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的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7
/ 2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的有效性研究

张巧岚

兰溪市人民医院 浙江金华 321100

摘要:来研究急性和创伤性护理的有效性。该方法的选择是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对128例接受该疾病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的。病人现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该小组的参加者得到定期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该小组的参与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入急诊室。分析结果。结果为(80)。25±15.28)分钟用于比较组,45. 69 ± 10. 74分钟用于观察组,0. 05分用于两个组。观察组抢救人员的成功率较高,器官受损,血液贫困率较比较组低,第0页。05 .结论是,有针对性地干预严重创伤性休克的应急护理能够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有效性研究

引言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为急诊科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患者病情急,发展快,需于短时间内接受急救。随着临床医疗护理模式的不断优化,为了充分适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特开展此项研究,分析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的有效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选择128例在我院治疗的严重创伤和病原体病例。病人现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33组男性患者,31组女性患者。年龄间隔为25 ~ 64岁,平均年龄为(43.22±3.68)。出于脆弱性原因:12起锐器、10起高空坠落、37起道路交通事故、5起其他案件。从损伤到到达0.35 ~ 3.56h(1.58±0.39)h。共有30名男子和34名妇女。年龄间隔为26 ~ 65岁,平均年龄为(43.68±2.99)。出于脆弱性原因:11起锐器、11起空投、35起交通事故、7起其他事故。从损伤到到达0.36 ~ 3.57h(1.59±0.41)h。比较发现两种测试标准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gtS7-1200可编程控制器。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入科室后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依据急诊抢救流程开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急诊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患者入科室后,对患者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估并建立风险档案。(2)对急诊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依据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年资及等级划分,制定同等级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风险管理。(3)及时对患者创伤部位进行处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干预,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病情监护,观察患者血流情况,及时补液,做好交班工作。(4)予以患者并发症防护,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失血导致的低体温情况;避免患者窒息,加强气道管理。(5)为患者开展绿色通道,缩短急诊等待时间。(6)DCR组治疗方法。在患者复苏后1h内给予以乳酸林格氏液和等渗氯化钠为主的晶体溶液500-1500mL,然后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为主的胶体溶液500-1000mL,总液体给予量达到1000-1500mL,但是对于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则不使用乳酸林格氏液补液,晶体与胶体液之比约为2.5∶1,当研究对象平均动脉压为50mmHg时,则应降低补液速度,控制液体给予量,将平均动脉压保持在70-80mmHg,中心静脉压应大于2.21mmHg,同时防止患者发生酸中毒;同时对患者进行止血性复苏,给予患者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手术止血。(7)呼吸支持。清理患者呼吸道,对患者鼻腔、口腔分泌物、血块、呕吐物进行清理。意识淡漠或昏迷患者,则需将头部偏侧,并应用拉舌板牵拉患者舌头,防止舌头后坠导致呼吸道受阻,引起窒息。实施面罩吸氧,控制氧流量为6~10L/min,依据患者病情,在必要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防止出现呼吸道窘迫综合征。期间动态监测患者呼吸、心跳等体征,对呼吸、心跳停止患者及时开展心脏复苏。(8)创伤处理。优先处理致命伤,对损伤位置较浅的创伤可实施清创手术,并缝合创口。对创伤面较大且位置较深的患者,则需看患者是否存在其余并发症,如气胸等,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9)导尿。留置导尿管,记录患者尿液性质、色泽、尿量,并依次为依据进行血容量补充。观察组联合急诊手术以及独参汤加味治疗,急诊手术内容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增加独参汤加味,基础药方为人参50g,四肢厥冷、阳气衰微则增加炮附片,汗多口渴、气阴两伤则增加麦冬、五味子。每天1剂,浓煎取汁100ml,予以鼻饲或灌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0af3e5f4c396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情况

对照组抢救时间为(65.5±4.28)min,观察组为(45.69±10.74)min,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7,P<0.05)。

2.2两组受试者抢救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者抢救成功率更高,器官受损以及血栓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详细情况见表1。

60af3e5f4c396_html_631191e183e04699.png

3讨论

随着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伤、爆炸伤等导致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且高达4/5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入院时伴随有TIC,且死亡率比不伴TIC患者高4倍。因此,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治疗方法成为创伤领域的研究热点。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础,有研究表明,患者在术中低温的发生率达到一半以上。术中低温可使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内环境紊乱,增加伤口感染等,因此维持患者体温恒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发现,加温输液可在一程度上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并降低术中低温的发生。病人发生休克的实质为细胞缺氧性坏死,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产生LAC类有害代谢产物,使有机体发生酸中毒,因此监测LAC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常规补液治疗,主要是快速大量的进行补液,将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改善,通过高渗盐水,可以增加患者的心回血量,使患者的血液粘滞度大大降低,从而改善心功能以及尿量,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使血流动力学紊乱情况得到纠正,使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且补液量要超过失血量的一半,一般会通过输注晶体液、胶体液以及血液进行液治疗,但是,近些年来,发现常规补液治疗对活动性出血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来说,补液治疗液体量过多,就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受到阻碍,压力急剧改变,导致血栓脱落,从而使出血更多,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大大增加,使患者的死亡率更高,而限制性补液治疗就不会存在以上问题,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控制MAP水平,从而降低输液速度,保证血液灌流正常,机体内环境保证稳定,防止并发症的发。在急诊手术期间,采用中药汤剂独参汤加味辅以治疗,该汤剂以人参为主,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效果。炮附片可回阳救逆,与人参配伍可益气回阳;麦冬则益肺胃之阴,五味子能够敛肺滋肾以及生津敛汗,与人参配伍可益气敛阳。由于急诊手术期间存在较多隐患和突发情况,为提高抢救成功率,还需要做好护理干预。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是基于临床护理为经验,对患者病情进行风险评估,在抢救同时,对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根除,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可为临床抢救增效,确保患者机体安全。

结束语

综述所述,急诊护理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护理中,效果优异,利于规避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继发性损伤,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瑞华.综合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1):88.

[2]卢明华.急诊预防性护理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作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1):65-66+68.

[3]赵秀丽.优质急诊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3):558-559.

[4]周宁娟.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优质急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4):227-228.

[5]马家驹.分析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方法[J].饮食科学,2018(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