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对其抑郁情绪以及自我接纳情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对其抑郁情绪以及自我接纳情况的影响

王虹佳

成都市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对其抑郁情绪以及自我接纳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医的抑郁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上采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及自我接纳程度。结果 SAQ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传统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增强患者自我接纳能力,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不同程度;述情障碍;慢性青光眼病患;护理需求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出现持久而显著的情绪低落,在临床上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1]。研究显示,目前全世界精神疾病疾病中,抑郁症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前五的疾病,并且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压力不断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抑郁症患者疾病早期多表现为情绪低落等心境异常[2],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自杀、自残等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并会导致其周围人群生活干扰。目前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日常护理,能有助于患者的疾病症状缓解,但效果不佳,如何增加护理措施,使患者能更好的自我接纳,降低抑郁、低落情绪使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医的8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在治疗前进行病情确诊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实践指南(第三版)》相关诊断标准,并且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病患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26-51岁,平均年龄(36.2±3.2)岁,患病周期(1.2±0.5)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32.12±5.2)分;观察组病患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25-53岁,平均年龄(35.9±2.8)岁,患病周期(1.3±0.2)年,HAMD评分(36.13±4.16)分。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病患无论在年龄、性别、患病周期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均采用传统抗抑郁药物治疗配合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宣讲、病房环境护理及药物指导等。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

首先在患者入院治疗开始,患者入病房的时候,全体护理人员保持微笑,给患者营造舒适、卫生的就医环境,其次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积极与其进行交谈,首先要不厌其烦,尤其是对于情绪低落对患者不理睬的患者尤其要保持耐心,要与患者或者其家属了解他的兴趣、爱好,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其次,要多与患者进行聊天,由专门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患护关系,并且针对性的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病理、病机,让患者对抑郁症的产生、治疗及康复等知识进行全面了解,并且告知患者抑郁症并不可怕,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疾病不久就会康复,并且同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

同时,要指导患者重新建立起对生活、周围亲人及事物的认知,要对患者进行病态性及非功能性的认知进行纠正,培养患者对美好事物的认识,多与患者外出散步,寻找优美的环境与患者交流;最后,要多指导患者进行实践参与,从制定一个小目标开始,护理人员每天与患者共同完成,形成同伴式护理,并让患者与其他病患进行积极交流,同时帮助病人学习自我疏导方式,如选择阅读疏导、音乐疏导等等方式

最好从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入手,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自我接纳问卷(SAQ),评分越高表明自我接纳程度越好;并对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情绪越严重。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8.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X±S)表示,并通过t检测。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Q评分比较得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为(19.23±1.25)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为(19.18±1.2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为(20.14±1.29),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为(24.22±1.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得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为(72.11±1.08)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为(72.47±1.11),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为(65.53±1.24),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为(44.89±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自我封闭,情绪低落及自我接纳力较低的特点,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上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控制,但是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能最大程度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临床上药物联合合理的护理是治疗抑郁症最理想的方案,其中心理护理是最为关键,也是最重要的,采用心理护理能通过护理人员的鼓励、协助使患者自勉,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疾病进行更深的认识,通过谈话、聊天、运动等方式使患者增强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功能,解除患者封闭的内心,同时挖掘患者的优点及兴趣、爱好,重塑患者的内心。

本研究表明,SAQ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增加患者的自我接纳。

综上所述,比传统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增强患者自我接纳能力,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凤艳.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分析[J]. 当代医学,2017,23(08):174-175.

[2]覃涛,吕云火,夏雪彬. 心理护理干预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7):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