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7
/ 2

如何有效开展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

尤海峰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教育局招生考试办公室

【摘要】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整合教学,从而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自主学习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经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研究、实践与探索,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整合教学,从而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就如何有效开展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提出几点策略与方法。

一、正确对待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科学地位

中学要切实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提高全体师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认识水平及学习自觉性,逐步确立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它不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和从事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掌握这门课程。中学一定要从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出发,提高全体师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学习自觉性,逐步确立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科学地位。

二、重点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与信息的获取、理解、评价、交流、应用密切相关的技能,是一种综合的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作用,通过培养能力达到提高素养。包括运用信息工具能力的培养、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创造信息能力的培养、表达信息能力的培养、发挥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协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将来生存和发展的本领。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源(如互联网等)中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给学生自我探究的方法,为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探索中学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模式

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者应从本校信息课教学的实际和实践出发,坚持以课堂纪律作为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以明确学生上机操作目的为上好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施教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方式,以发挥优秀学生的互助作用为上好信息技术课的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兴趣为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倡导“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小组合作学习能创设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同一班级中,学生家庭条件不同,信息技术基础不同,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这种差异远远超过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差异。如果完全采用班级授课制,必定有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另一部分学生又“吃不饱”。所以,我在教学中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设一名组长(通常是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组长要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条不紊地组织好各成员,把握好进度,并按时完成任务,且负责本组的纪律和学习讨论,有问题尽可能在组内解决;对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单独指导,弥补单一教学形式的不足,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教师应该转变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六、教学精选内容,拓展思路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因地因材精选教学内容。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材不断更换,但始终不可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学生早已熟练掌握,一些学生又从未接触过,面对这样的现状,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现状,准确地把握各阶段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初中、高中内容的衔接问题。要不断地拓宽思路,吸取新理论、新知识。因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时代感,既要有相对稳定的知识,又要不断补充更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体现这一迅速发展趋势,通过创设综合性、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在展开教学内容时,应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掌握有关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实践为主。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教学为前提,实践教学为根本。而对中学生来说,理解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术语很难,但实际的动手操作使他们非常感兴趣。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方式正处在发展阶段,大量的实践课会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应从讲授、叙述向辅导、指导转变。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让其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即使他们没有再进一步受到更多更高的教育,也能自主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要求。

七、积极探索中学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模式

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者应从本校信息课教学的实际和实践出发,坚持以课堂纪律作为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以明确学生上机操作目的为上好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施教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方式,以发挥优秀学生的互助作用为上好信息技术课的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兴趣为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总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功能也在不断的扩大,并将在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推动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