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血糖及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中医康复护理对 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血糖及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分析

严鸿,代俊非,郑静丹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市 611430

摘要 目的 分析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血糖、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中医康复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护理前的血糖水平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上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前的睡眠质量评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上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评分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康复护理;2型糖尿病;失眠


2型糖尿病是目前老年群体的多发病,尚无治愈的方式,只能药物的长期使用来控制病情,但是在治疗期间,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常易受到情绪、饮食以及自身疾病认知等因素的影响[1],而出现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加重病情,影响睡眠质量。因此,治疗期间往往需要配合良好的康复护理。本文以中医康复护理为研究方向,做如下的对比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共计60例,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中医康复护理。

对照组:本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名,女性患者有14名,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为(58.98±3.14)岁;平均病程为(5.73±1.44)年。

观察组:本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3名,女性患者有17名,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为(58.64±3.03)岁;平均病程为(5.41±1.02)年。

以上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病情监测、运动和饮食指导,加强药物干预,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血糖监测方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1)中药浴足:选取川穹、生姜、桂枝、赤芍各13g,当归27g,用水浸泡30min后煮沸,煮沸后转小火煎煮40min,待温度适宜后泡脚处理,以轻微出汗为宜(2)足底按摩:用拇指按压3-4次涌泉穴,0.5min/次[2],之后依次按压三里、失眠以及完骨等穴位,每个穴位按压60s,按压结束后穿戴鞋袜,做好保暖(3)耳穴压豆:取患者坐立位,常规耳廓消毒,将耳贴粘贴于耳廓反应点,以神门穴、垂前穴以及交感穴等为主,如患者属于肝火旺盛型,可加肝穴,如患者属于心脾两虚型,可加脾穴、小肠穴,如患者属于痰热内扰型,可加大肠穴、肺穴,每次每个穴位贴压3min,一天三次,最后一次于睡前进行[3](4)情志梳理:以七情归属的方式做好患者的情志梳理,安抚患者的情绪,以移情易性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改善负性情绪。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血糖水平(护理前、后)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护理前、后)。

血糖水平: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

睡眠质量评分:采取PSQI量表进行评估,评估分值21分满,得分越低越好。

2结果

2.1 血糖水平

如下表一所示,从护理前的血糖水平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上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一 血糖水平 (x±s)

组别

n

空腹血糖

护理前


护理后

餐后2h血糖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0

10.15±2.43

6.17±1.69

14.15±3.45

7.05±1.22

对照组

30

10.14±1.42

8.21±1.56

14.14±3.43

8.96±1.23

t


0.019

4.858

0.011

6.039

P


0.985

0.000

0.991

0.000

2.2 睡眠质量评分

如下表二所示,从护理前的睡眠质量评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上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评分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二 睡眠质量评分 (x±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0

15.77±1.21

6.52±1.16

对照组

30

15.76±1.22

10.19±1.41

t


0.032

11.009

P


0.975

0.000

3讨论

在中医学上,2型糖尿病属于“慢性病”范畴,而失眠属于“不寐”的范畴,而2型糖尿病导致的失眠情况病机在于气血亏虚、太过劳累以及阳盛阴衰等,如果症状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则会降低患者的记忆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中医的干预原则应该以平衡脏腑阴阳为主[4]。在本文的研究中,中药浴足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功效,而足底按摩和耳穴埋豆可以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来起到安神养神以及清心的功效,再辅以情志梳理,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5],因此,从整体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来讲,可以提升干预效果,促进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可以稳定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提升预后,具备临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曾庆莲, 林嘉玲, 郑署玉. 中药沐足配合中医情志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症的影响[J].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 017(003):P.303-304.

[2]林芳, 游琼. 不同中医护理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干预效果比较[J]. 糖尿病新世界, 2020, 023(004):149-150,155.

[3]杨帆. 不同中医护理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干预效果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016(018):242.

[4]王丹华, 方春霞, 朱文娴,等.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药物治疗对住院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8(15):2388-2390.

[5]刘欣, 李小娟.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017(00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