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0
/ 2


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侯志忠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 012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相应的改善。在传统的水利岸坡防护工程当中,一般会采取硬化护砌措施,常用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等。硬化护砌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自身的稳定性较强,可以持续使用多年。但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其不仅会破坏原有的水环境景观和谐性,更会对水环境生物群种的发展和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针对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起步较晚,直至彻底了解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后才开始逐步在实践当中进行应用,原则上是以尊重生态系统、不破坏生态系统、尊重生物生存空间为护坡的建设前提。现如今,生态护坡已经开始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延伸发展成了多种不同形式。生态护坡在本质上属于岸坡防护措施,其主要用于保护河道体系、恢复河道系统生态平衡,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生态是多种学科交叉应用后的结果,其包含水利、环境、生物科学、力学、生态化等多种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实际建设过程中充分强调自然植被与工程材料之间的结合,力求在提高岸坡防护效果的基础上,避免对水环境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引言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已走上高速发展道路,生态护坡的技术设备和施工工艺都获得了长足进步。但相比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来说,我国生态护坡施工工艺仍存在明显不足,所以,我国需在引进国外先进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河道情况及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对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进一步创新,研发出更适合我国生态环境且独具特色的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根据我国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只有坚持采用多样化护坡形式,才能促进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完美统一。

1生态护坡的基本功能

1.1固岸

生态护坡中一般会选择大量根系发达,能在水环境周围快速生长的植物。由于此类植物根系较为发达,可以起到锚固表层松散土体的作用,从而能提高边坡的抗滑力,减少土体流失。一般而言,生态护坡的整体结构和植物种植密度均经过了精细化计算,植物之间的根系彼此缠绕,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根系网络,根系网络则将边坡土体整合在一起,确保了土体的整体稳定性。一般而言,草本植物和灌木类植物可以在浅层区域起到良好的固岸效果,而树木类植物才能够起到影响深层土体的目的。而从其他角度来看,边坡的稳定性还与坡体水压力相关,植物根系的水分吸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边坡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提高了土体整体的抗剪强度,这同样有利于起到固岸的效果。

1.2控制面源污染

当河流两侧存在植被缓冲带时,其对于控制氨氮等面源污染具有显著的效果。在土壤和植物的综合过滤、沉积、滞留作用之下,径流所携带的污染物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滞留和沉积下来的污染物质会进一步被植物所吸收、分解。这对于净化水体,优化河流水质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3控制降雨溅蚀

植被的存在可以有效缓解雨滴的下落速度,控制雨滴对于地面整体的冲击力,从而达到控制降雨溅蚀的效果。降雨溅蚀对于河岸的危害性会因为气候差异性而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在降水量较少的区域,降雨溅蚀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在降水量较大的区域,降雨溅蚀往往会对河岸造成较大的危害性,其会直接破坏河岸结构,造成土壤流失。应用生态护坡之后,雨滴在下落的过程中会被植被直接阻拦,后续沿着植物的茎叶过渡至地面,其对于地面的冲击影响几乎为零,同时还能避免由于降水所引发的土粒飞溅现象。

2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分析

2.1自然原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以自然原型河道为基础正式开展护坡施工,不仅能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同时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自然原型河道护坡施工过程中,首先需保证河道安全,并根据河道护坡施工的基本要求,充分应用能够适应河道生长的水生植物,优化施工设计结构。河道原有水生植物的应用有助于净化河道内污染物,增强河道净化能力。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可从植物环境适应性及净化功能方面出发,优先选择适应河道环境,净化功能较强的植物。这样不仅能美化河道,还能增强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其次,以自然原型河道为基础的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还能有效稳固堤岸。为进一步实现该技术对堤岸的稳固作用,施工人员在选择植物过程中,需尽量混搭配置乔木灌木,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置,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生长优势,增强堤岸稳固效果。同时,还需充分考虑植物的根系生长情况,根系较庞大的植物能充分降低水土流失概率,减少洪水侵蚀。

2.2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为避免生态环境被破坏,在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须充分发挥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该技术的原理便是利用植物根系的庞大力量提升土壤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该技术还能改善河道边坡土壤状态,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而在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选择植物时,首先需充分考虑施工当地的具体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根系较发达的原生植物。其次,还需详细分析不同种类植被是否适合在该区域内种植,根据不同植被的种植生长条件判断不同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应合理考量种植植物的成本投入,后期维护情况,与附近景观的搭配程度以及整体美观度情况等内容,在保证植物抵抗性的同时增加其多样性,丰富景观效果。最后,在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建设过程中,可在边坡上放置生态箱或生态带,并种植相关植被,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3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要点

在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施工中,多孔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为满足生态护坡的基本需求,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可在拌制多孔混凝土过程中,添加相关骨料和添加剂。施工时,可在空隙部位添加保水剂,在利用周围植被和河流水分的基础上,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有效连接。此类护坡结构抗洪作用显著,生态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也能充分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同时,施工单位还可在护坡上种植相关植被树木,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河道状况,保护环境。目前,生态砖也已在河道护坡建设施工中得到充分应用,砖砌施工技术不仅能增强生态护坡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能提高施工材料与周围环境的匹配性,展现生态特色,提升当地景观及生态护坡效果,有效规避水土流失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在河道工程项目中进行护坡施工时,要响应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地应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在保证护坡功能性的同时提升河道项目的生态性。在具体的应用中,要结合河道生态护坡的特点,合理地优化设计方案,结合当前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和施工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优化。深入了解生态河道护坡的施工要点,在施工中加以控制,保证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效果,使得河道护坡与周围的整体环境相协调,满足了护坡的功能性,又能积极响应生态建设理念,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澎.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护坡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3):277-278.

[2]徐君.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护坡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19(1):194.

[3]叶小金.河道秣护坡技术的比选研究[J].珠江水运,2019(13):104-105.

[4]张延菊.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珠江水运,2018(1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