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画的辩证法、体系论(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7

汉字笔画的辩证法、体系论 (下)

王建

中文摘要

本文侧重汉字笔画研究,以繁体字楷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阴阳为辩证法,以五行为体系论。汉字书写之时阴阳五行相生,解字之时阴阳五行相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研究汉字特性,确定汉字基础笔画,以点、竖、撇、捺、横作为基础笔画,将所有汉字归纳为五中基础笔画的异形或变异笔画,以五行赋予汉字延伸性、移动性和摆动性,以此获得汉字的象形字字体。第二部分:通过阴阳五行得到字义的内涵和外延,以抑制如今字义臃肿的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调整笔画得到更准确的简体字字体,探讨创造字体的方法。

中文关键词:汉字辩证法、汉字体系论、楷书字体象形化分析、汉字构造、汉字形体、汉字改革。

中图分类号:H122

English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 strokes, with traditional regular script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yin and Yang as the dialectics, and five behavior system theory. When Chinese characters are written, yin and Yang and five elements coexist. When Chinese characters are interpreted, yin and Yang and five elements coexist. It is p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s, determine the basic strok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the point, vertical, skimming, pressing, horizontal as the basic strokes, summarize all Chinese characters into five basic strokes of abnormal or variant strokes, and endow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the five elements of extensibility, mobility and swing, so as to obtain the pictographic fo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second part: through the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to get the mean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in order to curb the trend of today's word meaning bloated, and on this basis to explore the adjustment of strokes to get more accurate simplified font,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creating font.

Chinese key words: Chinese character dialectics, Chinese character system theory, pictographic analysis of regular script font,Struc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The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re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


第一章 汉字辩证、体系拆解的方法

基本概念

原字:被拆解字。

起源字:拆解所得字。

基础字:完全由基础笔画构成;

组合字:基础字同笔画(或基础字)相交或相连而成的字。组合字,与其它起源字(或笔画)未相交时,即未被破坏结构时,无需拆解。如“戈”由“弋”和“丿”组合而成,为相交组合字。如“幾”(几),其中“戈”字未与其它起源字相交,不需要拆解。如“廿”,由“艹”和“一”组合而成,为相连组合字,于“漢”、“革”字中不拆解。

复合字:以起源字组合而成的字。如:“明”、“遠”(远)、“語”(语)。

完全拆解法:

将所有相连、相交笔画全部分开,可得到笔画最大值,然后按规则判定起源字,根据起源字得到实际笔画数。

复合字,作为起源字,优先拆解时,直接作为起源字拆解。如“广”字,“广”为组合字,结构未变,直接作为起源字使用。其它结构类似,在复合字组成中作为起源字,上下结构的复合字,位于原字最下方的时候,或相对的最裡边,直接作为起源字拆解。左右结构的复合字,位于原字最右侧,或相对的最左侧,直接作为起源字拆解。

按照复合字结构,判断是否直接作为起源字拆解。上下结构,起源字位于原字最下方时;左右结构,位于原字最左侧;内外结构,位于原字外部时;交叉结构,位于原字中心时。

汉字重位置,解字重结构。结构未变,则起源字不变化;结构变化则起源字变化。

例如:“儿”作为起源字,“兀”字可拆机为“一”、“儿”;“几”则为整体,因为“儿”结构变化。

又例如:“前”作为起源字,“煎”,很容易看成“前”、“灬”,其实“前”是一个复合字,本身由两部分组成,即“䒑”、“刖”,解字顺序先辅后主,上下结构则为下方优先组合。此字分为三个部分,“䒑”、“刖”、“灬”。按顺序由辅至主,从“灬”起解,合“刖”(变异字),最后合“䒑”。

本义五行推演法:

若完全拆解后,无法得到起源字组合,得到若干拆解结果,无法判断时,可将所有拆解结果分别五行字解,对照本义,确定最终的拆解方案。

如:“工”字

本义为人有规矩或矩(曲尺)。上下两横均有一个连接点,所以为“二”(异形字)和“丨”。象形,“二”被分隔,不再代指天之上,为顶天立地的人。当然,也可以通过完全拆解,然后使用五行字解判断。

完全拆解可以得到四横,一竖,视为整体则五行属木。

可被拆解为“二(异形字)、丨”或“丅(参考“两”等字而来,为笔画固定组合)、一”或“一”、“丨”、“一”。

若为“二、丨”,“二”属无,“丨”属木,原字属木,主生长。

若为“丅、一”,“丅”属阴木,“一”属土。原字属阴木、土,主枯萎、融合。

若为“一”、“丨”、“一”,土、木、阴土,属木,主生长。

生长更合本义,起源字优先,因此应拆解为“二”、“丨”。

如:“干”字

本义为一种抵御“戈”的防御性武器。

完全拆解可以得到四横、两竖,视为整体则五行属性无。笔画自由组合,可拆解为:(1)“二、丨”;(2)“一、十(异形字)”;(3)“工(异形字)、丨”;(4)“丅、一”(5)“丨、一、一”。

五行字解:

若为“一”、“十”(异形字)。“一”属土,“十”属阴木,原字属土、阴木,主融合、枯萎。

若为“工”(异形字)、“丨”。“工”为木,丨为木,原字属木、木,主生长、生长。

若为“二”、“丨”。原字属木,主生长。

若为“丅”、“一”。“丅”,属阴木,“一”属土,原字属阴木、土,主枯萎、融合。此义最符合“干”本义。

若为“丨”、“一”、“一”,木、土、阴土,属木,主生长。

只有融合或生长,均不是最佳选择,枯萎、融合与本义最合。

“一、十”和“丅、一”相似,区别只是五行顺序及主辅关系。以五行来看,就是先枯萎还是先融合,本义为防御性武器,应为先融合,因此为“一、十”正确拆解。

第二章 汉字辩证、体系拆解的过程

1、起源字解

基础字优先拆解,然后优先拆解为未异形未变异的起源字,最后优先拆解为起源字组合,拆解完成之后确定笔画数量(非笔划数量),这是汉字拆解最重要的原则。如“天”,可以拆解为:“大”、“一”,也可以拆解为:“二”、“人”,“一”为笔画,按象形字拆解原则,“天”起源字解为:“二”、“人”。

基础字是一个整体,无分上下、左右和内外,基础笔画同“丶”相连就是局部整体,不可分割。

起源字判断順序:

按照阴聚阳散的原则,先阴后阳的顺序,左右结构同其它结构正好相反,左侧为阴为主,右侧为阳为主,所以左右结构组合起源字的顺序为由主至辅,其它结构为由辅至主。

上下结构的汉字,由下方至上方进行组合;

左右结构的汉字,由左侧至右侧进行组合;

内外结构的汉字,由内部至外部进行组合;

交叉结构的汉字,由外部至内部进行组合。

如“戈”字,“丶”在外部,可以得到起源字“弋”,当然交叉结构还是要依据相交和相连关系判断,后续进行讲解。

起源字一定要进行分解得到最原始的起源字,尤其复合字,不然容易混淆,如“剪”,拆解为:刀、前,显然不行。

内外结构判定:

内外结构汉字,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为一个整体,如“兩”字中两个個“入”字为一个整体,“臣”字中两个短“丨”为一个整体。

交叉结构判定:

交叉结构的汉字,上下、左右、内外难分,以相交、相连构成的汉字。

交叉结构汉字,以相交处、相连处作为参考,视为内外结构的反向结构。

判定顺序由内至外,先判定相交处是否为基础字,再判定相连处,无相交处,则以相连处多的笔画或起源字优先,独立的笔画或起源字最后判定。第一个判定的起源字一般为中心位置起源字,为交叉结构的主起源字(或笔画),同主起源字相连的起源字或笔画优先拆解。主起源字(或笔画)为主,取阳义;其它为辅,取阴义。

如“大”、“夫”,“人”为外,“一”“二”为内。以“弋”字变化为“戈”和“幾”为例:

如:“戈”字

“弋”为基础字,拆解可得“弋、丿”。本义为古代一种进攻型兵器。五行字解:弋屬金、土;笔画屬火。原字屬阴火、土,主势微、融合。

如:“幾”(几)字

“弋”字處於“幾”字中心位置为主起源字,相交优先,“弋、丿”可直接组合为“戈”(异形字)字,同“戈”字相連的“丿、乀”为次要拆解,“幺”與“幺”平行,为“幾”字第三部分。“幾”字,起源字解为:“戈”、“丿、乀”、“幺、幺”,三部分。“戈”为主为阳,其它为輔为阴。

基础笔画固定组合:

由拆解得到起源字后剩馀基础笔画组成,无变异笔画,构造简单,字义未知,在众多汉字中作为基础笔画的固定组合应用,且位置相对固定。未知基础字不是起源字,而是固定的笔画组合,组合含义相对固定,仍然为笔画。“一、丿、乀、丨”与“丶”相连时,也是基础笔画固定组合。

如“丅”、“ㄋ”、“ㄅ”等。此外诸如“月”字下方撇、竖、点,可视为笔画固定组合进行拆解。

2、五行字解

根据起源字解所得笔画数量,而不是笔划数,一一对应其阴阳五行属性,按照五行相克原则,进行推演。合并顺序同拆解起源字顺序。

笔画及其变异笔画,起源字及其变异字共同出现在同一个字中,五行属性按不同笔画或字进行拆解。如“灬”,第一个点为“丶”变异笔画,五行属性单独判断,其五行拆解为:金、阴金、阴金、金,属无,多金融合为无,“灬”并不代表“水”,反而代表可以使多金融合的大火。

五行字解流程:

首先依据象形字解,起源字优先五行字解,然后笔画,确定同五行属性及其位置;

然后确定同五行属性相克关系。

再然后确定不同五行属性的相克关系,以无被克关系的五行属性优先,以多克少优先。

再次得到原字的阴阳五行属性,属性顺序按相克顺序确定。

最后按照运动原则,确定五行字解的字义。

3、象形字解

按照阴阳区分原则,对应阳义和阴义,组合而成象形字字义。象形字解主要通过分析汉字的立体性和扩展性,辅以旋转,以得其义。

象形字解合并字义的顺序,同古代阅读顺序正好相反,就是自下至上、自左至右、自外而内(交叉结构相反)。

象形字解的运动性跟五行字解不同,不能赋予单笔画延伸能力,主要是重复笔画可视为同一笔画的运动结果。如“彳”,可理解为下肢移动一小段距离。

4、释义

解字时,不应自己解释自己,所以释义中应尽量不要出现原字。

概念定义

汉字字义包括:阳义和阴义、本义和源义、引申义和扩展义、古义。为了便于记忆,可以将主源义作为第一字义,主含义为第二字义,以此类推。

源义:引申义和扩展义的起源含义。

本义:如今原字最初的含义。

引申义:由源义直接推演而來的含义。

扩展义:字义因词语含义或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含义。

古义:造字之时,象形字字义。

汉字的含义分阴阳,每个汉字基本含义由阳义和阴义组合而成。阴阳是相互转化的,汉字阴阳含义的主辅关系根据结构判定。以五行字解为主,象形字解为辅,五行字解可以得到五行属性的始与终和变化的过程,最后得到的主五行属性,代表着下一个过程的开始,五行字解所得才是汉字真正的外延。

万事万物归于相对的静止和动态,人生就是责任和选择。阴聚阳散,静止为阴,为物质或空间;动态为阳,为过程或联系。阳聚阴散,物质或空间的形成为过程,为阳;过程的终点为阴。以五行字解,可以得到五行变化的开始及过程,即是阳义;五行变化的终点即为阴义。以象形字解,可以根据笔画组合得到阴义;以笔画的变化得到阳义。简单的判断,以五行字解为主得其阴义,以象形字解得其阳义。

整字拆解流程;

以阴阳五行用于解字,笔画分阴阳,而起源字不分阴阳。象形字解,笔画不分阴阳,而起源字分阴阳。

首先,拆解为起源字,确定基本笔画数量;

然后,五行字解定内涵,阴义;

再次,象形字解定内涵,阳义;

最后,得原字含义。

汉字含义由拆解确定,从一句话推断一个字的含义,此举不可取,四字成语都由一个完整的故事作为参照,才能确定其含义,怎麽能从一句话去推断其中某个字的含义,断章取义,学之大忌,还是应该耐心的拆解汉字,以得其义。

第三章 举例说明

以“齊”(齐)、日、月三字为例,“齊”(齐)五行变化详解字。构成复杂的汉字也是純潔的,复杂的对比才會产生褒贬,字与字的组合有褒贬,而汉字无褒贬之分。

一、“齊”(齐)字

60a76b64941f8_html_cc1d99f818c342f8.png

从上图[1]可以看出,“齐”字于战国有繁琐趋势,但未被广泛採用,《说文解字》再最上方增加横(一),被后续字体採用,这说明许慎在调整汉字,而不是简单的收集整理。自汉朝起“齐”字逐渐繁琐,至楷书几乎已经繁琐到极致。

起源字解:

三個部分:亠,刀、丫、刀(反刀字),笔画:丨(撇形竖)、一、一、丨。十八笔画,复合字,。

五行字解:

1、“亠”

亠被称为京字头,拼音(tóu)。

五行屬性:金、土。指聚斂、融合。字义为代称,即下方起源字字义融合为整体。

2、“刀、丫、刀(反刀字)”

1)“刀”字

起源字解:

笔画“一、丿(撇形竖)、丶”,笔画“丿”。四笔画,基础字。按完全拆解法,上橫被分为两部分,以代表“刀”的两个组成部分。内外结构字,“一、丿(撇形竖)、丶”为一个整体部分。

“刀”[2]字,包括“刃”字,楷书演变较大。“刀”字,下方笔画自成字起均保持平行关系,以“丿”组合而成,《说文解字》将其修改为“丨”,楷书综合了许慎字体和其他字体,将前“丿”保留以示刀锋,后“丿”调整为撇形竖,并增加“丶”,既保留平行之意,又表明刀柄与刀锋不同。由此可见汉字之妙,来自于无数岁月和无穷人力的打磨。如下图1[3]、图2[4]所示:


60a76b64941f8_html_b28c0bcf7d72aa14.png

60a76b64941f8_html_a6c92a175c3ba7bf.png

五行字解:

“一、丿(撇形竖)、丶”,土、木、金,属阴土。“丿”属火。原字属阴火,主势微。始于融合、生长、聚敛、破灭(刀锻造的过程调剂、熔炼、浇铸、加工,也可以理解为物质构成)。生长因聚敛而消,聚敛因消生长而分散,融合因消分散而分解,破灭因消分解而势微。刀兵相争的过程描述,这是刀使用的过程,用于杀伐、防御,终破损而无法使用。五行字解的目的就是确定物质或关系形成、存在、消亡的过程,以明确汉字的含义。

对于本义未变化的汉字比较精确,很多汉字字义变动较大,必须结合象形字解和五行运动规律进行综合判断,此方法用于对汉字进行基础解读,主要用于明确物质的概念、判定扩展义。本书主要以五行变化的始与终进行判断。

“刀”字阴义:锻造过程为调剂、熔炼、浇铸、加工;用于防御、杀伐,终破损无法应用;形态如下图的物质。

60a76b64941f8_html_1e0034715ce3b279.png

五行属性变化过程可以理解为:融合(播种),生长(成熟),聚敛(切割),破灭(晾乾)。这是谷物成长至收获的过程描述。可以理解为“刀”字的扩展义。

象形字解:有握把和鋒刃,可连续使用的物体。

字义:

阴义:生成过程为调剂、熔炼、浇铸、加工,用于杀伐、防御,终破损无法使用,形如上图的物体。(主源义)

阳义:切割、砍削(刀的功能);锋利(刀的特征)。

3)“丫”字

起源字解:“丷”,“丨”。三笔画,基础字。

五行字解:“丷”属阴火、“丨”属木。原字属阴木,主枯萎。始于聚敛、破灭、生长,破灭因消聚敛而势微,生长因消破灭而转枯萎。可以理解为:因人的生长,谷物被破灭后聚敛,聚敛之后势微而枯萎。这是谷物自收获至储存的过程描述。

象形字解:上端分叉的物体。

字义:上端分叉的物体;次要的。

2)反刀字

“刀”变异字为“反刀字”。

起源字解:笔画,“一(上横)、丨、丶”、“乀”。四笔画,基础字。

五行字解:“一(上横)、丨、丶”属阴土。“乀”属水。原字属阴土、水,主分解、浸润。与“刀”字对比,有“水”去“火”,增加浸润,去除破灭;上横抬高,未被分隔,锋刃变短。五行属性变化可以理解为:谷物,生长因切割而消,分散因融合而消,终主分解、浸润,这是谷物收割、加工至食用的过程描述。

字义:切割所用的生活工具。

4)三字合义

“刀、丫、刀(反刀字)”三个字,“刀”属阴火、阴木,“丫”属阴木,“反刀字”属阴金、阴土,前两字合并属阴木,再合并后属阴木、阴金、阴土,主枯萎、分散、分解。

以上三字,把所有五行字解按顺序排列会得到一个复杂五行属性变化序列,就是部分起源字的合并五行变化过程。

三字合义,扩展义为谷物收割、储存、加工、食用的过程。

3、笔画

笔画:丨(撇形竖)、一、一、丨。五行字解:土、阴土、木、木,属木、木。融合止,生长不止。

这是多人食用谷物的过程描述。以上字解所得融合之后,你会发现这就是收获谷物的全过程描述。同时,也可以简单理解,切割、禾、切割类生活用具、食用,也可以得到“全过程描述”的结论,即谷物从收割至食用的全过程描述。

齊”(齐)象形字解:

刀割禾,为收获。底部平,代指平整。

齊”(齐)字义:

阴义是收获後的谷物。

阳义是谷物收获的全过程,引申义为全过程(主源义);平整。

二、日和月

起源字解:完全拆解後,共十七笔画。月(日、丿、丨、丶),日(口、凵)。十七笔画,为复合字。“日”字本义为白昼,“月”字本义为月亮。有時候,已知的“本义”並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本义,還需要分析进行判断。

1)“口”字

起源字解:

“一、一、丨、丿(直形撇)”。四笔画,基础字。本义为嘴。

五行字解:

土、阴土、木、火。原字屬木、火,主生长、破灭。

始于融合分解互消、破灭、生长,終主破灭而生长。

所有笔画受限,同時向中心移动,可得“▇”,整体变化的物质。

象形字解:

纵向边界可以不规则变化的区域。为进出所在,引申为嘴。参考五行属性,可知本义没有变化。

字义:

阴义:嘴,引申为进出所在。

阳义:嘴张合的动作,引申义为说话或吃喝(嘴的功能)。

“口”字变异字有两种:①方口字,例如“日”、“國”等字,其中“口”字,丿(直形撇)变化为“丨”,五行属性调整为无,指边界固定的区域。②长口字,例如:黑、置,其中“口”,“丨”变化为“丨”(斜形竖),五行属性无变化,代指不规则且可剧烈变化的边界。

联想:

“口”为“嘴”的本义,“嘴”为会意字。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字义变得越来越多,需要更加准确的表达,而造字艰难,只能退而求其次,採用“会意字”的方法,这样一来,其他字字义也逐渐扩大,成为了恶性循环,应以字与字的组合为基础调整字义,以实现更加准确的表达。

“品”为三“口”,进行简单解读。三个“口”字,上为阳,右为阳,上方“口”字和下方右侧“口”字表示嘴的功能:说话和吃喝,左下方“口”字代表嘴。所以品德可由“说话和吃喝的嘴”而来,以“吃喝的嘴”为主要判断依据。古人重德,德重品重道,“食不语,寝不言”,“祸从口出”。所谓“一字一道”,即由联想而来。

2)凵(凶字匡)

起源字解:“丨、丨”,“一”。基础字,读音为(kǎn)。

古同“坎”(《周易》六十四卦第二十九卦: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本义为张口。

五行字解:木、阴木、土,屬土。始于融合、生长和枯萎,生长消而融合不止。

两竖可延伸,为深坑。若移动,横两端受限,先移动至顶点,然后又是横两端受限,再次移动至原位置,底部可变化的物质。

象形字解:

上方无限制且两侧平直的,为两侧平直的洼地或方形容器。合并两仪,危险的洼地;方形容器。张开后的下半张嘴,引申义为张口,引申为开始吃喝的嘴。

字义:

阴义:底部可变化的物质,引申义为开始吃喝的动作;两侧平直的深坑;方形容器。

阳义:张口;危险的。

3)“日”字

起源字解:

“口”(方口字),“凵”。七笔画,上下结构,基础字。

也可以拆解为“口”、“一”,两种拆解结果五行最终属性相同,按照起源字优先的原则,选择“口”、“凵”。“口”(方口字)属无,因此可以同连接字直接合成新的基础字。

象形字以“圆圈”加“点”专指太阳,之后含义扩大,至楷书终成型。“点”逐渐被拉长,《说文解字》将“点”定为“横”,沿用至今。楷书将“日”字字体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彻底同“曰”字,区分开来如下图[5]

象形字“日”本义为太阳,后发生变化,本义变化为白昼,引申为一个昼夜。“日”具有唯一性,又引申为君主。《说文解字》,定“日”字本义,为实(太阳之精不亏),用以形容太阳是无私奉献的物体,其字义已经改变。

60a76b64941f8_html_1d70b760c301096c.png


五行字解:“口”(方口字)属无。“一”屬土。原字屬土,主融合。

上下两横可向中间横移动,沿中线变化的物质。可解为昼夜。

“日”字,整字也可以拆解为:“口”和“凵”,五行属性无变化。

象形字解:

太阳照射的象形描述。

两个互相变化的区域,太阳运动为“口”(太阳升至落为白昼),“凵”(夜)。旋转后,可得出于东方的物体;反向旋转后,可得落于西方的物体。

三横也可解为“天人地”,字义更倾向表达太阳与人的关系,一方面指太阳围绕“人”旋转,另一方面从地面升起至天又落回至地面,寓意天地也是“太阳”。以太阳的运动轨迹为主进行的描述,上为主,日升至日落为主。

字义:

阴义:太阳;一个昼夜(主),引申为计时单位。

阳义:太阳自东升而西落的运行过程,引申为白昼(主源义),与“夜”相对。

随着“太阳”作为固定用语,逐渐被认可,“日”字主含义转变,发展固定用语(字与字的固定组合)才是解决汉字字义臃肿的最佳途径。

按照正常理解,太阳的运行轨迹应当以造字者为中心,汉字整体观极强,都是以旁观者得角度进行创造。汉字高度统一,太阳的运行轨迹为直立形态,所有物体均为直立形态的象形描述,如“为”“象”都是直立形态的描述,“鳥”(鸟)也是直立的形态的描述。用一就可以概括全部,从一个字就可以无限联系至所有字,足够一生求解。一本书怎能道尽汉字之妙。

4)“月”字

起源字解:

“日”,笔画“丿”、“丨、丶”。十笔画,上下结构,组合字。本义为地球的天然卫星,古人根据其盈亏规律创造了计时单位。

五行字解:

“日”属土。

下部:“丿”属火,“丨、丶”木、金,下部属火。

原字属土、火,主融合、破灭。

上横可移动一段距离,然后第二横,然后第三横,三代表多,分阶段循环生长变化的物质。

象形字解:身体弯曲的太阳,指疲劳的太阳;失去“手臂”的太阳。

字义:

阴义:分阶段循环生长变化的物质,引申为地球的天然卫星,又可引申为肉。

阳义:盈亏规律,引申义为计时单位(一次盈亏的过程);较弱的。

月亮和肉这两个含义相差极大,为了使用时准确表达,古人对“月”字进行了变异调整。

“月”变异字如“前”字中“月”,为月部,五行字解:笔画,木、阴木、金,属木、火。凵属土。口属木、火。前两者合阴火、木,原字属木、木,主生长、生长。去破灭增枯萎。字义不分阴阳,专指肉的意思。

快速解读法:

以主辅关系和阴阳关系变化,快速得到原字字义。汉字有两种阅读顺序,即先上后下和先右后左。左右结构汉字可以转变为上下结构,同理内外结构也可以转变为交叉结构。

左右结构的汉字,起源字主辅关系不变、阴阳含义转换。阳义:左为阴为主、右为阳为辅。阴义:左为阳为主、右为阴为辅。“明”字,“日”字为阴为主,“月”字为阳为辅,组合可得到阳义。将“日”“月”按两个字上下书写,主辅关系不变、阴阳含义转换,“日”取阳义,“月”取阴义,指太阳分阶段变化,为白昼和黑夜,区别则是放光与否,因此“明”字阴义为放光的物质。

上下结构的汉字,起源字主辅关系变化、阴阳含义不变。内外、交叉结构的汉字,起源字主辅关系不变、阴阳含义转换。

汉字主辅关系变化或阴阳含义变化,均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所以“序”显得尤为重要。

此方法仅作为参考,适用于复合字快速解读,当然,快则不准,部分复合字(起源字同笔画组成)使用会有偏差,基础字则无法使用。

第四章 造字、简化字和书法练习的方法

运用阴阳五行于解字,主要目的还是探索简体字发展方向。

1、简化笔画形成新的字体

对于很多汉字对称结构笔画,主要应用于象形描述的,我认为可以进行简化,以利于书写。如“鹹”、“鹽”、“鑿”,其中的“丶”和短“一”。

2、造字參考

以“兩”和“倆”字为例,二人、兩人、倆人三者对比,關係逐漸親密。

1)“兩”字

起源字解:“丅”,“”,“入(变异字)、入(变异字)”。十二笔画,复合字。

從“兩”字看,象形字一直是二個“人”字,楷书变化为两个“入”字,“兩”字含义调整[6]

60a76b64941f8_html_5ab0cf7cdb8ad344.png

五行字解:

“丅”,土、木,屬阴木。

”,木、阴木、土、金,屬土、金;

兩“入”字,丿、乀、乀,屬火、火;

后两项为阴火,原字属阴木、阴火,主枯萎、势微。再美好的关係,也会面临“枯萎”和“势微”的局面,甚至终结。

入(变异字),横变捺,融合变浸润,指外来者。下横受限优先移动,阻止入内之意。

象形字解:

二人在门外准备进入,而门未打开,接受检查的二人或关係紧密的二人。

字义:

阴义:同时接受检查的二人,引申义为数量单位,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现在一两等于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关係紧密的二个人。

阳义:同时、包括;紧密。

2)“倆”字

起源字解:亻,兩。十四笔画,复合字,此字诞生较晚。

五行字解:“亻”属火、木;“两”属阴火、阴木。原字属无。始于破灭、生长、势微、枯萎,结束于无。矛盾消除、重新和好的意思。同现在的字义差距极大,可见造字之时,阴阳五行的理念极轻。即使,完全不考虑开始和过程,只看结局,无代表归于本源,代表两人重新成为二人。楷书成型后,阴阳五行理念,对造字的影响逐渐消散,甚是可惜。

象形字解:兩人似一人。

字义:

关係非常紧密的二个人。

按人与人的关係亲密程度区分为“二人”、“两人”、“俩人”,三者含义还是有较大的区别。从亲密程度看,“二人”包含“两人”,“两人”包含“俩人”。

反对和拒绝不需要理由,因为无关投入;讚成和支持需要理由,因为涉及投入。这是很偏激的道理,接下来我就需要为“反对”投入时间和精力了。

3)阴阳五行造字法:

增加或减少笔画,改变已知字的五行属性,创造新的含义。此法为调整已知字字义的方法,一般用于明确或细分“序”。如“二”“两”为关係程度判定的字,“序”以三者对比为基础,需要造字以细分“序”。“两”为关係紧密的二人,想要形容关係非常紧密的二人,如夫妻,则以“两”字为基础,增加或减少笔画调整五行属性。

“二”属无。“两”,“入入”属火、火;“冂”属土、金;“丅”属阴木。前两项为阴火,原字属阴火、阴木,主势微、枯萎。五行属性为:势微、枯萎、融合,则为关係非常紧密的二人。“两”字为内外结构,结构不能变化。直接加“一”,只能位于上方或下方,为上下结构,上阳下阴,“两”字取阴义在下方,则为上“一”、下“两”,两人如一。如下图:

60a76b64941f8_html_37567fc3784b926e.png

这样构字,上方容易看成“二”字变异字,形容地下,因此将“两”字上横延伸,调整两个笔画长度相等。“丅”变为异形字,字义略微调整,但没有影响拆解顺序。

60a76b64941f8_html_5b83e9ab4e9b4f58.png

汉字结构性调整还是需要慎重。若保持原字结构不变化,依然为内外结构汉字。使用“凵”字(或反凵字)同“两”字结合,指经常在一起的两人。参考“凵”字字义,指危险的,不可取。“反凵字”形似房屋,可取。因此“反凵字”同“两”结合,表示关係非常亲密的二人。

60a76b64941f8_html_cef90a7343240bc3.png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627-628

2.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3.陈政 著.字源谈趣 800个常用汉字之由来[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399-400

4.李学勤主编;赵平安副主编.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07:383

5.李学勤主编;赵平安副主编.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07:599

6.百度百科:汉语汉字,两。

60a76b64941f8_html_e222e10ea38d0375.gif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