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书阅读中的体验著作,让阅读有力量-----以“神话故事”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整书阅读中的体验著作, 让阅读有力量 -----以“神话故事”教学为例

肖晓玲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湖镇八围小学,广东 惠州 516139

摘要:神话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在神话神话故事中,更融入了人类改造大自然的美好愿望。在阅读神话中,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先人寄寓的理想世界,解读其中博奥的想象世界。在阅读神话中,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中蕴含的丰富的情节,不同品质的人物。本文以《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为例,通过轻奏整本书阅读三部曲,让孩子爱上阅读,从而提升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三部曲,培养阅读素养,体验著作

一、前奏:凿开孩子阅读兴趣的泉眼

一本好书就是一座宝藏,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拿到一本书,想要孩子快速进入阅读状态,老师要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展示封面,介绍作者;出示目录,预测情节;欣赏插图,故设悬念;阅读封底,巧示书评等不同方式,充分调动孩子的阅读期待。

(一)设疑激趣,激发期待

在分发《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之前,我在黑板上写下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开始他们与本书的第一次读写活动:如果你是作者,会如何设计这个神话故事?试着编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与作者比一比,谁写的神话故事更好玩?书未到,孩子们已经沉浸在阅读和表达的世界里了。

(二)导读推荐,新书见面

我带领孩子们继续解读书籍。孩子们逐一观察封面上的书名、插画、作者、出版社、获奖情况,其次观察书籍的前后勒口、扉页、封底,了解更多书籍的信息。在孩子们的阅读期待“嘭嘭嘭”涨到最大的时候,在扉页工工整整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再翻开书尽情阅读。简单的几步,成功地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渴望,也使阅读过程充满了仪式感。

二、间奏:助力孩子阅读思维的成长

整本书阅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孩子们的自主阅读,只有他们每个人参与读书,阅读才能真正落实。但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仍要始终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进程,而不是只负责把书发放给他们。好的阅读是持续的,只有持续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才是真阅读。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阅读批注,促进深读

阅读,应该是一种对话,读者与书本,与作者,与自己内心的一种深入对话。四年级的孩子,教师应该培养他们阅读的深度,而边阅读边批注,就是一种深入的阅读。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这本书时,我让孩子们在阅读时圈圈点点画画,精选自己喜欢的段落,仔细沉入文本,认真做批注,边读边思考边对话,在阅读中涵泳文字,在字里行间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每日交流,分享初感

阅读中最大的兴趣来自阅读本身,即从书中获得乐趣。一般书籍都分为不同的章节,教师围绕若干个章节设计不同的“研究主题”,引导孩子们在初读的基础上深读深思,读出每本书的精华。

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这本书时,在孩子们每天完成2至3章的阅读量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些话题与孩子进行每日交流:

神话中的“博爱”就是博大宽广的爱,在塑造这种博爱精神的时候,往往通过具有神力的人物来再现一种博爱精神。如中国神话中的《女娲补天》中,就塑造了一位具有博爱精神的女神形象。

神话中的“牺牲”牺牲精神表现在人物不顾自己的生命,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牺牲是博大的,更是伟大的,这种精神来自对信仰的追求,是自己捍卫正义的体现。

孩子们边阅读边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讨论,阅读变得更有趣味。每个孩子都能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

三、尾奏:搭建孩子阅读展示的舞台

(一)合作探究,深度交流

《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书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这本书貌似写的是别人的神话故事,实际上写的就是孩子们真实的生活。读着读着,孩子们会在书中发现身边人的影子,也会读到自己的影子。在读书会上,我采用激发学生表演的方法。在交流中,孩子们再次走进了这本书,在心灵的相互碰撞中构架作品跟他们内心沟通的桥梁,激发他们持续阅读的兴趣。表演,可以带来阅读的“可目”效应,实现阅读的趣味化。我在班级组建的神话表演圈小组经常搭建“课外剧场”,学生们自己选整本神话书中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和组员一起进行1-5分钟的表演,如表演《精卫填海》,从而体现精卫的锲而不舍。每个小组演一场,演出中学生也非常兴奋,从片段的选择到角色的分工再到语言的轻重搭配,到表情的斟酌推敲,学生们都亲力亲为。所以在神话汇演的时候,学生们总能把书本中的角色演得活灵活现,赢得同学的一阵阵喝彩声。表演圈让不同的性格的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深入解读了神话。

(二)神话精神,激发思考

神话精神,凝聚了神话传说中独特的主旨和内涵,在指导学生理解神话精神中更可以收获一种品德,在理解神话精神的过程中,通过“品读关键句子”“联系上现实来理解精神”等各种方法,都可以砥砺学生将这种精神内化到自己的实践。

如在学习《女娲补天》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楚“补天的原因”,在表演“共工与颛顼争帝位,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不周山,致山体崩塌,天柱折断”,在这个背景下来理解女娲的补天缘由,从而体验到“她游便四海群山,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中对补天的材料选取,再到“随后又斩下一只神鳌的四足,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中更好感悟到女娲的勇敢和智慧。在搜集动词中,帮助学生来理解女娲的奉献精神。教师再启迪学生思考现实中具有奉献精神的人物,如教师和母亲等人物。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品德。

在阅读古今中外神话神话故事中,教师通过创设聊书群体,在神话神话故事的分享中感受到深神话中的品德魅力,从而理解神话中的品德巢穴是自己精神的栖居。学生在阅读一篇篇神话中精神世界得到了濡染,从而砥砺自己的深度阅读,为品德的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春业.分析小学语文神话类神话故事课文研究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29-130.

[2]周惠英.丰富寓言神话文本教学方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J].新课程(中),2019(10):109.

[3]李雅雯.从童话、寓言、神话中体悟“真、善、美”——小学中段童话、寓言、神话文本教学对策[J].新课程(上),2019(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