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国土空间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探讨

孔祥勇

身份证号: 37088119841224****

摘要: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同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促使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主题功能区的规划等相互融合,使其成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从根本上实现“多规合一”的目的,并进一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监督和指导作用,这同时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在国土规划中城市是最重要的阵地,本文主要针对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发展形成与优势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国土空间规划时期的特色,最后对深化规划体系改革发挥出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理论

1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背景渊源

我国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构建是由两个方面提出:一是为了实现“一张图”管控多种规划的矛盾问题;二是为了由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而进一步管控国土问题。我国以前实行的空间规划包括住建部门主导的城乡规划、国土部门主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发改委主导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三大空间规划类型。但三大规划之间冲突矛盾较多,其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间关于建设用地指标的冲突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出现了大量规划需要调整的问题,不仅减弱了规划在顶层设计的权威性,而且对实际实施落地带来巨大的影响。只有国土空间规划的统一搭建,才能从问题的源头解决多种规划带来的矛盾。随着生态文明战略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因生态要素保护带来的国土全要素管控诉求日益强烈。2015年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强调对山水田林湖草的生态保护的同时,明确提出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至此,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拉开序幕。

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及任务要考虑到对现有规划体系的合理承袭,不能全盘推翻。由于空间规划体系涉及利益群体众多,工作庞杂,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大胆改革创新;保证规划体系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制度,探索适合国家发展的空间规划体系。

2深化规划体系改革,发挥城市规划重要引领作用

2.1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

从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城市已经成为中央与地方相互联系的交汇处,城市规划要始终坚持统一性,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进行明确的划分,同时调动政府与民间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城市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满足政府的发展战略要求,同时还要满足社会各界以及老百姓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将人民作为政府执政的基本理念,建立一座共商、共享、共治的美好城市,为城市空间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提供最大的保障,建立一座不存在“城市病”美好城市。其实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有一部分问题是属于地方事务,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大众以及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可以推动国土空间的合理化运用以及对其的长效保护,实现建设美好家园的目的。

2.2直面城市规划问题,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全局性

由于规划事宜存在多种问题,导致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出现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如规划服务只作用于地方层面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上,严重缺乏政府层面的管理与监督,对正在规划的城市了解较多,却严重缺乏对政府规划体系的了解,对所要规划的城市比较重视,而对非规划城市却比较漠视。另外,还存在管理和规划相互脱节的现象,严重缺乏相关的政策思考。对于以上这些问题,需要将其纳入国土空间的规划体系中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上文对从空间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实施和监督方式,强调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一定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融合,并对城市规划的地位和意义进行了重新思考。

3基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3.1城市发展理论与限制开发容量的关系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首要目的是以双评价为标准,合理控制三线划定以及国土开发容量,打破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在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通过三线的划定控制,严格控制国土开发强度,限定开发容量,来倒逼当前以来土地发展经济的模式,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早在1898年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其目的是解决工业革命产生的城市病,抑制大城市扩张。“田园城市”理论提出了开发边界的雏形,即在城市边缘建立绿带,其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城市大规模的扩张和蔓延。20世纪30年代,大伦敦规划中率先提出以绿带作为抑制城市扩张的边界。20世纪70年代,美国城市蔓延现象严重,在新城市主义的理论思潮下,城市增长边界的概念应运而生,它严谨地依据城市和乡村的功能差异划定边界。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下滑,过度郊区化带来的基础设施投入与维护成为政府的负担。“精明增长”理论的提出在于应对城市发展下郊区的扩张,目的也是为了高效控制土地,抑制城市的蔓延。

这些理论在现在看来都是为了防止城市过度扩张带来的各种负担而提出的,目的是强调开发边界内土地的有效利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三线三区的划定是城市发展的本质,也是为了控制城市的扩张,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并非是以边界形式来约束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城市发展需要依靠“刚性”和“弹性”边界相结合,合理控制城市开发容量的问题,为国土规划的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3.2城市生态背景下的空间发展格局。

众多理论中不仅有“田园城市”提出了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研究,格迪斯、约瑟夫·路易斯·塞特、芒福德等学者认识到城市的发展将可能带来环境的破坏,开始将环境学的理论与城市规划联系起来。20世纪60年代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从区域到建筑都应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使自然环境和人的环境结合成一个整体,全面提高人类的生活环境质量。

城市生态产生于工业社会,此时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生态环境,期望通过绿色空间的引入改善人类的聚居环境,恢复城市中失去的视觉美与和谐生活。城市生态空间作为城市的必要组成部分,开始承担起社会矛盾与城市问题缓冲器的作用,服务对象也由少数人扩展到大多数。

在当前背景下,城市生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所表现的是在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调节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生态关系,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促进人与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充分响应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下,以生态保护区位为基本出发点,目的是以能落地实施的空间管控为重点,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

国土空间规划中所要求的空间管控的统一落实,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基础进行研究,以城市生态规划为理论出发点,结合目前城市的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等现状,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从城市的环境质量、资源承载能力几个角度进行研究,探索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发展的潜力。

4结论

总之,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是可以指导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的,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运用城市规划理论可以确保城市中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能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树立良好的大国城市文化形象,以城市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整治经济等体制的改革。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研究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更是对城市规划理论内容的丰富。对于从事城市规划的人员来说,应该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将其应用到实践中,确保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推动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景权.构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J].规划师,2017.33(02).

[2]牛俊蜻.制度政策导向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9.37(11).

[3]杨保军.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土地,2018.3(10).

[4]武廷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初论[J].城市规划,2019.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