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护理分析

周丹丹 通讯作者:曹露

苏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对中医护理应用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108例,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8.997,9.587,9.241,8.965,9.034;P<0.01,有统计学意义;就血管再闭塞、再狭窄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85%、1.85%,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81%、18.52%,χ2=8.599,9.654;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应用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中的效果满意,可以借鉴。

关键词: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医护理

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血管外科疾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以肢体疼痛、缺血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或者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单纯的治疗无法完全去除该病的潜在致病因素,因此疾病复发率相对较高[1]。本院将中医护理应用于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108例,患者的性别信息数据为(男:56例;女:52例),患者年龄信息区间介于42-77岁间,平均年龄数据为(62.32±7.87)岁;病程信息区间介于0.2-3.5年间,平均病程数据为(1.35±0.33)年;采用盲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将两组的基线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纳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保持住院环境舒适、温馨,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对患者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采纳中医护理,具体如下:

1.2.1 情志护理 患者由于病程长、生活不便、疼痛严重等情况,而出现较大的精神和心理、情绪波动,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可以通过发放杂志及书籍等文字材料、网络教育、专题知识讲座、视频播放、开展病友交流会等多种方式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掌握一定的护理技巧;通过相关疾病治愈的案例来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2]

1.2.2 中药熏洗 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配置相应的药物进行中药熏洗,控制在40-45℃的温度,20min/次,2次/d分早晚进行[3];结合患者的辩证类型通过按摩或者针刺来达到止痛和活血通络的效果。

1.2.3 疼痛护理 对患肢体位进行合理调整,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聊天以及注意力转移法等方式来缓解疼痛,鼓励患者多支持、鼓励以及安慰患者,通过亲情支持来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

1.2.4 生活干预 患者的饮食要保持清淡、易消化,高盐、高脂、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要尽量避免[4];加强保暖护理,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讲解患肢保护知识的介绍,将海绵垫垫在足跟部、骶尾部,鞋袜要宽松、舒适;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但是运动方式、运动量要适宜;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采纳QOL-C30问卷[5]来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比,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在内的5个功能子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对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血管再闭塞、血管再狭窄)进行统计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完整的收集,并运用SPSS22.0 软件来数据进行处理,组与组之间的计量资料采用(609cc17bb2f94_html_1c286bfb7f4fcb01.gif ±s)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组与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用χ2来进行检验;同时按照P<0.05的标准,来衡量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就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8.997,9.587,9.241,8.965,9.034;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609cc17bb2f94_html_1c286bfb7f4fcb01.gif ±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参照组

54

82.59±9.58

80.25±8.87

80.03±8.44

81.07±9.06

79.59±8.96

观察组

51

96.25±10.25

95.67±9.96

94.51±9.35

95.50±9.44

93.39±9.66

t


8.997

9.587

9.241

8.965

9.03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再闭塞及再狭窄发生情况对比 就血管再闭塞、再狭窄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85%、1.85%,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81%、18.52%,χ2=8.599,9.654;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再闭塞及再狭窄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再闭塞

再狭窄

参照组

54

8(14.81%)

10(18.52%)

观察组

54

1(1.85%)

1(1.85%)

χ2


8.599

9.654

P


0.000

0.000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属于“脱疽”范畴,这种全身性疾病以下肢发病较为常见,但是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一般诊断、治疗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溃疡坏疽,因此截肢率、致残率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常规护理更加注重对疾病本身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中医护理这种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通过情志护理、中药熏洗、疼痛护理以及生活干预来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精心、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8.997,9.587,9.241,8.965,9.034;P<0.01,有统计学意义;就血管再闭塞、再狭窄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85%、1.85%,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4.81%、18.52%,χ2=8.599,9.654;P<0.01,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应用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中的效果满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叶璐娟,刘珍英,董井秀,刘燕.延续性护理服务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0):219-220

[2]廖春梅.自拟温肾通脉汤对阳虚寒凝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肢体缺血改善的疗效和护理观察[J].四川中医,2020,38(09):212-213

[3]赵程成.老年双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伴双足压疮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4):284-285

[4]李向利.老年双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伴双足压疮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9,28(13):70-71

[5]刘晓梅,黄江英,杨海燕.延续护理措施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09):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