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ECOPD患者肺康复中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在 AECOPD患者肺康复中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路玉

南京市 浦口区中心医院,江苏南京, 211800


摘要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探索。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共90例,采用时间分段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的是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急性加重发生率,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ECOPD患者采取妥善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减少急性加重的情况,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AECOPD;早期护理;肺康复;干预效果



虽然近些年我国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对很多急重病还没有彻底的治疗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比如,患者在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病症(AECOPD)后,很可能会引发呼吸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对该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平喘、抗感染治疗和早期营养支持,使患者的气短、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但这些方法对于急性发作期患者效果不是特别理解,还需要采取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AECOPD患者在肺康复期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实际临床效果,为后期制定更加完善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下面是详细的资料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共90例,采用时间分段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本次研究设定的纳入标准有以下几点:(1)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并满足AECOPD的相关诊断标准。设置的排除标准:(1)患者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2)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下肢运动障碍、甲亢等对全身代谢性疾病患者;(3)合并有肺结核、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的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为20例;患者年龄为44-83岁,平均年龄为(65.7±4.6)岁。观察组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为17例;患者年龄为45-84岁,平均年龄为(66.3±4.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该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手段,患者在入院后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护理,并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

1.2.2观察组:本组采用的是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下面是详细的护理内容:

(1)构建肺康复团队:该团队主要包含的人员有专科护理人员、康复科医生、营养科医生、呼吸科医生等。团队设置专职护士,由护士长担任团队协调员,定期举行会议和培训,比如临床价值、展开方法等等。

(2)呼吸训练:对开展的病情进行评估后指导患者进行肺康复运动,开展腹式呼吸,对患者呼气和吸气的节奏和力度进行指导,并练习鼻式呼吸。每天进行2次,每次5-10分钟。

(3)上下肢运动:患者病情在得到一定恢复的时候可以开展上肢下肢的运动。让患者展开双手进行拍手运动,每天2次,每次5-10分钟。根据患者的病情掉正锻炼的次数和强度。也可以开展踏车运动,该运动需要注意训练的频率和时间,把握好节奏。患者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对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进行观察,比如血压、心率、神志等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进入稳定其的时候可以开展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上下肢运动等。

1.3 评估指标

(1)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评估,找出实施干预前后的得分情况;(2)对两组患者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率的不同时间段效果进行观察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60a4752a9afb3_html_eb24027b7d183a3.gif )表示,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60a4752a9afb3_html_8cab1acf3312ff05.gif 检验。以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

在进行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无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12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中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在,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1 对比两组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60a4752a9afb3_html_eb24027b7d183a3.gif

组别

例数

FVC(%)

FEV1(%)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5

51.84±3.01

60.25±4.49

64.07±5.09

70.54±4.59

观察组

45

51.66±2.75

66.95±6.31

65.87±4.37

74.55±6.30

t值


0.272

5.333

1.654

3.171

P值


0.786

<0.001

0.102

0.002


2.2 对比两组的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率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干预后的6、12、18个月的急性加重发生率对比发现,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2 对比两组的急性加重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6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对照组

45

15(33.33%)

26(57.78%)

32(71.11%)

观察组

45

6(13.33%)

13(28.89%)

17(37.78%)

60a4752a9afb3_html_8cab1acf3312ff05.gif


4.659

6.481

8.951

P值


0.031

0.011

0.003


3 讨论

目前对于AECOPD患者来说,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要对患者的肺功能积极进行改善治疗,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其中,对患者肺功能比较有效的锻炼方式是肺康复运动,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可以使患者的血氧利用率和肌肉血流量得到提升,对患者的肺泡通气功能有非常显著的改善效果。通过长期稳定的科学锻炼,逐渐增加患者的运动耐力。在进行锻炼的时候,要重点关注患者的外周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等。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肺功能指标、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急性加重发生率观察护照要明显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充分表明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肺内气体交换,增加了患者的活动耐力。

总而言之,对于AECOPD患者来说,实施妥善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非常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丹阳.集束化护理干预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研究. 2020(05).

[2]邱亚云,丁萍,梁小华,等.急诊室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08).

[3]姚文飞,屠春林,付玉华,等.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