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德育管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立足德育管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周蓉 杨振发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中心完全小学 443105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行为、意识、习惯成长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的影响力以及教育效果最为突出。这也决定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小学阶段这一黄金拔节孕穗时期,采取有效对策落实德育管理工作。目的是引导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文章将深入分析小学德育管理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积极作用,探析如何从德育管理视角优化学生习惯养成。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良好习惯;养成对策

学校是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点基地,关系着孩子的成长、未来的前途。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是一个又一个的花骨朵,如何让他们娇艳绽放,取决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选择。为让孩子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习惯伴随他们终生受益。小学教师就应当转变教学方法,从德育管理视角审视教育工作,力求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管理中让学生拔节孕穗,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1. 小学德育管理助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积极作用

第一,德育管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指向作用。学生手册、行为条例、校规校纪、班规班纪都写下了“何可为,何不可为”,对学生的行为选择、意识发展有着直接的指向,能够清晰地让学生明对错,知是非,对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形成有着指向作用。

第二,德育管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约束作用。当学生们在行为上违反了学校的管理体系,超越了道德的框架。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同样管理体系也做出了对应的小“惩罚”。实际上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有着直接的约束,能够避免学生错误行为的出现,也从侧面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第三德育管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激励作用。通过德育管理引导学生遵循管理制度,实际上是对学生行为选择的认可,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遵规守纪的自豪感,从而激励学生正确行为意识的形成,利用德育管理发挥激励作用。

  1. 小学德育管理助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具体对策

正因为德育管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更应当优化德育管理,加持学生良好习惯形成。

1.利用规矩,强化认知,约束引导

正如上述所说,从德育管理的视角上关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是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诠释。但在日常的德育管理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他们对各种各样的约束实际存在抵触情绪,甚至反复在违规边缘跳跃。为了让孩子明规矩、正行动,小学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强化学生的认知,对学生进行约束与引导。

首先,教育工作者可以要求班主任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等进行集中的讲解,让学生们系统的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能够在学生脑海深处形成一个初步警戒线,指引学生的活动;其次,教育工作者可以和学生们一同制定学校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参与到德育管理中,成为德育的主人。即和学生们一同商定各项规矩以及惩罚措施,这样学生成为了规矩的主导人,自然不会违背规矩,也愿意接受约束。久而久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自然形成,德育管理也有效且到位。

2.利用活动,多元开展,引导参与

小学阶段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少先队主题活动、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实际上就是德育管理的主要形式,也能够直接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教育工作者要有效利用。

为了保证活动的教育价值发挥,教师要去确保活动的多元多样性,且必须针对各项活动设定清晰明了的主题,有针对性的利用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同时,教师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当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一同对待,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活动中享受快乐,获得心灵的洗礼。

如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当天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运动会;就社会热点话题开展讲座活动;开展签名活动等。这些活动让校园趣味满满,同样让学生能够在活动职中形成良好习惯。

3.利用环境,潜移默化,正面影响

环境具有隐性育人的重要作用,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环境的积极作用,利用环境正面影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处于积极的、阳光的环境之中不自觉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两个内容,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上学校要加大设施的投入和维护,要让学生们做维护环境的小使者。如让学生们定期清扫卫生区域,进行学校图书的修复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参与到学校校园环境的保护中,学生的良好习惯得以形成。精神环境上学校除了要定期进行各种各样信息的传播、进行口号的宣讲、班歌的演唱外,还要在物质环境的基础上要设立清晰的标志牌。如上下楼梯要上左下右、要轻声漫语、要说普通话等。这实际上都是从文化环境层面对学生的行为教育,是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手段。

4.尊重个体,因材施教,习惯养成

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而又个性的个体。学生们的经历不同、习惯不同,也会导致学生在行为选择、习惯养成上发生不同。面对学生的不同,教师应当学会尊重,只有这样学校这个百花园才会异彩纷呈。但同样,面对学生的不同,教师也应当适当引导,让学生的大不同,转化小异同,这样学生才能够正向成长。

即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当然,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关心和了解每一个学生,要知道每个事情的前因与后果,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够走入学生的心扉。

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选择,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协同家庭、双管齐下。这样才能够多方入手,转化学生的错误行为,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进而达到德育管理的目的。

结束语: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这么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为了让孩子在小学阶段这一黄金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小学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深化德育教育,关注习惯养成。要落实上述举措,让孩子沐浴在道德的光辉之下,实现行为习惯养成,实现健康快乐成长,让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霍娟.小学德育教育中习惯养成的作用分析[J].赢未来.2018(22):183-183.

[2]何景照.立足小学生的习惯养成,凸显德育特色[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