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在提高精神卫生管理水平中的重要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在提高精神卫生管理水平中的重要性研究

高永兴

北京市大兴区兴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市 102600

摘要:目的 探究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在提高精神卫生管理水平中的重要性。方法 将本社区2020年1月在册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以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管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分析2组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精神卫生管理的应用,可促进精神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好改善患者的病情,意义重大。

关键词:社区精神卫生管理;生存质量;精神分裂症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精神科疾病,其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临床治疗有着一定的难度,且多数患者存在社会功能障碍,预后并不理想[1]。实施常规管理干预,主要是在患者住院过程中,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难以保证患者出院后的效果[2]。为了促进康复效果的提高,不仅需要实施正规临床治疗,同时需要强化社区管理干预。本研究主要对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在提高精神卫生管理水平中的重要性作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2020年1月在册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以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组。

纳入标准:a:确诊存在慢性精神分裂症;b:病程1年及以上者;c:患者或其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a:合并器质性疾病者;b:躯体严重障碍者;c:酒精或药物依赖者;d:难以对本研究积极配合者。

实验组(n=50)中,年龄20岁-63岁,均值(36.45±11.25)岁,病程1年-16年,均值(9.56±3.25)年,男23例,女27例。对照组(n=50)中,年龄21岁-62岁,均值(37.03±10.58)岁,病程1年-15年,均值(9.61±2.78)年,男22例,女28例。对比2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干预,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精神管理以及认知行为治疗。

实验组则实施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具体为:

1.2.1 建立管理小组

由公卫医师、护士、副主任医师组成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小组,对小组成员培训,促进其管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提高。

1.2.2 完善患者档案

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动态分析其治疗的过程中,对其病情和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并在档案资料中完善。即a:家庭随访,在家庭随访的过程中,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根据其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案,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充分对其知情权尊重。为患者和其家属讲解社会因素对其疾病发作、进展以及康复的影响,使其更好了解自身疾病情况。b:用药指导,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让其家属做好监督和记录干预。c:饮食、生活指导,患者长时间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较易出现便秘的情况,应指导患者和其家属养成优质的饮食习惯,合理饮食,并积极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d:复诊指导,嘱咐患者定时接受疾病的复诊,从而更好掌握疾病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2组干预后临床症状作观察,并分析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性。

临床症状:PANSS评分评价,主要为精神病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生活质量: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主要为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等,每项0分-100分,评分越高,即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经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2组临床症状分析

实验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2组临床症状分析(60a1c718d86eb_html_c28fc29e85723dc3.gif,分)

组别

例数(n)

精神病理

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

PANSS总分

实验组

50

26.56±6.25

9.78±1.32

12.69±3.41

47.96±6.71

对照组

50

34.37±6.19

11.20±1.58

18.46±3.95

64.33±9.52


2.2 2组生活质量分析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2组生活质量分析(60a1c718d86eb_html_c28fc29e85723dc3.gif,分)

组别

例数(n)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精力

健康状况

躯体疼痛

生理职能

生理机能

实验组

50

68.45±4.32

81.22±5.16

68.45±6.33

61.25±4.33

71.46±5.77

80.92±4.33

79.44±4.56

86.73±2.15

对照组

50

40.23±4.96

59.78±4.29

58.78±4.16

49.75±3.78

52.13±6.09

65.78±4.59

62.38±4.29

79.22±3.4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造成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患者的有效治疗干预以及综合性干预管理,十分必要。在社区护理管理中,社区精神卫生管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3]。实施社区精神卫生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对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预防并减少,避免出现心理问题,并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

本研究中,实验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社区精神卫生管理的实施,可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精神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医疗、危机干预、预防宣教、社会适应等管理,能够促进社区居民相关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使其生活压力减轻,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更加积极面对生活[4]

综上所述,社区精神卫生管理的应用,可促进精神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好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俊,彭艳英,潘胜琼, 等.上海市金山区“五位一体”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5):52-55.

[2]廖世珍,杨新华,叶文辉.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0):2815-2817.

[3]东桂杰,佐桂芳.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3):157-159.

[4]刘勇,张伟波,蔡军, 等.上海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非自愿随访管理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2):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