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山东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历史教学中山东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任金花

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历史教学中开发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红色资源开发机制以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来实现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历史教学 山东红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价值。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发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掌握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历史的同时,进行思想和精神上的洗礼,从而完成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

历史教学中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意义

(一)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们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历程,从而知党爱党,知史爱国。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所形成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所用的正面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形式的载体”1,也是传承革命精神的载体,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能更好的“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让学生深刻的领会中国共产党百年持续不断的伟大斗争中创造的一个个人间奇迹。例如在讲解《人民解放战争》一课时,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奠定了基础,在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其过程和重要意义,不能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共鸣。教师可以从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讲起,学生对家乡有一种天然的自豪感,可以激发其学习历史的主动性。通过对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讲解,让学生重温革命往事,感受战争残酷,感悟革命精神,从而深刻理解孟良崮战役的重要地位。

有利于传承红色精神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带领中华民族赢得民族独立和走向民族复兴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革命精神的载体,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它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齐鲁大地是一片沐浴着红色文化的革命烈土。作为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中的华彩篇章,几乎每座山每条河都有他传奇的故事。

“红船精神”的典型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邓恩铭、王尽美,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诠释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被誉为“泰西的延安”的济南大峰山,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孕育形成了“信仰如山、一心为民、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峰山精神。山东淄博博山县的人民好公仆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焦裕禄精神永不过时。传承红色精神从青少年抓起,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加强情感培养,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教学中开发利用山东红色资源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教学中教师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提高政治素养,充分理解和掌握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披荆斩棘,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饱含深厚的革命情感,只有教师首先掌握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山东的红色资源无论是在时间跨度还是空间维度上,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独特优势,在全国红色资源宝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我们弥足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山东是具有光荣传统的著名革命老区,是红色资源大省,共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4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1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个,党史教育基地20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00余处、馆藏革命文物5.7万余件。教师要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其中与历史课程相关的王尽美、邓恩铭在山东,八路军进山东,沂蒙精神、胶东红色文化,济南、莱芜战役,台儿庄大战、孔繁森纪念馆等。红色文化饱含着不屈的民族意志,厚重的家国情怀,还蕴藏着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新时代激励人们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教师有责任和义务结合新时代的条件把他发扬光大。

其次,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传统应试教育和考试评价体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情感的教育。还有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了依赖教材照本宣科,拘泥于统一的教材展开讲解,忽视了当地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发挥红色资源的地域优势。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将红色资源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导入时将家乡的红色资源引入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亲切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讲解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可以用济南五龙潭公园的邓恩名、王尽美雕像引入。他们是我们山东人的骄傲,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热血青年敢为人先舍身救国的峥嵘岁月。在《敌后战场的抗战》一课时可用“沂蒙红嫂”的故事引入,在敌后战场“家家有红嫂、村村有烈士”。用这样的故事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

(二)建立红色资源开发机制

山东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深厚,教学中要开发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深挖沂蒙精神、抗战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充分整合山东省各地的红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综合整理在教学中可以开发利用的山东红色资源,建立山东省红色资源教学库。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和家长参与进来,自主寻找开发红色资源。图片、文字史料、电影片段、文字影音等这些和教学相关的红色资源,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又可以直观、形象的向学生们展现家乡的红色历史,发挥出红色资源特有的教育价值。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既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也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丰富学习生活。山东省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红色资源为中心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第一、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浩如烟海的红色作品,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无数齐鲁儿女为了革命矢志不移,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他们的故事需要我们去传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给学生推荐相关的红色书籍,既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拓展了视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又能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铁道游击队》、《红日》、《山东革命文化丛书》等等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让红色的种子生根发芽。

第二、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忘我奉献、勇于牺牲、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他们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青少年学生要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主义精神,牢筑信仰之基。可以通过举办诗歌朗诵、红歌比赛、专题展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

第三、用好红色基地、发扬红色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沂蒙红嫂革命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等等数不胜数。通过走访这些纪念馆、革命遗迹,深入了解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感知革命先烈心怀天下,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的信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3]姜新程.论中职学校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D].鲁东大学,2015.



作者简介:任金花(1981.08)女,汉族,河北冀州,讲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历史教学。

1 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