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采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2


露天采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对策

巩生龙

和田布雅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和田 848000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矿山资源不断被开发,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也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做好对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露天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其次探讨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对策。

关键词:露天采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基本建设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砂石料需求迅猛增长,采石场数量也呈激增之势,露天采石场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距城市近、破坏环境影响的范围大。众多采石场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如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亟待解决。笔者以福建古田大垅际矿区建筑用凝灰岩矿为例,探讨露天采石场台阶式开采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措施。

1土地复垦工作的必要性

提高矿区人民的生活质量。矿山地区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渣、废料以及石、灰的堆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概率,从而造成水土流失、房屋倒塌、植被毁损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在开采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诸多有毒气体、液体,造成矿区周围地区大气环境、水体的污染,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通过土地复垦这一措施,便可以将这种恶劣的状况改变甚至逆转,还当地居民一个健康无污染生活环境,以此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加耕地数量。矿山地区的恢复治理能有效地增加耕地的数量,提高粮食产量,有利于社会安定的维护。其中最重要的治理手段便是矿山地区的土地复垦。在开采企业所占用破坏的大量土地之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曾是肥沃的土地,尤其适合农作物生长,只要重新进行复垦治理,便可以恢复到可耕作状态,这样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为当地居民和下岗矿工提供更多的生存门路,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地人的就业压力,缓和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增加当地植被覆盖率。

2土地复垦的具体应用

2.1废弃地区

对露天采矿场的开采企业而言,在开展日常生产和管理工作时,将侧重点放在废弃地区的土地复垦方面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来说,适用于废弃地区的土地复垦流程如下:首先是采矿,然后是排土,接下来是造地,最后的复垦一体化。想要保证在废弃地区开展的土地复垦作业取得良好成果,关键是通过可垦性试验,确定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复垦方式,为后续环节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某些露天采矿场的废弃地区有污染存在,那么,该地区即使通过复垦,仍旧无法作为生产用地应用在农牧业生产的过程中,当然,同样存在能够通过复垦成为生产用地的废弃地区存在,针对符合农牧业用地要求的废弃地区,工作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复垦措施,例如植被重现,对废石场、矸石山和尾矿库存在的永久性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避免滑坡、水土流失或其他现象的出现。如果废石场、矸石山和尾矿库所对应固废推挤厂面临着服务期满的情况,工作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封场和土地复垦的工作,从源头处杜绝水土流失和风蚀扬尘的情况出现。大力推广覆岩离层注浆技术的应用,利用废石或尾矿对采空区进行充填,降低采空区覆岩层塌陷的几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生物工程作为土地复垦的主要方法,工作人员既需要对景观、地形和土壤重构加以设计,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物种的选择、配置还有种植的方式加以优化。

2.2塌陷地区

大多数情况下,导致地面出现裂缝、冒落甚至是塌陷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露天采矿场的矿物被采空,也就是说,矿物采空后,土壤原生结构被破坏,原有的肥力保持、水分保持等能力部分丧失,植被的生长自然会受到影响。调查结果表明,较易出现在露天采矿场采空上区的生态破坏表现有两种,分别是地表裂缝以及轻微塌陷,塌陷又往往是通过地表裂缝的现实加以表现的。

2.3矿石质量

矿石为轻变质的含炭的炭质泥岩(页岩)。地表氧化后岩石颜色变浅,常形成灰白—灰黄—灰黑色的泥岩、炭质泥岩。氧化泥岩、炭质泥岩与矿石呈渐变关系,分界线不明显。泥岩(页岩):黑~亮黑色,泥质结构、交代结构,块状构造,中薄层状,质地较软-较坚硬。岩石由微粒或星点状、粘土矿物混合组成。其内不均匀的有细长条碎片状生物屑(内部具石英化)参杂分布,生物大小直径为0.15-0.8mm。由于应力作用,岩石中有一组近水平微裂隙内,由微粒石英、绢云母等集合体充填,云母片稍大的可见弯曲变形并显波状消光。

3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对策探讨

3.1废弃地区

对于露天矿场企业来说,在生产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将重点放在对于废弃地区的土地复垦方面。我们要想有效提升废弃地区土地复垦效果,我们就要积极的做好可垦性实验工作,充分的结合废弃地区实际状况,选择合理的复垦方式,为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很多露天矿场的废弃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污染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进行了复垦作业,但是却依然无法将其作为生产用地。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去废弃地区复垦之后能够满足用农牧业用地要求呢?在这一过程当中,就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复垦措施,包括植被重现、做好对废石山的稳定化处理工作,避免出现滑坡等现象。与此同时,要积极的应用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将废石填充采空区,以此来最大限度的降低采空区出现覆岩层塌陷的现象。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我们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来进行土地复垦的话,那么我们不仅要重视起对景观、地形等方面的设计,还需要充分的结合实际状况,科学合理的选择物种,优化种植方式,更快恢复废弃地区生态环境。

3.2排土场复垦

已完成施工的排土场需要种植一些植被,从而效的避免了雨水对于排土场的冲刷,避免雨水的渗透,使复垦作业更加有效。排土场植被还要选取合适的植物种类,充分的结合排土场作业计划统计规划,整平场地,栽植一些植被,同时要做好施肥、浇水以及维护等工作,提升植被的成活率,利用植被种植加固土层,避免水土的流失,起到加固排土场表面岩石的作用。

3.3采坑回填

露天采矿完成之后,往往会形成巨大的废弃采坑,时间一长,采坑深部裸露出的煤,就会出现自燃的现象,进而形成火烧区,降低围岩裂隙的稳定性,甚至还会影响到深部矿井生产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做好采坑回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露天矿场采坑回填和排土场复垦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实际的回填过程当中,可以结合排土环节作业特点来确定工艺。

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源和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更是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的关键,在经济发展速度极快的当今社会,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无法离开矿产资源的支持而独立开展,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大量地质环境问题出现,对露天采矿场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的目标,是以地质环境的角度为切入点,提高露天采矿场所对应地质环境具有的稳定性,作为提高地质环境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土地复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李明轩,张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分析[J/OL].世界有色金属,2018(05):272-273.

[2]崔柳,王瑞国,徐立升.露天矿土地复垦考核评价方法及应用[J].金属矿山,2017(11):145-151.

[3]张梁.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12,(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