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化境 激发灵感——绘本素材引发的小学美术教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2

图文化境 激发灵感——绘本素材引发的小学美术教学思考

郭和发

漳州市龙文区西坑小学 363005


【摘要】绘本,是小学美术的重要教辅材料,既有色彩绚丽的画面感,又具趣味十足的文字故事,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丰富多彩的绘本,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优质教育媒介和高效教辅手段,能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图情并茂的学习情境,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点亮心灯,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增长绘画技能、丰富教学手段。所以,绘本素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搭起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彩虹桥。

【关键词】绘本教学;小学美术;情境教学

一、小学美术教材绘本素材的选择

绘本与美术教学有一定的相通性,都是通过图文、故事等手法进行知识表达与传递融入到美术教学,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小学生的智力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价值观尚未形成,思考问题以具象思维和兴趣为主,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教育的影响,又因市场上绘本教材内容和质量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不同年级的教学需求也不同,为绘本教材的选择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以材促教的教学目的,教师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应考虑其与主教材、教学方法及孩子们的接受度是否匹配,因此,教师对绘本的选择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绘本课纲须与教学目标一致

小学美术绘本,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高效教辅手段,其主要的目标是辅助教学。因此,绘本的选择须与课本主教材大纲保持一致,绘本中的故事、内容、行为习惯符合主教材的目标要求,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能够引导、辅助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一方面提高美术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美术素养与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涵选择绘本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型,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最佳时间,绘本内涵应具有正向引导性,强调绘本故事中正确的语言、行为、思想描述体现出来的人文教育作用,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言行。一是引导孩子具有正确、向上的思想和价值观;二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选择具有完整、独立故事的绘本,方便孩子进行课时安排和早晚读书的安排;三是审视学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爱好。综合这三点,选择既符合学生当前的求知欲,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身、心、灵可以同时得到健康成长的绘本。

再次,教师应选用与教学方法相匹配的绘本

绘本作为教辅材料使用,风格需与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和特色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教学。因此教师在选择绘本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小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度,尽量配合教学,选择能够辅助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增强互动的美术绘本,为学生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帮助,补充教学场景和材料。

  1. 绘本素材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应用

“小绘本,大智慧”。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阅读绘本,都是一次发现之旅,帮孩子打开了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其生动精美的画面、优美动听的故事、充满真善美的人生智慧,包罗万象、画风各异,足以令学生一见倾心,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张开想像的翅膀,尽情遨游于精神乐园的天空,而其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正是绘本真正的魅力所在。因此,绘本在课堂上的应用,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本身的故事性、画面性,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掌握课本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爱不释手的效果。

本文将以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为例,将通过“创设情景--体验学习--动手临摹”三步教学法,来阐释绘本教材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目标:培养孩子的美术的兴趣、激发创作灵感、空间想象能力及情感共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与灵感

一画一故事。故事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来说有着令人陶醉、不可阻挡的魅力,小学生爱听故事,喜欢重复的乐趣,对于绘本中画面与故事更是欣然接受,乐于体验,而绘本本身就是以故事为载体情景组成。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绘本,将绘画知识点巧妙地结合,为课堂创设多样的场景,让学生享受沉浸式的学习,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善于动脑、发挥想象的能力。

以《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一课为例:我们给出合适的绘本参考画面,以“花仙子的魔法棒”为主题,以花的功能、形状为“魔法绘画技能”,设计花仙子解救精灵的情景,让孩子构思画面和故事,并完成“魔法技能输出”,搭建一个花王国的故事与场景,用各种各样的花把世界装扮得更加美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绘画情景的想象力。

2.体验学习,触发学生艺术构思与共情

一花一世界。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不仅是外在形式上的艺术审美,更是情感、精神上的共鸣。

教学目标:培养动脑、动手、艺术共情的能力。

例如:在《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把《中国水墨绘本》《小恩的秘密花园》《花婆婆》《彩虹色的花》《安的种子》《好好照顾我的花》等绘本分发给各小组,并保证每组一本以上的绘本数量。然后由每个小组进行绘本分角色扮演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与欣赏绘本图文之美中,一幕幕的画面逐渐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般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花产生共鸣,赋予花情绪与精神世界,通过角色体验学习每一朵花的不同的含义,并进一步掌握花的用途、画面构图和在绘画中的艺术形态、绘画技巧。

3.动手临摹,提升学生美术绘画技能

一化一乾坤。绘本中的图画多由著名的插画大师精心绘制,其中的透视、美术原理、绘画技法、场景设计、构图、表现手法及人文思想等可借鉴之处不胜枚举。学生可通过动手临摹绘本插图,体验美、感受美,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与绘画技巧,站在艺术大师的肩膀上。

教学目标:通过临摹,提升绘画技能与手法,为学生写生和创作奠定基础。

例如:《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绘本,让学生在其中自由选择插图,运用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来临摹,并为学生分析构图原理和技巧,绘画技术和技巧,通过临摹绘本,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与动手能力。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临摹之前,为学生提供关于花的绘本故事,如:准备《花婆婆》《彩虹色的花》《安的种子》《好好照顾我的花》等,绘本中的花和场景设计都美到极致,充满童话色彩的绘本故事与“会说话的图画”激发出学生无限的绘画欲望。

在临摹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会觉得绘本中的花美丽而神秘,临摹起来兴致勃勃;另一方面绘本图画的点线面与色彩、高水平的构图创作与绘画形式,使学生的绘画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为接下来的作品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收获高效的学习效率。因此,设立绘本临摹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优秀美术作品,在发现美、表现美、创作美的同时更加热爱生活,观察感受力与动手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总之,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妙不可言,赏心悦目、趣味横生,学生在连续性、色彩鲜艳的画面中产生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中阅读故事,更能体会出生动的画面感与美妙的故事内容、感悟画面阐述的深意,这无疑像雨露般滋润着学生每一颗纯净的心灵,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完成心灵的对话,是学生的好伙伴,每一则故事中的画面,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心灵的成长、艺术审美及美好品质的形成。

因此,作为教辅材料,绘本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神来之笔,可以图文化境,激发灵感,为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邓冬兰. 美术教育研究. 2015(04)

[2]如何培养好学生在美术课上的行为和习惯[J]. 毕世瑛. 新课程(上). 2015(01)

[3]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程课堂教学的人文性教学研究[J]. 杜飞.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