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道管理及堤防工程维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浅谈河道管理及堤防工程维护

叶春燕

丽水市莲都区水利局 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战略及环境工程实践范围的扩大,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积累了诸多经验,一方面,引进了现代管理技术,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推进了常态化维护与重点防控。本文以河道管理及堤防工程维护作为研究题目,分别从河道管理措施与堤防工程维护两个角度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河道管理;堤防工程;维护

本世纪被称为“危机时代”,多元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纷纷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化危为机”方案。我国自古以来即受到水患的侵扰,给民众的生存、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河道堤防作为防洪与治理水患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治水历史中进行了诸多技术改革。新时代推行了系统性的管理改革,产生了较大成果。当前,浙江省提出三化改革,即物业化,产权化,信息化,莲都区县级以上河道已经完成物业化,河道管理中不但要在主流媒体、系统内部做宣传,更为关键的是,要掌握好水利工程宣传报导的主动权,让群众听到水利声音。具体分析如下:

1、河道管理措施分析

1.1加强河道堤防管理

河道堤防管理中,应该以防洪抗洪功能为基础,加强河道堤防管理工作。例如,从法治管理的角度,对河道堤防起到保护作用的林木,做好保护工作,预防砍盗行为、滥伐事件。无论工作人员、社会人员,均应该对其开挖地洞、滥挖草皮、滥扒道口等行为,明令禁止。尤其应该结合河长制度,做好常态化管理工作,发挥河长职能,用权责制度推动其执行落实。

1.2细致堤防工程检查

现阶段,应该细化堤防工程检查工作。一方面,结合常规性检查,严格按照现用的评估表、监督表,开展指标化的检查,实施逐项逐条检查,并做好记录。另一方面,需要以定期检查为准,先对常规性检查进行评估考核,再根据地方工程中的危险段进行重点检查。建议在定期检查过程中,从全面性检查的角度,纳入对滑坡、堤岸树木、石块、裂缝、洞穴,以及雨淋沟的检查内容,并将重点集中到异常现象的检查方面。另外,应该根据风险预防的需求,采用不定期检查方案,用不定期的抽检方式,实施随机检查工作。这样可以使提防工程检查工作趋于完善化,增强检查频次、扩大检查范围,建立内容相对全面的检查方案。

1.3增强数字赋能工作

首先,河道堤防管理工作中还没有引入现代化办公系统,未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由于信息化管理效率较高,应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河道堤防管理质量。因此,建议积极吸收一些其它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积极配置地理信息系统定位、视频监控、信息管理平台等基础资源。其次,应该着眼未来发展,结合河道堤防管理实践中已经应用的安全检验仪、物探裂缝仪等设备,尝试将PC端的信息管理系统与移动客户端的设备,连接起来,如采用应用程序或通信连接技术。第三,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属于数据化管理的初级阶段,河道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未来管理中的优势,根据河道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方案设计、材料运输、施工建设、防治维护等环节,做好搭建针对各管理环节的数据库准备工作,从而利用数据库,推进后续河道管理信息的数据分析工作,真正做到为河道管理进行数字赋能。

2、堤防工程维护措施分析

2.1注重堤顶维护

堤顶维护中,应该对其清洁度、工程质量进行重点维护。比如,在维护实践中,应该注重对堤顶的起伏情况、坡度情况等异常现象进行细致检测,同时做好杂物清理。从堤防布局的角度讲,为了保障排水的有效性,应该对横向坡度进行细致检测,并做好垂直调试控制工作。具体而言,以堤段为准,用5m作为单位实施垂直调试,一般调试经验表明,将15cm作为限定标准比较合理。为了保障坝堤顶部结构的完整性,应该对堤顶的构成环境进行综合检测,若存在裂缝现象、塌陷现象,则应该及时进行修复,使堤顶始终保持在平整状态。路缘石的高度控制,应该以道路作为参考标准,使其高度始终一致。

2.2增强堤坡维护

堤坡维护中需要根据常规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结果,及时处理垃圾、填进洞穴、解决雨淋造成的问题,确保其平整性不受损坏。无论在非汛期与汛期,均应该做好雨水控制工作。将洪水控制在20cm~25cm之内。堤坡的作用十分重要,应该结合现阶段的信息化抢修管理平台系统,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抢修资源调度,确保在第一时间完成维护。比如,对于洞穴、雨淋问题,应该在接收到信息反馈后,按照最近路线,调度附近的施工队伍,采用分层回填、分层压实的办法,及时完成问题修复,并进行工程质量检测,确保无误后,再实施排水试验。堤坡维护中还存在杂草、垃圾、砂浆勾缝的维护,松动与塌陷的维护等内容。建议从常态化维护方案下,做好定期清理,并结合管理检查报告,及时进行问题修复。尤

2.3实施重点防控

河道堤防工程里程长、先天性问题突出,非汛期需要做好常态化维护与预防性维护;汛期需要进行加固维护。由于汛期施工存在较大的风险,所以,应该在维护方案设计时,针对汛期风险增大的实际情况,制定重点防控措施。比如,在设计、施工中,增加开挖深度,增强深基坑支护,配套应用滑坡控制技术、边坡坍塌控制技术等。尤其是深水区域的施工作业中,应该将作业船、定位仪安装施工作为重点,确保其作业中的稳定性、有效性。至于陆地区域的重点防护,应该以现阶段建立的河道管理体系为准,针对材料运输环节实施重点防控。

需要注意的是,在系统性的河道管理体系建设、配套性的堤防工程维护措施制定方面,信息化管理正在向数据化管理升级。此时,应该将数据化管理作为重点防控技术,扩大数据化管理应用范围。具体而言,在堤防工程维护实践中,一方面,应该从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的需求层面,在维护施工各环节,推行在线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的防控模式。另一方面,针对维护施工专项项目,有必要配置在线监测设备,为实时监测与后期分析积累资料,增强重点防控方面的维护措施优化。

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代总体经济体系建设新形势下,河道管理质量、堤防工程维护效果的优良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系统性改革成果。所以,在掌握好水利工程宣传报导的主动权,让群众听到水利声音的同时,也应该坚决避免水利工程建起来了,负责代建项目的城设等公司宣传铺天盖地,水利人却集体失声的尴尬局面。善于宣传是一种能力,酒香也怕巷子深。例如庆元的滨江绿道上,每隔一定距离就印有庆元水利的LOGO,该方法很容易让人记住,并且真正显示了水利人的集体智慧。

参考文献

[1]焦建希,于美丽,程淑华.关于河道堤防除险加固工程的安全管理[J].写真地理,2021,11(1):349-350.

[2]陶宏.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索[J].科学与信息化,2021,18(4):169-170.

[3]胡雪芹,杨志峰.论述提升河道堤防管理水平的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2021,9(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