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 2

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钟虹

自贡市中心血站 四川自贡   64300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献血者各自的心理活动不同,献血行为表现也不同,常出现一些献血的反应,而如何让献血顺利的进行。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医护人员掌握心理学知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即能促进献血工作顺利进行又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笔者现结合工作实践谈谈献血者在献血过程的心理需求。

1心理反应

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献血者虽说是健康人群,可由于献血者的年龄、性别、性格的不同,社会地位和文化素质的不同等原因,对献血者的心理需求也随之不同。

1.1惧怕疼痛在献血过程中有为数不少的人惧怕静脉穿刺的疼痛,而产生紧张心理,不能自己调节自己,他们知道无偿献血是利国、利民、利家、利己的好事。愿意为此奉献爱心,对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但是惧怕穿刺疼痛带来的紧张心理反应,此时通过及时的疏导,可缓解因疼痛造成的献血反应。

1.2紧张和顾虑在献血中,许多人即热情又紧张,其原因怕献血后身体健康是否存在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献血前和献血后,献血者或许顾虑到一次性采血耗材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无菌处理、采血技术是否过关等问题,另外有带着情绪来献血的,是非自愿的碍于单位中的表现,此类献血者往往是心理反应转强烈,容易受现场献血氛围的影响。采血者的语言、语气、动作、操作若稍有不慎,献血反应症状就会出现,献血工作就不能够顺利进行。

1.3献血者的随意性平时生活中许多人的生活起居无规律,健康意识薄弱,饮酒、吸烟、高脂饮食,献血前过度疲劳、空腹、饥饿时献血等。这些影响生理机能的行为会导致在献血过程中虚脱或转氨酶增高,这样会给献血工作带来不便。

1.4防病心理多在四十五岁以上的人群,对献血与健康知识了解较多,想通过献血促进新陈代谢,预防一些疾病,特别是想通过献血解除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这类人群是不可忽视的献血队伍。

1.5采血环境采血环境对献血者影响很大,如在人员拥挤、嘈杂不堪、空气污浊、湿度高等环境下等候时间过长,会导致献血心理烦躁,对献血失去安全感,此时采血极易产生献血反应。

2针对上述心理反映,需掌握如下应对方式:

2.1医护人员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宣传教育指导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普及一些相关献血的重点的小知识及交代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对献血有疑惑者对其耐心解释,消除对献血的思想顾虑。指导填写献血健康征询表,告知献血者有关献血的健康条件和导致不能献血的危险行为以及保密制度,消除其担忧,使我们得到真实、完整的健康状况资料。

2.2采血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一定的预知和判断能力。察言观色,注意每位献血者的神色,精神状况,如果献血者紧张不安、怕疼、不敢献,这时避免交谈一些与献血有关的内容,多交谈生活、学习中愉快的事,说说自己亲身体验献血过程,解除其紧张情绪,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献血。同时观察献血者面色是否改变,身体是否有不适。如有出现不良状况应立即停止采血,针对不同心理反应的刺激不同,施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放松紧张情绪,根据献血反应的轻重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让献血者解除任何的思想顾虑。

2.3利用媒体及各种宣传工具,向公民宣传无偿献血健康知识,提高献血意识,让公众都来关注献血事业。同时注意健康知识的强化,教育指导好人们有规律的起居生活。医护人员采血前要做好健康询问和体格检查,应做到细致不漏,避免有心血管疾病、饥饿、疲劳、睡眠不足的人参与献血。

2.4采血者的技术要熟练,达到一针见血,严格无菌操作。使献血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在分散献血者注意力时不允许使用通信设备,这样会影响到献血工作的进行,这时采血者要多与其交流使其放松让整个献血过程胜利完成,减少献血反应。

2.5献血反应处理当出现献血反应时,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立即停止采血,让献血者平坐,喝杯糖水。对昏厥、神志不清者,按压其人中。对呕吐者,让其头倾向一方。有抽搐者用纱布包住舌板,预防咬破唇舌,同时进行相应处理及药物的应用,以保证献血者生命安全。

2.6献血后的指导在献血结束后,嘱献血者必须休息10-20min,多喝水和注意休息。针眼按压5-10分钟,不能揉搓。医护人员要认真指导和交代献血后的注意事项,鼓励他们下次再来献血。

2.7环境的改变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越来越受重视。不好的环境易使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恶等负面情绪,将导致献血不能顺利进行。为此要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让献血者在一个干净、整齐、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心情舒畅的献血。同时,医护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准备给献血者的心理反应做仔细的分析。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安全且愉快的献血。让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

2.8回访主要是在献血之后,有一些献血者会在献血过程中及献血后相继出现一些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乏力、全身出冷汗等症状,这是由于生理机能发生改变所致。但由于献血者缺乏相关医学知识,会影响到献血工作的进行。对献血者进行回访,一方面能给予献血者无微不至的关怀,消除心中的顾虑。另一方面还能为献血者减轻不良的心理反应,有利于其身体更好的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