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形式美法则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小学美术形式美法则的实践研究

张新涛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 214431

【摘 要】

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式美的含义、特征、因素,学习、掌握形式美法则,将形式美法则律融入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进行实践研究,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健全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 形式美法则 审美

【正 文】

形式美是审美对象形态之一,是构成事物外在形态的自然属性、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美。形式美是在美的形式集中、概括出来的符合审美法则性的特征,是各种美的形式的共同特点,形式美不仅依赖于形、色、声等物质材料,而且是各种物质材料有规律的组合,从而构成形式美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形式美的法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式美的含义、特征、因素,进而学习、掌握形式美法则,将形式美法则融入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进行实践研究,集观察、思维、想像、生活体验、情感表达为一体,借助其特有的审美情境,使小学生从感知到领悟其抽象性、装饰性、单纯性,感受美术的神奇美感,从而开拓学生思维,有效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

一、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研究形式美法则——比例和匀称

“造型·表现”是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中最主要的部分,造型是指与视觉造型相关的所有活动,是表现的基础,表现则是指与造型活动相关的全部过程。

苏少版小学美术第11册《画人物》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本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人物的结构和比例关系、动态和神态特征,感受人物的比例美和匀称之美,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比例和结构特点,用观察比较、提问思考、测量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去自主发现和总结:人物的形体结构分为头部、躯干、上肢、下肢。成人的形体比例口诀是站七、坐五、盘三半,小朋友的形体比例基本上是五个头高,老师和学生站在一起进行比较,运用形体比例加以巩固。比例和匀称是指比例恰当,整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或不同整体之间能够引起美的比例构成关系。如人的脸部如果符合“三庭五眼”就显得匀称,“三庭”是指从发际线到眉间的距离、眉间到鼻子下沿、鼻子下沿到下巴,这三段距离相等。 “五眼”是指脸型的宽度为五个眼睛的宽度,以一个眼睛的长度为标准,从发际线到眼角外端、眼角外端到眼角内端、两个眼角内端、眼角内端到眼角外端,眼角外端再到发际线这五段距离相等,称为“五眼”,学生在观察、造型中掌握了形式美法则——比例和匀称,提高了自身的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研究形式美法则——整齐秩序、节奏与韵律、对称和均衡、对比与和谐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相应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标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相同图样排排队》这节课中,教师根据图案的形式美法则设计了多种游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看看谁排的小蝴蝶最整齐,排得最有秩序的美感。找一找、说一说排列的感觉,接着尝试探究各种排列方式,看看谁排得既有节奏,又有新意。节奏是运动的秩序,小蝴蝶在曲线中波浪起伏,翩翩起舞,学生将情感融入其中,在快乐中探究,在探究中创造新的富有韵律变化的排列方式,如在小蝴蝶间隔的地方都加上一朵美丽的花,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学生在创作实践中,体验相同图样排排队带来的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

对称是指中轴线两端的构成要素在形状、色彩、数量、大小上完全相同,并分别朝相反方向展开的形式美规律,均衡是在对称的基础上的产生的变化形态,是强调纹样重心平衡的形式美规律。《适合纹样》这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让学生观察生活和自然的适合纹样,感悟适合纹样的魅力,并尝试设计适合纹样。通过对纹样设计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对称纹样在有规律的重复中产生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运用点、线、面设计出美丽、丰富的均衡式适合纹样。

对比与和谐都是指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或整体在对应中所产生的审美状态,明显地体现出差异、对立及相互统一的关系,对比侧重统一中的差异,和谐侧重差异中的统一,如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一课中,红花和绿叶的色彩是对比的,而青山绿水的色彩是和谐的。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帮学生理解绘画中的色彩美,通过三原色、三间色的色块传达直观的感受,在生活中寻找对比色与和谐色,运用游戏进行观察,把色彩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在游戏中能直接把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设计应用到生活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对形式美法则——对比与和谐的理解。

三、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研究形式美法则——多样统一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美术学习领域。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其特点在于多样而不杂乱,统一而不单调,在单纯中见丰富,在丰富中不杂乱,在丰富中保持着一致性。

《变戏法的纸盒》是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第8册中的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收集多种分类纸盒,学生以生活中用到的各种纸盒,辅以矿泉水瓶、绳线、彩色包装纸等材料,在寻找过程中,既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对创作也会带着极大的热情。利用各种漂亮的小纸盒进行奇思妙想,既增强了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又体现出一种宣传绿色环保的公益理念。这节课运用依形创想,小组探究的学习形式,通过多种手法进行加工、装饰,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新造型,在收集材料中,对纸盒进行变戏法。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在收集纸盒素材、作业构思、作业创作方面体现“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创作,有效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创意能力。

由此,更让我觉得,只有把美术课堂各学习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并善于感知、想像、理解形式美的法则,关注学生的审美情感,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作,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从而达到健全学生的人格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力﹒《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