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9
/ 2

《桥》教学设计

樊继莲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实验小学 , 山西 忻州 036700

摘要: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党员书记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桥;教学设计;探讨

1 教材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2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4 课时安排和准备

本次教学设计是有安排了2课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5 教学过程

5.1 课时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逐步深刻感受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5.2 教学过程

5.2.1 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单元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学生读这句话,再读三个关键词,感知小说特点。

师:大家打开课本,让我们从环境入手,把目光聚焦在这突如其来的洪水上。

5.2.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自学提示一: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雨水、洪水、桥和村民的句子读一读,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再联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分钟)

预设:学生圈画,分享交流这些句子。

师生朗读,感受洪水速度之快、威猛。

回环复沓读

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生: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生: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生: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教师设计问题1:“像泼、像倒。”这个短剧的不断出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预设:洪水之可怕,死亡在向人们逼近······

教师设计问题2:天灾面前,村民们是怎样的表现?

生预设: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慌乱······

过渡语:就在这“像泼、像倒。”的绝望中,人们在“没腿深的地方”一路向上,看到的是谁?

(党支部书记,这给人们带来了一抹希望之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向到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顶部座山”中“山”的含义。将危险的进一步逼近、人们的恐慌与老汉的表现对比起来读:

师生合作读

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女: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齐:你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你像一座山。

师: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男: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跑去。

齐:你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齐:你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

师:水渐渐地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齐:你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你凶得像只豹子。

读完后,你们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

生个别说,预设:沉着冷静、德高望重,称职,一心为群众着想,舍己为人······

(这里作者将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我以读代讲,抓住群众的慌乱与老汉的镇定,环境的险恶与老汉的沉着两个对比着手理解。)

从表达特点上说,学生谈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恶劣,情况危急,而老支书在危急情况下,沉着稳定,无私无畏。这些环境描写对表现老支书的高尚品格起到衬托作用。)

5.2.3 学习文章结尾,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过渡语:好,老汉的形象深深感染着我们,他是全村人的党支部书记,是全村人的希望。

预设生:是人们获得希望的靠山,是党员心中鲜明的形象······

师评价: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有正能量。

师:老汉还有什么身份?

生预设:父亲,老太太的丈夫。

配乐朗读文章结尾。

自学提示二: 小说在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预设: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这样的安排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 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这几句话中哪些词抓住了你的眼球,生答 :揪、吼、瞪、推。

师:你有什么质疑?

生预设:老汉为什么揪小伙子?后来为什么又把自己的儿子推上木桥?

学生回答:老汉揪小伙子,因为他是党员,此时老汉的心里已经没有父亲和儿子,后来群众撤离又把儿子推上木桥,此时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父爱如山。

带着理解来读,创设情境读:

师:在群众和亲人之间,他首先想到的是群众;

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在儿子和自己之间,他首先想到的是儿子!

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看似矛盾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

生:老支书“为大家舍小家”的无私胸怀,

师:看似矛盾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

生:老支书对儿子那份沉甸甸的父爱!

过渡语:读到这里,老汉的光辉形象温暖着你的内心,学生们畅所欲言:老汉不徇私情、大公无私······

师:看课题,这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

生:不是,是生命桥。

滚雪球读
( 1、组)洪水来临,您是一座桥!
( 1、2、组)洪水来临,您是一座生命桥!
(1、2、3、4组)洪水来临,您是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全 班)洪水来临,您是一座用血肉之躯筑起的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读到这里,老汉的形象不由得在我们的心里高大起来。生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样的结尾更衬托出了老汉的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这样的安排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5.3 以文带文,学习运用小说“巧设悬念”的表达特点

自学提示三:

默读《主题阅读》中的小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文章略), 用“——”画出文中 “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由。

6 作业设计

请你发挥想象,给小小说《鞋》创编一个巧妙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7 板书设计

12 桥

洪水 老汉 村民

肆虐 舍己为人 慌乱

不徇私情

······

结尾 巧设悬念

8 结论

本文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本人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抓住文章的结尾来思考, 小说在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为了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这样的安排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我指导学生从课文的谋篇布局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带入《主题阅读》中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让学生学以致用,感受小说巧妙地结尾,与课文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处。

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语言还需要进行锤炼。结尾处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老支书只是许许多多优秀党员中的一个例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