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4
/ 2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路径研究

田强 徐晓 王刘娟 曹文 唐瑜

武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创新创业作为当代高校的热门话题,如何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能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问题也备受瞩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发展,成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动力源泉。当前,高校应依据自身发展特色并结合学生特点,基本建立起一套社会实践教育管理体系,以社会实践教育现状分析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路径

引言

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日渐提升,它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对新时期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进行有效探索。

1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

1.1教学和管理模式失衡

当前许多高校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仅仅当成一次就业实习,关注如何将所学知识更好地与社会相结合,将发展的目标定在了校内开设的社会活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讲,社会实践不够深入,缺乏高校计划外的自主实践活动,比如利用假期组织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或者是借助高校社团的活动来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等。高校相关工作部门并没有有效地协调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实习的关系,往往将两者混淆。并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要求,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资金的投入往往是象征性的。高校学生教学和管理两个机构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甚至出现割裂现象,致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空谈。

1.2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高校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如今高校普遍存在紧抓单点忽略全面的评价体系,即仅仅重视系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性和目的性比较强,忽视了每一个学生社会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缺乏有效的指导意义和科学的评价意义。高校对于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仅仅体现在一纸社会实践表当中,以此为参考进行等级的评定,并没有直观地显示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并且存在学生弄虚作假现象,失去社会实践的意义。另外,即便有学生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也未必会得到重视和宣传。因此,高校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规范性和实施有效性,不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同时还产生了实践的不可控性和虚假性。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化措施

2.1强化思想意识,加强宣传引导

人们对社会实践的思想认识不深刻,因此,强化思想意识,加强宣传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在宣传大学生社会实践时,应高度重视思想意识的强化,加强宣传引导,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同时,政府也可以向社会宣传社会实践,并对优秀的社会实践团队予以表彰,以引起全民对社会实践的重视,从而强化全民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视度。

2.2提高社会实践的项目化运行,促进实践成果的共享转化

社会实践的项目化是按照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的方式进行设计和管理,能把实践项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实践过程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又能使经费、实践基地各种实践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确保社会实践完整输出和深入开展。可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的原则,以团队为主的社会实践组织模式,把握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工作安排,抓住项目立项、执行到总结几个重点环节的科学管理,围绕社会实践项目多方交叉联合组建团队,根据项目的科学性、学术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对项目进行严格评审,做好项目的全程跟踪,及时调整改进,做好结项答辩,为实践服务地和对象提供成熟的实践成果。项目化的运作大大加强了社会实践的科学性和规划性,特别是与专项调研、教师课题等的结合,项目成果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增强,有利于成果的共享转化,形成品牌。

2.3实现社会实践课程管理,增进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性

近年来虽然各高校依据相关要求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普遍未将社会实践纳入必修课程考察范围内,学生在身处锻炼自身能力、提升自我价值的喜悦之余不免存在会否因为参与实践活动影响自己学习成绩的疑虑。这种冲突对于高校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而言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甚至容易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演变为一种命令式的任务,完全脱离了高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因此高校应完善社会实践课程考核制度,将学生社会实践行为纳入必修课程考核范围内,制定详细的实践活动考评制度,建立起契合实际、真正对大学生有激励作用的实践活动考核机制,并进入学生学分档案,如此便实现高效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进而增进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新时代,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把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上升到更高层面,大力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深入开展,努力使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方位锻炼。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机理有更加清醒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要从强化大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入手,采取更加多元化、系统化、效能化的方法和措施,努力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具体的优化对策就是要在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理念、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等方面狠下功夫,为更有效地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雅杰.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J].教育探索,2019,(05):16-18.

[2]张佳.探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8,(11):157-158.

[3]呼和,齐斯琴.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激励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73-76.

[4]孔祥慧.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优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1):57-61.

[5]王左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3):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