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独立思维力的微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小学低年级学生独立思维力的微观察

冯金龙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322200

摘要】思维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目标,独立思维力现状堪忧。结合学生认知前概念分析,找准思维生长点和发展线设计问题串,让不会的孩子在学习中独立地走一走,使学生在思维“碰壁”中提升独立思维力,体验思考带来的深层次的愉悦。

【关键词】独立思维力 认知前概念


“数学思考”是数学课程的四个具体目标之一,是指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独立思维力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小学高年级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的同学比较少,缺失独立思考、交流启发的氛围。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力弱化,对学生独立思维力的培养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在教学中怎样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力呢?结合日常课堂,谈谈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力一点想法。

一、一年级学生常见的几个典型错例与学生认知前概念分析:

1.在数与代数领域,有些错误非常常见,具有普遍性。西方一些学者,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洛克、贝克莱等人都认为:错题在本质上是一种“不符合”或“不一致”。一年级学生的错误也是这样!

60a228aaba598_html_5ec778a10671441e.jpg

以我任教的两个一年级班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发现101班29%学生回答错误,102班35%学生答错;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生出错?其实算错的学生不到5%!大部分学生的错误源自对加法运算的不准确的理解:加法的前概念就是合并,小朋友对加法的理解中并没有“加数”与“和”的概念认知。例如:( )+5=12,,学生会在括号里填上17,看见加法,只想到合并,没想计算规则什么的。

2.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分类、分析和表示是学生认识的三个主要工具。分类的价值不言而喻,分类能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刻画图形特征,能提高学生对图形认识的思维水平,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促进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里仅以分类为例:

60a228aaba598_html_59959bcce15db633.jpg

学生在学习分类时对这题出现了相对集中的认知偏差,101班31%学生回答错误,102班28%学生答错,答错的学生基本上选择B;为什么没有选择立体的图形呢?我们从错例中不难发现:在一年级学生关于图形的前概念中,不存在立体和平面的区分标准,小朋友只是根据“方”和“圆”将图形进行分类。当然,这也不能简单地说学生错了,学生只不过没有达成本节课的目标之一:根据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

3.在问题解决板块,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到应用的全过程,通过他们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时,解决问题的要求贯穿在知识与技能的四个学习内容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然而,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的学生属于识字障碍,有的学生独立思维力不足,下面的练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60a228aaba598_html_2a5ccef56e44a0c2.jpg

在练习中发现,101班和102班的错误率都高达28%,并且这些学生的错误集中出现在A和D上,其中选D的学生比选A的要多。排除学生识字障碍因素,更多的一年级学生对“现在”和“原来”这两个词语难以理解。选“多4人”的小朋友,是直接比较5和9相差多少来计算的,并非题目中要求;选“少9人”的小朋友只看到“下车9人”这一信息,没把两条信息联系起来思考。数学能很好地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学生可以自觉地把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尝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认知前概念分析,促进“后30%学生”独立思维力的提升。

基于以上认知前概念分析,一年级“后30%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出现的问题多数源于认识的偏差,这时学生最需要的是老师的帮助吗?当然不是,老师频繁地介入必然会引起学生思维的部分或全面的退出。学生最需要的恰恰是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时的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思维碰壁与思维调整的整个过程,独立思维力得到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心同时得到正强化。

记得在教学“分类”一课时,课堂上学生用口头表达没什么问题,碰到作业“分一分,圈一圈”。情况不容乐观。这个环节, 我为了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师说:“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又是怎么圈的”。

如果让学生直接完成在作业本上,从他们混乱的表达之中可以看出情况会有多糟糕,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作业连批改都无从下手,叫苦不巳。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小朋友真的不知道要圈什么,要怎么圈,到底是逐个圈还是连起来圈,不知是圈小圈呢,还是圈大圈。学生还不懂得圈在同一个圈内就是一类,是一个集合。

我再看看那些啥都没想法的学生,直觉告诉我,“后30%学生”一点办法也没有。怎么办?

我这时请大家提出困难来,“后30%学生”也提不出困难。怎么办?

等一下才是最明智的。其实,这时的学生不是没有思维,而是思维在碰壁!在一次一次的思考和调整。

这时,一位小女生说:“老师,可以用颜色吗?”

我让她走到我的身边说“悄悄话”,别给其他小朋友听见了。

她说:“这个红色,这个黄色,这个绿色”,这是她自己认真想出来的,值得可定!虽然不对,但是只要能想办法就是最好的。“真有想法!”听见我的表扬,她脸上露出了微笑。别的小朋友小手举得高高的,也很想说。好!时机已经成熟,学生的想法会非常出色。而且,我这时不管提出什么要求,小朋友都会答应的。我说:“咱们听完后还有把最清楚简单的方法选出来。” “好!”

学生的回答无花八门,在黑板上写得满满的。

大家比较后发现:圈一种最容易最清楚。






参考文献

[1]、黄亢美.阅读教学要念好“三字经”.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11期

[2]、陈素华.让个性在品悟中飞扬.教学月刊,2005年70期

[3]、张庆.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悟.小学语文教师,2000年6期

[4]、俞孟能.点击人文视点 刷新课堂视窗.教学月刊,2005年66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