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初探

李志杰 黄冈师范学院


摘要:图书馆包含了丰富的书籍材料,被视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区域,而科技的提升进一步拓展了知识传播渠道,图书馆与科技的结合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的阅读需求,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当前来说,高校图书馆以大数据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了差异化的服务模式,使得书籍阅读向着学科服务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大数据

引言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数字化已经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使用,并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连,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与传播地,服务是其核心职能,数字时代给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必须积极主动迎接和适应时代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图书馆服务创新,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在大数据时代,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文献借阅服务已不足以满足高校发展和师生素养提升的需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建设势在必行。

1大数据与学科服务

从定义上看,大数据代表的是海量的信息资源库,其战略价值不仅仅表现在数据资源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其存在的潜在价值的挖掘,通过对大数据信息的挖掘,掌握隐藏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传统咨询服务不同的是,学科服务所重视的是主动性参与,其要求学生主动去搜索学科知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对于知识的传播至关重要,其既满足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搜索,又满足了教师对教辅材料的整理,还在一定程度上为科研人员的资料搜集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书籍阅读需求。传统的咨询服务形式过于单一,而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的书籍资源,提高了用户的书籍阅读质量。学科服务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其主要的特点是层次性强,所以,学科馆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复杂且沉重,其需要学科馆员消耗大量的时间整理书籍材料。另外,科学化的图书馆学科服务还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硬件设备的采集和软件程序的开发。鉴于此,图书馆学科服务应聘请优秀的管理人员,并向学校申请资金,确保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

2.1资源数据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体系中包含大量的专业性的纸质资源数据,这些纸质资源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会越来越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了图书馆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智慧图书馆也在不断发展中,目前的高校图书馆中的资源数据不仅包括纸质资源数据,还有大量的数字数据,而且数字资源较纸质资源相比更新速度快,远程可获取,可以满足多人同时使用,因此用户更加青睐使用数字化资源。

2.2学科馆员

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有效的学科服务,就必须具备专业的学科馆员。一般来说,学科馆员就是学科服务的核心,其能够做到书籍材料的合理整理、书籍资源的科学调动,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才能上岗。值得注意的是,学科馆员并非某一学科的专家,其知识面不如专家学者宽广,如果遇到学科服务难题,还可以向其他的学科馆员请教沟通。另外,学科馆员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书籍材料,并有权调动图书馆中的所有书籍,能够做到合理的学科服务。由此可见,学科馆员一职的担任并非易事,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懂得如何进行书籍资源的调动,只有如此,才能做好学科服务工作,才能实现知识资源与学科的完美结合。

2.3为学科和科研提供方向

图书馆通过数据流聚类算法对学科进行聚类分析,预测学科研究的热点,寻找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关联,运用引文分析、神经网络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手段,构建学科的知识网络。为高校学生的选修、选课、毕业论文的撰写方向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研究提供指导,可以让他们节约文献查阅的时间,尽早确定自己的选题方向,准确把握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也可以与其他数据来源方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采集高校科研人员通过调查、实验、观测、探测等科学手段积累的大量科学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具有研究价值,而且对同行的科研人员有分享价值,图书馆有义务为他们搜集并提供共享科研数据,构建虚拟社区,形成学术交流圈。

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

3.1强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

从常规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来看,当用户提出要求后,学科管理员将根据用户的需求去筛选相关的材料,并将筛选后的材料提交给用户,该流程虽然节约了用户的材料搜集时间,但却造成了学科服务的模式性,使得相同要求的用户得到了材料是一样的,无法实现学科服务的区别对待,久而久之就会限制用户的思维。从实际的学科服务应用角度来说,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如果一味地实施常规的学科服务,就会降低服务质量。为此,当前需要考虑的是强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当用户提出需求时,学科管理员首先借助大数据查看用户的访问记录,从而明确用户对材料的需求,随后对筛选到的材料进行分类,最后提交给用户切实需要的材料,如此一来,既节约了用户的材料搜集时间,又实现了用户材料的针对性筛选,提高了服务质量。

3.2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开展联合性服务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应抓住大数据带来的发展机遇,开展联合性服务,例如,技术、资源以及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可以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服务作为重点。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其关键的流程是通过集成同类型信息,为用户提供集成性的信息化服务,现阶段图书馆在信息集成上主要是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信息源等方向的集成。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强化与其他图书馆间的合作,进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将所有数据统一储存于大型的云数据库中,也可以将其储存于分布式的集群中,在这一数据库中,所有合作方均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应用上面的信息资源,也可以将自身资源上传其中。大数据本身存在的分析与计算能力,能够有效分析出某一学科、行业以及地区实际的信息需求,同时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提供集成化的推荐服务,保证信息资源的应用更具针对性,实际作用也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3.3准确把握读者需求

明确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他们的需求千差万别,在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时应该牢牢把握读者需求,以发挥资源价值。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开展调研工作了解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水平的读者需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科技,对于专业发展前景进行采集和分析,对不同学科师生的阅读习惯和基本需求进行预测和分析,把信息化建设方向确定在那些读者最感兴趣、需求最大的领域,建设有主有次有特色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定期向读者推送书籍,节约读者的检索时间,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将会更加方便读者使用,更易于博得他们的好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高校图书馆服务也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快速发展,尤其是改善了学科服务质量。在未来的时间里,高校图书馆服务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实施有效的服务模式革新,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彩花.浅析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J].大连大学学报,2019,40(06):107-111.

[2]罗晖.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发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2):238-239.

[3]孙慧.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学科服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策略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9,9(06):3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