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检验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检验的探讨

曹洪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针对人们经常使用的电梯设备来讲,隶属于机电一体化类型,在电梯日常运行过程中,停梯安全问题时常发生。但是被困于电梯内部的人员,因为较差通话信号下,不能及时联系外界人员进行救助,那么就凸显出电梯紧急报警装置存在价值。虽然工作人员能够定期开展电梯维护工作,但是却忽视了紧急报警装置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由此也导致较多安全问题的出现。基于此,以下内容主要站在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检验视角下,详细阐述了几点检验工作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检验

引言:出于做好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检验工作的目标下,首先就需要人员明确好装置要求,通过调查现实检验问题,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检验方案,在高效检验进度下,以至于高质量完成电梯紧急装置检验工作,切实保护好乘客安全。

1.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要求分析

要想能够充分发挥电梯紧急报警装置存在价值,那么工作人员在实施检验过程中,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当电梯运行出现突发故障问题,应该要求轿厢内部安装醒目报警装置,以便乘客能够第一时间通讯求救;第二,电梯紧急报警装置在与外界联系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讲系统进行处理,当对讲系统发挥作用欧呼,那么内部乘客可以不采取其他措施;第三,面对超出30m路程的运行电梯,站在电梯轿厢以及机房视角下,两者之间应该设置好性能良好的紧急电源供电对讲系统;第四,停止开关的操作装置(如有)应是红色,并标以“停止”字样加以识别,以不会出现误操作危险的方式设置。

2.实际问题

2.1通话声音小、有杂音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伴随着工作人员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检验工作的进行,特别是针对报警装置而言,会出现较小通话音量,甚至通话期间存在杂音等现象,当工作人员检验时出现该点隐患,虽然能够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对电梯报警装置听筒部分加以明确,但是无形之中却会影响乘客救援任务的效率。如果检验人员工作时间不长,在缺少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不能分辨报警装置听筒所在部位,以至于在不能第一时间接通报警装置的基础上,甚至也会阻碍接下来救援任务的顺利实施。除此之外,一旦等待救援乘客有着较大年龄,自身听力能力有限,当通话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并不能及时与外界人员保持沟通,必然会导致被困乘客慌乱等心态的出现。而如果通话期间存在较大杂音问题,也是影响被困乘客与人员有效沟通的根本原因,因而影响乘客救援任务。

2.2监控室值班人员玩忽职守

在之前某些地区实施电梯检验环节当中,电梯应用部门制定了完善应急救援机制,也能够安排几名人员进行电梯运行监管,但是因为该些人员不是专业出身,在部门忽视岗前培训环节重要性的基础上,电梯监管人员并不能掌握详细报警装置操作流程,甚至部分人员还出现了兼职等行为,在不能全身心做好电梯报警装置管理的基础上,一旦电梯出现安全故障,此时被困乘客便不能取得外界联系。部分住宅小区电梯无法达到24h有人值班,更有甚者,监控室根本无人值守,为了应付年检,由维保单位人员来接电梯报警电话。

2.3外接座机电话无安全提示

面对电梯报警装置外界座机电话结构,应用的就是太网供电(POE),就算后期电梯出现事故停止运行,那么此时报警装置也能够处于供电状态,保证被困乘客能够及时与外界救援人员取得联系。当然,在被困乘客拨打报警装置座机电话后,可以不再实施其他处理。工作人员对外接座机电话进行检测,虽然表面上使用了座机电话模式,但是往往都是部门后期添加的设备,只是单纯为监控室工作人员与外界联系搭建平台,电梯本身的报警装置用以和机房通话。当乘客拨打电梯报警装置过程中,虽然自己能够听到报警声响,但是在后期检验环节当中,少数部门并没有重点标记出紧急报警电话类型,在影响监控室工作人员及时救援的同时,无形之中就会导致乘客被困周期延长,不利于乘客身心安全。

3.整改建议

3.1通话声音小、有杂音整改建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地区开展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检验过程中,还能够检查出一系列隐患。鉴于文章分析的听话声音小,或者是有杂音等现象,在处理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几点加以进行:首先,站在正常人视角下,在平时两者进行沟通过程中[1],往往声音量处于50~60dB(A),那么当电梯运行中出现被困事件后,为了能够保证被困群体清晰与外界人员进行交流,阐述好此刻电梯现状,那么可以在电梯紧急报警装置通话音量条例中,将其音量着重增加到60dB(A),严禁一切杂音对通话质量的影响。同时,工作人员站在轿厢内部环境下,对报警装置加以精确测量,确保报警装置处于轿厢内部核心区域,与地面最好要求达到1.0m的间距,以满足对电梯报警装置位置不清楚的乘客。

3.2监控室值班人员玩忽职守整改建议

身为电梯监控室相关工作人员,经常会出现不负责等不良行为,面对该种隐患下,电梯使用部门就应该制定好相关惩罚机制,比如,在每季度评价监控室人员工作表现时,可以围绕报警装置接听时间为出发点,如果一名人员超过两分钟以上才接听,或者是在人员进行报警装置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两次以上无人接听的问题,那么可以判断该名人员工作不合格,给予一定惩罚,情节严重的可以进行开除处理。

3.3外接电话无安全提示

在人员实施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检验过程中,因为报警装置类型较多,如果部门应用了座机形式,那么必须要与行业标准相一致的基础上,也必须要在座机周边,明显张贴紧急情况下通过此设备求援。特别是监控室工作人员,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判断是否为紧急报警电话,可以进行座机标记,比如发现紧急电梯事故时,座机提示信号为黄色等[2]

结论:

简而言之,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工作人员进行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检验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装置有着较小通话音量,以及值班室无人看守等隐患,一旦发生乘客被困问题,在威胁到群众安全的同时,更会产生恶劣社会影响。基于此,文章围绕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视角下,阐述了检验相关措施,希望能够给乘客带去生命保障。

参考文献:

[1] TSG T7002-201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消防员电梯[S].

[2] TSG T7003-201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防爆电梯[S].

作者简介:曹洪庆(1983-)男,汉,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种设备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