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孙林娟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省常州市 213300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在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开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思想层面上意识到德育教育的关键作用。受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技能。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具有重要现实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实效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教育;信息技术;德育教育

  1.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意义

  1. 完成教学目标

在平日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具体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科学素养,还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完成教学改革目标的同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另外,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且优良的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愿意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积极履行社会义务,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1. 树立正确观念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抵制各种不良影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社会观。当前时代也是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较快,网络信息内容相对较为复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信息内容却更加复杂,会在不同程度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互联网当中充斥着许多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不良的信息极易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因此,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内容,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1.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1. 规范学生行为

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时,大部分课程均是在机房内完成的。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规范的操作,选定计算机座位之后,严格遵循事先安排好的序号对号入座,不能根据自身喜好随意更改。从这样的小事中,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上课之前以及下课之后,在计算机机房内部开展相应的整理工作,划分小组打扫室内卫生,根据正确的程序关闭用电设备、门窗等。相关工作均是较为容易完成的小事,但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责任意识。

  1. 培养合作意识

团队意识以及良好的合作能力,均会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在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当代大部分学生均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备受关爱的成长环境,缺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在平得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设置一些团队合作问题,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性格特点,对其进行小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各项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还能了解对方的长板与不足,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进行小组合作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在自身观点看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1. 增强自学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明确小组学习以及小学合作的应用价值,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未知的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理,明确相应的学习主题之后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自由的学习,经过努力之后获取相应的成果,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学能力之后,才会不断充实自我进而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1. 培养爱国情感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根据教材收集相关素材,提升的学生的情感,并培养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讲解Excel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表格里面的各种数据,融入一些改革开放以往,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社会的进步,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之后,将其制作成为Excel表格,再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将其制作成为相应的图表等,明确直观的看出不同省经济发展的状态。经过系统的操作之后,学生不仅能够了解Excel的数据处理方法,还能够感受到城市的发展情况,提高自身爱国情感,情感教育也因此得到升华。

  1. 营造良好氛围

从某种程度来看,课堂教学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学效率,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工作,选择新颖且具有亮点的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充实,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内容时,一味延续讲授法进行,课堂氛围相对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片段,在课堂当中融入知识问答比赛,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1. 增强教师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提出了全新要求。因信息技术并不是高考所包含的科目,部分教师并没有给予这门学科高度重视,采取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单一,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信息技术知识更新换代较快,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采取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养的关键指标。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真正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能够从容面对当前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另外,教师还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与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新式教育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A]. 黄德禄.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三)[C]. 2020

[2].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研究[A]. 邹启术.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三)[C]. 2020

[3].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PBL实践研究[A]. 缪艳红.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三)[C].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