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洋热带农业公园起步区地基处理方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6
/ 3

桂林洋热带农业公园起步区地基处理方案分析

郑胜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226


摘 要


强夯法是反复将重锤提到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强夯法处理软弱地基的施工过程,此方法显著的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从而提高承载力,有效控制基础沉降。并且技术可行,施工快捷,经济效果显著。

关键词:强夯法;软弱地基;加固处理

强夯法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填土、失陷性黄土、粘土、砂砾、碎石等各种土质。对于淤泥质软土的试验性施工证明,只要控制好施工参数,也是可行的。此法不仅用于房建工程,也适合桥涵、道路、港口码头和大型设备基础等工程,而且具有速度快、效果显著和节省投资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地基处理方式。

一、工程概况

桂林洋热带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开发区,目前项目区均为农田以及鱼塘,起步区范围约一千多亩,根据初勘资料,下部存在软弱土,需要对起步区地基进行处理。

二、地质条件

1、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

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25.00m深度范围内,综合地层野外特征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层素填土(Qml)、②层粉质粘土(Q2m)、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2m)、③-2层中砂(Q2m)、③-3层粉质粘土(Q2m)、④层粗砂(Q2m)、⑤层粉质粘土(Q2m),共划分5个岩性单元层,其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Qml):分布于局部地段,褐色、灰褐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和砂,结构松散,欠固结,欠压密,干~湿。

②层粉质粘土(Q2m):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区,海相沉积。灰黑色,稍湿,稍密。无摇振反应,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2m):分布于整个场地,海相沉积。灰黑色,软塑~可塑,局部夹有粉砂,干强度低,韧性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

③-2层中砂(Q2m):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段,海相沉积。灰褐色,混粒结构,以中粒为主,夹粗粒、砾粒。湿~饱和,松散~稍密,粉粒、粘粒含量约1.0~10.0%。

③-3层粉质粘土(Q2m):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段,海相沉积。灰黑色,软塑~硬塑,局部为淤泥质,夹有粉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

④层粗砂(Q2m):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段,海相沉积。浅黄色,灰黑色,混粒结构,以粗粒为主,夹中粒、砾粒。粉粒、粘粒含量约1.0~10.0%。湿~饱和,稍密~中密,粉粒。

⑤层粉质粘土(Q2m):分布于整个场地,海相沉积。棕黄色,可塑~硬塑,局部夹有粉砂,干强度高,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含大量生物贝壳碎片。

以上地层的埋藏分布特征及层位接触关系,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

2、各土层的工程性质评价

综合分析上述室内外试验成果,结合其野外特征,拟建场地各土层的工程性质综合评价如下:

①层素填土:结构松散,欠压密,欠固结,工程性质差。

②层粉质粘土:稍湿,稍密。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21.5%,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0.72,液性指数IL=0.30~0.48,压缩系数a1-2为0.20~0.40MPa-1,属于中压缩性土,CK=35.3KPa,ΦK=10.0度,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4~6击,均匀性差,承载力特征值建议为120KPa,工程性质差。

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可塑。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39.3%,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1.197,液性指数IL=1.15~2.48,压缩系数a1-2为0.90~1.15MPa-1,属于高压缩性土,CK=13.3KPa,ΦK=2.7度,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1~2击,均匀性差,承载力特征值建议为80KPa,工程性质差。

③-2层中砂:松散~稍密。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18.3%,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0.702,压缩系数为0.37~0.48MPa-1,属于中压缩性土,CK17.5kPa,ΦK=23.3度,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9~11击,均匀性较差,承载力特征值建议为140 kPa,工程性质一般。

③-3层粉质粘土:软塑~硬塑。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43.8%,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1.293,液性指数IL=0.21~2.30,压缩系数a1-2为0.84~1.02MPa-1,属于高压缩性土,CK=15.50KPa,ΦK=2.9度,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1~3击,均匀性差,承载力特征值建议为80KPa,工程性质差。

④层粗砂:稍密~中密。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15.1%,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0.639,压缩系数为0.27~0.31MPa-1,属于中压缩性土,CK=14.3kPa,ΦK=23.3度,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10~15击,均匀性较差,承载力特征值建议为170 kPa,工程性质一般。

⑤层粉质粘土:可塑~硬塑。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30.8%,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0.959,液性指数I

L=0.02~0.71,压缩系数a1-2为0.21~0.51MPa-1,属于中~高压缩性土,CK=32.6KPa,ΦK=15.1度,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11~23击,均匀性一般,承载力特征值建议为170KPa,工程性质一般。

目前场地标高2.00米左右,场地以下1.00~2.00m后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为1.00~13.00m。淤泥质粉质粘土强度低,属高孔隙比、高压缩性,具流变性、触变性特征的地基土。起步区回填设计标高3.50 m,因此起步区外拉土石方回填至设计标高后,用于展馆区、大棚区、停车场、设备材料堆场及施工场地等的地基。

场地内的地下水为属于潜水和承压水。地下水富水性好,主要赋存于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砂层中。属微~强透水层。

场地内的地下水的来源为大气降水。经养殖塘渗入,部分海滩区接受潮水补给,以径流、蒸发方式排泄,区内地下水位均高于海平面,地下水流向海洋。区内径流微弱,动态较稳定。

三、地基处理分区及处理方案

3.1、地基处理范围

回填总面积约一千多亩,根据回填区的使用要求、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将回填区的一部分划分为T1、T2、和T3三个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区域。

T1区域划分为公共活动区,其对于承载力的要求不高,可以回填土方后,采用压路机,分成碾压夯实即可。

T2、T3为大棚区和展馆区,其对于地基要求较高,采用满夯与点夯方式处理地基。

3.2、强夯设计要求及参数

1、考虑到强夯厚度的降低,回填土层高程4.00m。点夯夯击能量不小于2000KN.M。满夯夯击能量不小于500KN.M。

2、强夯采取先点夯后满夯的顺序,夯点布置间距5米*5米梅花形布置。强夯控制要求每遍最后两击沉降量之差不大于5厘米,达到要求后进行下一遍强夯;强夯完成后以压实度控制质量,4米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3%,场地平整范围内压实度要求达到90%。

3、每遍强夯时间间隔为不小于7天。

4、强夯质量要求为不小于12吨。

5、强夯影响范围为15米,注意周边15米内对建筑物的影响。

6、做好强夯作业区周边片石盲沟,保证排水畅通。

3.3、施工方案

1、强夯施工流程图



自选图形 2自选图形 4自选图形 6自选图形 7自选图形 9自选图形 24 确定夯击参数

自选图形 3自选图形 8自选图形 11

自选图形 10

自选图形 5

自选图形 15

达到要求

自选图形 14自选图形 16


自选图形 12

自选图形 17

达到要求

自选图形 13自选图形 21


自选图形 18自选图形 22

自选图形 26自选图形 27

不合格

自选图形 19自选图形 23

自选图形 25

合格

自选图形 20

2、施工方案及主要事项

2、1试夯

在应经碾压整平的场地内做好周边片石盲沟排水沟,在施工场地内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夯区,面积200m2,以检验设备及夯击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强夯处理的施工工艺;夯点布置为梅花形,间距5米,夯击能为2000KN.M,布置如下图:

6*5米

自选图形 31

自选图形 32自选图形 33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自选图形 29自选图形 30 ② ② ② ② ② ② ②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② ② ② ② ② ② ② 2*5米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自选图形 28 ② ② ② ② ② ② ②

强夯梅花型布置点位图

点夯夯锤重量选择为16吨,直径2.35米,底面积4.35平方米,夯锤落高最高为13.7米,单点最大夯击能为2200KN.M。

夯击就位时选择场地较为平坦的地方安放,确保机械施做时正常运行,点夯时由专人指挥夯锤的起落,夯锤初始落距以10米开始试夯;做好周围安全警示标志,夯锤落下后如出现斜歪情况后及时回填土方调整夯锤,待起落正常后提升落锤高度至12米。现场技术员测量每次夯锤落距,夯锤下沉深度、周边土体隆起高度、做好记录,待到达最后2击夯沉量之差小于5厘米时停止夯击,记录单点夯击次数。

根据试夯测量数据,绘制夯击次数与沉降量关系曲线,保证土体竖向位移达到最大以及横向位移为最小值,进而确定全面夯击时夯锤落距、单点夯击次数等技术参数,为后续工作做指导。

2.2夯点布设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桩(XY及标高),计算出场地纵横两向控制线的方位角,以控制桩之一为基准建立工程坐标系,工程坐标的纵横轴分别与场地控制线平行,工程坐标建立时应按测量操作规程施工,并按测量复核制度进行复核。

根据工程坐标与原坐标的关系计算出平面图中各点的工程坐标值,然后利用全站仪将各点测放定位,并在场地外设置施工保护桩。控制桩应在四周浇筑25厘米厚C20砼固定,并设置围栏保护,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干扰破坏。

按照设计要求全面布设夯点,间距5米*5米,梅花形布设,同时做好点位点号记录。用白灰圈做好明显的标示,点位轴线用木桩标记,如需要点位可用红色塑料袋标示。强夯区域周边做好施工警戒,由专人巡视。

2.3强夯施工

根据试夯得出的经验数据参考,做好施工安排,点夯采取跳跃式夯击,流水式作业。尽量保证第一遍强夯完成后紧接着进行第二遍强夯施工,以满足施工工期要求。

强夯注意事项:

1)夯击点偏差不大于5厘米;

2)强夯机械起重臂杆部设置防止落锤时机架倾斜的辅助装置,配备自动脱钩装置。

3)夯击锤设置两个排气孔,保证通气畅通,以利于夯击时空气排出和减少起锤时的吸力;

4)强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和统一表格记录每一夯点的夯击过程的施工情况。每夯击一击均需用水准仪测出夯击点的沉降量,每次测量时塔尺应位于夯锤正中位置。

5)当夯坑周边隆起时,应在夯点收锤时测量记录隆起量。

6)强夯施工时要切实注意安全,有专人统一指挥机台作业。夯击时所有人员应退至安全线外,各种机械设备施工前认真检查,确保性能良好。

2.4满夯施工

满夯施工用锤直径3米,夯击能500KN.M。满夯施工要点:满夯按锤印搭接1/3夯锤直径,每次2击,对局部地址较差的部位,可以增加满夯一遍,保证施工质量。

3.5施工监测

满夯施工完成后,立即用推土机整平,可以用压路机碾压一遍,请专业检测单位进行竣工检测,检测满足压实度不小于93%,回填区域压实度不小于90%。

四、结论

根据场地环境,觉得满夯与点夯是比较适合此项目的地基处理要求,可以很好的增加地基承载力,又经济的一种方案。日益发展的工程项目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基问题需要处理,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的去选取处理方案,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

  2.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2月;

  3. 刘松玉,《公路地基处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4. 殷宗泽、龚晓南,《地基处理工程实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年7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