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预防近视干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中学生预防近视干预效果探讨



宋琳

榆林市第六中学 陕西省榆林市 719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学生预防近视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榆林市第六中学共54个班的3583例学生进行临床研究,所有学生均于2020年2月起接受为期半年的针对性近视预防干预。本研究将通过对所有学生干预前后的裸眼视力和眼健康不良率差异进行验证比较,探讨分析中学生预防近视的干预效果。结果:经统计学软件验证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差异后发现,全部3583例学生干预后的左、右眼裸眼视力要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学生的眼健康不良率也要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针对性施行的近视预防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有助于中学生裸眼视力的提升和眼健康不良率的降低,对于中学生眼健康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近视预防干预措施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课业压力也在不断提升,教育部虽不断号召对学生进行“减负”,但大量家长的“望子成龙”仍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需要上大量补习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业压力。并且,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导致了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电子设备的刺激对青少年的视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近视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有统计指出,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约为53.60%,占青少年总数的一半以上[1]。另有研究指出,截止于2020年11月我国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从既往的59.20%,上涨到了80.3%,且随着学生学龄的不断提升,近视率也在不断上涨,我国高中生的视力不良率更是高达89.30%[2]。由此可见,近视已成为广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需及时加以干预。为此,本文便针对中学生预防近视的干预效果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学生眼健康的保障提供一定的帮助,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榆林市第六中学共54个班的3583例学生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1922例,女1661例;其中最高年龄者17岁,最低年龄者11岁,年龄中位数(14.53±1.07)岁。

    1. 方法

首先,学校应加强眼卫生健康教育力度,每周进行一次眼卫生知识宣教板报更换,并每个月进行一次近视防治健康讲座的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应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加,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提升学生及家长对于近视危害性的了解程度。其次,学生应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学习时应处于照明始终且光线适宜的环境,每次用眼时间应不超过1h。同时,学生在学习时应坚持“三不要”和“三个一”原则。“三不要”原则是指:不歪头或躺着看书、不在运动状态下看书和不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看书;“三个一”原则则指:手离笔尖1寸、眼离书本1尺、胸离桌面1拳。并且,家长应对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及看电视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并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注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最后,学生在校期间每日应进行两次眼保健操,并安排教务处进行巡查,且学生上学期间应定期进行座位的更换,且课桌及座椅的高度应与学生的身高相匹配,并由教师监督学生的坐姿和读写姿势。并且,学生的学习时间超过40min后进行为期5-10min 的远处眺望,通过观看绿植或天空保持视力,且学生的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应不低于3.5h。

1.3 评定标准

应用统计学软件验证比较所有学生干预前后的裸眼视力和眼健康不良率差异。

裸眼视力测量方法:学生坐于距离视力表5m远处的椅子上,先遮挡左眼测量右眼视力,后遮挡右眼测量左眼视力,首先于标准视力4.5的字开始测量,学生每答对一次降一行,答错一次则升一行,以最后答对的那行为最终测试结果[3]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数指标和计量指标表示方法分别为n(%)和(`x±s),检验方法则为X2和t,当检验结果(P)<0.05时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裸眼视力差异比较

表1显示:全部3583例学生干预后的左、右眼裸眼视力要高于干预前,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前后裸眼视力组间差异比较 (`x±s)

组别

n

左眼裸眼视力

右眼裸眼视力

干预前

3583

4.63±0.14

4.65±0.15

干预后

3583

4.88±0.16

4.89±0.10

t

-

70.3873

79.6880

p

-

0.0000

0.0000

2.2 干预前后眼健康不良率组间差异比较

干预后全部3583例学生的眼健康不良率为76.58%(2744/3583),干预前所有学生的眼健康不良率为80.99%(2902/3583),学生干预后的眼健康不良率要明显低于干预前,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20.8452、P=0.0000。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学生的左、右眼裸眼视力要高于干预前(P<0.05),且学生干预后的眼健康不良率为76.58%也要低于干预前(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针对性近视预防干预措施在改善中学生视力水平方面的作用,可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经临床分析风险,针对性近视预防干预措施能通过健康知识宣教、家长干预和学校干预的三重干预方式对患者的不良用眼习惯进行纠正,其中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学生与家长对于近视的重视度,有助于依从性的提升,而家长及学校的干预则可有效保障学生的视力水平,有助于缓解学生的近视程度进一步发展,并能对学生的不良用眼习惯进行纠正,从而有助于中学生眼健康不良率的降低[4]

综上所述,针对性施行的近视预防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有助于中学生裸眼视力的提升和眼健康不良率的降低,对于中学生眼健康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宏,邱洪斌,李思莹,等. 极目远眺法对青少年近视的干预效果[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7(04):67-69.

[2]邱洪斌,李宏,李思莹,等.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中小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干预效果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06):16-17.

[3]谢素贞,杨玉兰,黄松杰,等. 家庭干预模式应用于儿童近视控制的效果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2):190-191.

[4]王淑辉,王宁,左玉琴. 极目远眺方法对青少年近视的干预效果研究[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