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0
/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

禹子敬

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总公司,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各项建设工作也在快速推进。然而与此同时,地质灾害问题却频繁发生,对社会建设各项活动开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还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问题,现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由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显得越发重要起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发生而建设的具有防护性和治理性的工程措施,为了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质量,必须要充分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工作,这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当中,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人员,要对自身职责与义务充分明确,并将此项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第一要务,更好地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整体质量,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质量控制

引言

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空间环境,它是人类存在的必备因素,也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因素,人类生活的空间环境中常发生不可摆脱的地质灾害。因此,人们在利用地质环境建立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地质环境进行研究,来了解和预防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损失,并通过对地质环境的深入了解来充分利用地球带给我们的地质资源。

1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就是在自然环境的作用下,因为人为的影响从而使得地质出现一系列的破坏性事故。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有泥石流、火山等。由于我国地质环境较为特殊和复杂,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据不完全统计表明,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据的比重较大。所以我国丞需使用合理的防治技术和防控措施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地质灾害除了会造成经济损失之外,还会影响到生态。地质灾害发生时,就会浪费较多的自然资源,还会严重影响到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还会造成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所以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预控非常重要。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

2.1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生物措施的生态性是比较明显,在运用生物措施时,主要是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修复,从而维持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协调。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调节功能,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以及防治,生物措施是保持山坡水土稳固的重要措施,这样一来,到了雨水较大的天气,整个山体也不可能轻易地发生泥石流和滑坡,从整体性的角度提高了岩土工程施工的效果。但是在运用生物措施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长期的准备,主要是对生态环境进行调节,正是由于生物措施的这一弊端,导致了许多施工单位都放弃了生物措施的这一防治方法,这就使得岩土工程施工周边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护,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自身的施工理念以及防护理念进行有效的转变以及调整,加强对生物措施运用的重视程度,提升岩土工程施工的效果。

2.2避让措施的防治

所谓的避让措施主要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季节性的主动避让,大部分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与我国的季节气候特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说夏季高温多雨,洪涝灾害多发,因此滑坡以及泥石流的发生率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时,就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提前采取措施,主动进行避让,如在夏季时,就可以停止施工,避免因为自然地质灾害,引发不必要的施工安全事故。二是主动性的搬迁避让。该避让措施主要是针对部分危害性比较大,且具有一定不可控性的灾害。如地震灾害具有延伸性的特点,当岩土工程施工区域处于断震带或者是地震高发区域时,就有可能会遭遇地震,而且地震发生之后还会有大规模的余震,且余震持续时间比较长。针对地震灾害频发的区域,即便是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可能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应对这一类措施时,可以直接通过搬迁的方式进行避让,这样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地质灾害对工程产生的影响,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质量,促使岩土工程施工建设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3设计确认更改

完成设计审核验证后,需要及时更改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同时需要开展确认更改,强化质量控制。通常利用外部评审手段来确认设计更改。在设计确认更改过程当中,业主和评审单位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依照设计单位设计报告基础上,开展全面系统的审核工作,并和评审意见充分结合,有效的补充和修改设计内容,为了保证确认更改质量,工作当中需要业主设计以及施工方共同参与下,再次审核需经过修改的文件。

2.4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

从工程建设方面来说,地质环境的研究目标需要从利用率和安全层面出发,工作的任务和开发的尺度要经过精细的调查研究后合理地制定工程实施计划。比较重大的工程区域和人口密集区等要着重考虑自然因素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对地质环境质量、气候、人类活动因素等方面做出充分考虑,使得工程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提高地质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并尽可能地避免自然环境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地质环境的开采和改造中要事先做好可行性分析和周密的操作计划,保证开采工程的安全进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确保在以后人们的生活中不会因地质变化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除工程进行的顺利之外也需要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故做预测,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人们的生命安全损失降到最低。

2.5加强新技术的运用

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使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和解决,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运用,例如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专业性的检测,从多个层面入手对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移动遥感技术来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再通过移动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传输,这样就可以通过卫星所传回的监测数据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建立模型,对地质灾害的状态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精准性地判断,在后续工作的过程中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达到防控地质灾害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很多地质灾害的出现与人为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们对地质环境的不合理开采利用会对地质造成一定的破坏,地质灾害发生时对人身财产安全都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为减少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寻找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性质特点制定合理的地质环境资源利用计划,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

参考文献

[1]夏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2):157-158.

[2]孙晨辉.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华北自然资源,2020,(03):103-104.

[3]葛稳强.岩土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20,(03):243-244.

[4]宋睿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7(22):68-70.

[5]梁龙.几种常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J].有色金属设计,2019(5):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