着“国风”盛行,故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知识产权之一,也在开创新的品牌路线:打造自己的文化创新品牌,利用自身经典元素设计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各类产品。而扬州雕版印刷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应该合理把握“国风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自身特点中提取独特的元素,打造自己的专属知识产权,进而反馈这一文化名片。


  1. 结语

当代的扬州雕版印刷术已经在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下渐渐不再适用,似乎只能在学术研究和博物馆里可以找到它的影子。但是在经济以及新媒体发展的今天,除去传统的继承和保护方式,我们已经扩宽了宣传渠道,是否可以借用传媒的手段更深层次地挖掘扬州雕版印刷的经济价值,使雕版印刷技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促使资本对其产生更好的推广效果或是创新其推广方式,这是我们对于扬州雕版印刷可能性的进一步思考。


[1]石巍.日本“文化财”保护方法对贫困地区非遗保护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4(26):96-97

[2]王丽莎.日本怎样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人民论坛,2016,19:105-106

[3]万宇.到扬州看雕版印刷.[J]出版广角,2016(1):32-33

[4]张玉菁.扬州将出台非遗保护地方法规.[N]扬州日报.2018-05-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