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留守学生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山区留守学生的问题与对策

陈广泰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华南中学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山区留守学生的问题依旧会存在,父母作为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孩子则会在极度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下长大,很有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是又苦于缺乏疏导,很容易养成偏激的性格,这一情况,在偏远山区更加普遍,问题也更加严重。故本文针对山区留守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实际例子给出相应教育对策。


关键词:山区;留守学生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的磅礴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农人员作为城市基建的主要力量选择进城务工,留下尚在学校学习的孩子,由家里爷爷奶奶等长辈照料,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着眼于山区留守学生现状,分析这一群体所面临的问题时,不仅仅要关注生活和学业压力,更应该关注心理健康状况。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多孩子甚至出现了自卑心理和“破罐子破摔”的放弃心态。本文就立足于山区留守学生,分析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一、山区留守学生面临的问题

1,教育问题。由于偏远山区基础建设差,交通不便利等客观因素,必然导致教师质量差,教学环境差等问题,直接决定了教育质量的下滑。相比于城镇孩子,必然会有不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

比如很多山区学校一位老师负责很多们课程,教学环境还是危房,没有安全的户外活动场所,甚至课本都不能及时更新,用的都是二手,三手的课本,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1. 安全问题。由于当地在政府资金匮乏等因素,绝大部分山区学校没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教学楼和宿舍,造成大班额,学生外宿。

  2. 比如有很多山区孩子每天上学都需要爬山涉水很多公里,中间要经过山坡,河流等,安全性根本无法保障

  3. 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让他们在应该被宠爱的年纪,就担负起了一定的家庭责任。
    比如在放学后需要砍柴收拾家务,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和年迈的长辈,形成了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的逆向监护现象。更有严重的会滋生仇视社会等一些列心理问题,这些是作为孩子无法自己排解的。

山区留守学生在更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不仅仅局限于上文提到的教育问题,安全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包含生活环境问题等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展开探讨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

  1. 针对教育问题的讨论

山区因为天然的地理位置劣势,交通不便利,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师资源,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的匮乏,导致很多正常的教学任务无法展开。当地政府资金不足,没有能力为孩子提供优秀的教学环境。该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当地政府和社会政策的改革,政府应当更加重视留守学生的问题,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最大程度的帮扶,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共同为改善当地教学环境环境努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配合。

比如,家长方面,要坚定地理解读书对孩子的重要性,教育对孩子不可或缺,在已经缺少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更加摆在了突出地位,要尽全力成为孩子读书路上的最大助力。社会方面首先就必须要加强对山区资金的投入,增强师资力量,从教学条件和资金待遇两方面下手,提供给优秀老师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较好的福利待遇,从根本上解决老师不愿意去山区支教的现状。政府也应该努力在当地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提高工资待遇,吸引外出打工人回乡就业工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反哺教育事业,形成良性循环。

山区的教育质量问题由来已久,受限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所以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从家长自身的努力出发,社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加大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宣传力度,为孩子们争取更多的资源,共同改善教育质量的问题。

三、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

留守孩子长期和父母分别,还承担一部分家庭压力,会导致心智年龄早熟。在形成性格和认知的时期,缺乏了最重要的父母的关爱,孩子们会在感情上缺乏可靠的倾诉对象,长时间的心理上的孤独,会产生相对而言敏感和孤僻的性格。在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上缺乏能力,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山区孩子普遍的缺乏自信和自卑。作为山区学生的老师,就更应该承担起疏导孩子心理健康的责任。

比如可以定期地和留守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家庭情况的变化,鼓励家长多和孩子通电话,给予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牵挂。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自信心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开展对学生的个性教育和心理教育,培养出学生的自信和表达欲望。老师同时应该为每一位同学建立成长档案卡,用于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变化,追踪学生认知和成长的过程,对于一些近期心理状态起伏较大的同学,要尤其加以关注并且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所以,尤其是针对山区留守学生,老师可能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课堂以外的心理健康教学是重中之重,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中明确心理健康的地位,同时也要保证在课堂外在课堂外,鼓励家长经常与山区留守学生联系、交流,老师作为二者中间的促进者,起着纽带的作用。

四、结语

农村留守学生承担着原本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压力,在积极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前提下,要更加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整个家庭的和睦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对社会有着重大意义。问题的解决需要家长、社会、学校三方面共同合作,共同努力进行解决。老师的引导贯穿整个问题解决的方方面面,甚至决定成败。所以作为山区支教老师,更应该竭尽全力为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为他们制定合理且合适的教育模式,以此守护每一位正在成长的留守学生。

参考文献:

  1. 丘华浜. 山区留守学生的问题与对策[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17):241.

  2. 谢淑芳. 山区留守学生的问题及其对策[J]. 新课程(教研版), 2011, 000(011):47-48.

  3. 熊正明, 曾红英. "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 速读(中旬), 2018, 000(0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