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么去上低段数学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浅谈怎么去上低段 数学课

杨晓燕

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金弦子小学

  摘要: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问题总是困扰着教师,许多教师以提醒,数落等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的问题不但很难改变,反而更容易加重。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现的主体。

关键词: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提醒

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是刚从幼儿园毕业跨入小学,刚入学时的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做作业,坐不住好动,这些问题总是困扰着教师。许多教师以提醒、数落、打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的问题不但很难改变,反而更容易加重。因为小孩子的注意力比较差,也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一个特点。心理实验证明,4岁孩子的注意力可维持10分钟,5—6岁儿童可维持15分钟,7—9岁的注意力也只有15—20分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的问题,你想要他们40分钟全部精力集中,那是不可能的。教师与其把重点放在批评与严厉约束上,不如仔细分析确定,然后对症下药,给他们以帮助。

一、正确认识学生

1、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儿童,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就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

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就决定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方法都不尽相同。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识结构的过程。

4、引导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时,很多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第三单元《跳绳》这一小节时,大多生都列算式为:2+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德乾翁姆)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猪猪佩奇的橡皮擦”。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经过这一启发,孩子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裤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二、培养主体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现今人才素质的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去。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2、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教学中,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保证学生积极参与的质量。只有既注重学生参与的深度,即学生在参与中积极思维的程度,又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即是否全班学生都参与,才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的质量。

3、创设有趣的学习活动。好玩是学生的天性,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创设好的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促进数学科的学习效益,都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

1、突出学生为主体。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一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加上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积累的学习经验,教学中应努力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态,让他们主动的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新问题,同化新问题。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2、转变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自己的知识背景出发,一年级数学的内容都是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可以通过讲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听,然后讲,在娱乐中学到知识。

3、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现的主体,教师要切忌,自己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尝试探索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足够的空间。教育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别具匠心的创造。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让快乐陪伴着学生共同成长,让我们在付出中获得回报,在平凡中收获精彩,在改革中与快乐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