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写作教学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基于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写作教学探析

杨雨露 林欣 梁华泓 梁敏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45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脱钩问题尤为主要,这关系到“范本教育”的实施,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写作积累和精神建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多个方面为写作与阅读的结合创造了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展开范本教育,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取和内在精神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部编版教材;写作教学;范本教育


一、引言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及相关训练时,主要以教材为依托,教材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媒介,又是教师教学辅助用具,本论文以初中阶段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其阅读选文、范本教育、精神建构等方面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写作教学的助益,并结合部分古代名家在提高写作水平方面的相关观点,提出一些建议。

二、写作教学面临的问题

多年来,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往往采用传授写作模板、注重技巧训练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立竿见影”,但必定不是长远之计,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陷入思维定势中。单一、不完善的评价系统使写作训练变得盲目,学生无法从分数中获得针对其写作的及时反馈,写作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受损。而本篇更想突出的则是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契合度不高的问题。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一个人的倾吐是否有度,关键在于吸收多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教学并不是单一的、模式化的过程,而是要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两者之间相互渗透、影响,达到更优效果。然而,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将写作和阅读分为两个板块,并进行单独的讲授学习,彼此之间缺乏联动与融合。

三、部编版教材新变及其对学生写作的助益

(一)对写作积累的助益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一共有课文 154 篇,课文总数虽然有所减少,但在阅读选文中,传统文化篇目占比是上升的,大多选自经典作品,如《孙权劝学》《富贵不能淫》《北冥有鱼》就分别选自《资治通鉴》《孟子》《庄子》。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写作技巧高超,还蕴含着作者的人生哲学和思想态度,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深入阅读和品味便可跨越时空与古人为友,与其展开思想与灵魂上的交流。

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单凭“道理教育”是行不通的,还要进行“范本教育”,所谓“范本教育”,实际上就是阅读优秀作品,直面经典。阅读是获取材料、研究材料、调动人生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在心理层面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间接经验,进行向内的精神陶冶。当然,写作也需要技能技巧的学习,而写作技巧主要是从优秀文学作品中学。教科书上提炼出来的知识、技巧是死的,有助于学生认识技巧,却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而体现在作品中的技巧则是活灵活现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所以,在写作教学中,“范本教育”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写作积累、精神陶冶,还能生动解读写作技巧,共同指导、促进学生的写作实践,使其“得之于心”亦能“行之于手”。

文学经典篇目的增加,无疑为“范本教育”提供了更佳的生存环境,教师应积极利用教材内的名篇阅读,在对教材名篇深入讲解的同时,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发课外阅读资源,阅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拓宽阅读面,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拓展思维,进行积极有效的写作积累,学习优秀作家的写作手法与特色,激发写作灵感,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可能性和发展区间。

(二)对学生精神建构的助益

韩愈的教育思想中提到“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即要写出佳作还需要构建具有深度而广阔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纠结于写作技巧、摆弄字词,陷于自身的狭小世界。要通过阅读“三代两汉之书”,学习经受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去“尚友古人”,向古今中外优秀作者学习,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在情感与思想的碰撞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部编版教材中,选录了许多有助于学生精神建构的诗文,以下主要介绍两类。

1.殷殷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无数人民在经历了外族入侵、山河破碎、战争离乱、骨肉分离之后,脱胎于苦难中的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关系的深沉认识。家国情怀具有时代性,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增强国家凝聚力、推动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部编版教材中选录了大量蕴含家国情怀的诗文,如抒发了国土沦丧的悲怆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溢着对国家的热爱的《土地的誓言》;在“安史之乱”背景下,抒发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渺小个体的无力之感的《春望》;将个人忧乐与天下相绊,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岳阳楼记》等,学习这些诗文,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家国情怀。

2.关注底层民众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可上溯至先秦时期,如《孟子》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以及《荀子》提出的舟水之喻。中华古代民本思想彰显了人类共同的民主理想和中国古人独有的智慧、见解,蕴含丰富的现代民主养分,具有深远的价值。教材中选录了许多蕴含民本思想的篇目,如揭露官吏的残暴、表达对底层民众深切同情的《石壕吏》;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达与民同乐思想的《醉翁亭记》;说明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的《曹刿论战》;一针见血地揭露封建社会中百姓生存状况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这些诗文,则能让学生从诗文中感受不同时空下人民的苦难与欢欣,将学生的视角从小我引向大我。

四、写作教学相关建议

(一)赏读仿写,范本教育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更为关注,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增加了许多课外阅读和名著导读。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教材选文的文化价值,找准切入点,激励学生对经典之作进行赏读仿写,积极实施范本教育,让学生去体悟、领会,丰富语言积累、积淀文化素养。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人写诗并不是告诉人写诗的道理,苍白无力的道理和分析不会成就千古绝句,诗中奥妙最是难以“言传”,而需反复诵读、玩味、揣摩,心领神会,方可得其道。

(二)以读悟写,以写促读

写作教学不是单向箭头,而应与多类因素贯穿融合,尤其是阅读,阅读可以弥补乏味的写作知识、技巧带来的苍白,促进学生心灵层面的建设。在写作教学中写作知识、技巧以及素材积累很重要,但学生自身的精神生命力和心灵建设也很关键。韩愈在谈写作时,提到的首先是心灵层面的建设,认为指导他人写作是培养人而不是教方法,提出“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板块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利用该板块,以写作知识、任务指导阅读,在阅读中促进学生的精神建构和写作水平的提升,以读悟写,以写促读。

五、总结

在大语文时代,写作教学显得尤为主要,但其无法一蹴而就。本文简单总结了当下写作教学存在的局限,对比新旧教材,探析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于写作教学的助益。教材随时代变迁而调整只是推动写作教学发展的环节之一,还需调整评价制度以及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等,相信在部编版教材的辅助下,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到一定的写作教学目标,为未来的写作教学积攒宝贵经验。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下写作教学的研究(2020XJ68),指导老师:唐晓敏、项冰

参考文献:

[1] 马仁.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学思考——“以读悟写”[J].科技资讯,2020,v.18;No.600,197-199.

[2] 洪庚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No.416,171-172+174.

[3] 周春兰.初中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No.71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