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情感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2

浅谈信息技术课情感教育

张振平

陕西省绥德县第一中学 718000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始终奉行“成人才能成才”的教学理念,本文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优良的意志品质、集体协作精神,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六个方面来探索如何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管理 情感教育 言传身教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而,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信息技术人才。下面我就根据以下几点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通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提高学生爱国情操,增强道德品质观念,促进班级的课堂教学管理。

(一)充分运用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之一,爱国是一种崇高的责任。我们学校所使用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这套教材。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潜在德育因素,教师要善于从信息技术教材中发掘出这些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比如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操作系统知识时,在让学生了解美国的比尔·盖茨后,可拓展教学,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让学生知道我国计算机技术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同时通过华为的奋斗史、我国的银河系列计算机等,可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又如,在七年级下册学习画图中,第一单元图像处理时,教师可向同学们介绍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胜利召开的光辉事迹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画“福娃”的主动性。通过对比教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课堂实践中就能得到很好的升华。因此,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结合教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比如七年级下册学习“图片处理”。可以围绕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来让学生学习的。例如可以通过介绍了家乡的风景及地理位置、矿产资源等;让学生学会用电脑绘画后,利用图片处理技术画自己最美的家乡。学生通过对这些教材的学习,不仅学会了用电脑画画、制作flash动画,也了解了家乡的人文、风俗、名胜风景,心中会自然而然地装满了家乡。

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善于利用教材,充分、合理地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情感因素,就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我国各族同胞的思想感情教育。

二、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爱护机房设备、文明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初中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上机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引导他们遵循操作规范、遵守机房规则,从而培养他们个人良好的修养,让他们终身受益。

那么,教师具体该怎么做呢?

(一)新生初来乍到,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就是要把握时机,让学生清楚了解机房的使用规则。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趣的电脑动画,让同学们在不经意间记住这些规则。

(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教材,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知识学习以及上机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在教学中教育同学们不用力按开关,敲击键盘和鼠标时要用力适度,自觉遵守开机和关机程序,同时,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

(三)在课堂演示和上机指导的过程中,教师更是要以身作则,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充当同学们的好榜样。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通过观看规范的操作演示,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我在教学“认识硬件”这部分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计算机硬件,引导他们发现计算机是由许多线将硬件连接而成的,任何一根线都可能使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从而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硬件设备,不随便挪动计算机桌、拔插电线,养成良好的机房上课习惯,同时也强化他们爱护学校财物的责任意识,让学生从小就懂得,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还能体现良好的个人修养,营造理想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

三、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大多以上机为主,在上机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在鼓励中建立学生的自信。有些学生基础差,操作能力低,上机作业畏手畏脚,时间长了就对电脑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甚至破罐破摔,不愿操作。这时鼓励显得尤其重要,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同的眼神,都会增加学生的自信,令学生找到自尊。当孩子有了足够的自信,他们就会重新热爱信息技术学习,努力发奋地自觉去完成操作任务。

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一)在信息技术课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共同学习,培养他们的集体协作精神。

1、让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从基础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懂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学生则可采用交流与互动的方式来教学;

3、对于一些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学生,教师可给他们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获取信息、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互助合作精神。

(二)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分组。在某节上机课时,采用兴趣分组(如,打字兴趣小组,画画兴趣小组,制作幻灯片兴趣小组等),让每位同学在各自兴趣小组中进行学习、合作与交流,提高创新学习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个性。

通过上述方法,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还让他们理解了资源共享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教师在课堂管理上也会得心应手。所以,教师必须认清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把握情感渗透的隐含性,注重情感渗透的实效性,让情感教育成为班级教学管理的好帮手,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还必须重视有机地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对他们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 周鹉斌.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10) 60ac664eb5b10_html_7dd2253fabefa827.gif

[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段艳华.  学周刊. 2016(05) 60ac664eb5b10_html_af289fad00af6279.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