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有效的建立幼儿安全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如何快速有效的建立幼儿安全感

王露莎

金宝贝幼儿园,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长的保护,独自面对的第一个大环境,大部分刚入园的幼儿都会因环境的陌生而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常常会用哭哭啼啼来迎接幼儿园生活的到来,由此可见,采取有效的教育与关爱手段给予幼儿足够的安全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安全感;建立

1幼儿安全感

梳理相关文献综述,弗洛伊德是最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安全感的概念,但他并未对其本质概念做出具体界定,仅从分析了个体受到超出其可承受水平的刺激后会出现不安全感,以及缺乏安全感会呈现出什么反应、感受,以及会造成什么后果。@最先对安全感下明确定义的是马斯洛,他认为,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自由和安全的感觉。之后众多学者沿用马斯洛对于安全感所下的定义,并建立起安全感相关研宄理论。英国心理学家阿瑟伯雷主编的《心理学词典》中给安全感下的定义是指人在摆脱威胁情境或是受到保护时所体验的情感,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不可缺少的因素,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国内学者安莉娟等认为,安全感是主体对身体或心理可能出现的风险或危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这些具体事件时体验到的有力或者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肖晓娟、洪艳丽和肖婷等认为,安全感更接近于一种体验和感受,是个体对客观世界由内而发的确定感和可控感。可以看出,众多国内研宄者发展了安莉娟等的定义,认为安全感是个体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是对自己所处环境和状态的判断,具有确定感和可控制感等特征。

2如何快速有效的建立幼儿安全感

2.1叙事性的引导

经过蒙氏教育理念的影响,教育界对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不同群体,故诞生了符合国情的新式幼儿活动——混龄角色游戏。通过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发现每周有 3 次老师组织孩子进行的混龄角色游戏,孩子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在蛋糕店、咖啡厅、自助餐厅、服装店、理发店等等扮演不同角色去进行游戏并拓展社交范围。在这种具有某种程度的社会活动中,孩子会同时存在新鲜感和熟悉感,因为这些社会活动他们可能见过,或许听过,但是未曾实践尝试过。而且游戏的形式会以更加温和直接的方式建立起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交流桥梁。通常这种混龄角色游戏的场地都布置在每个幼儿活动单元内,孩子需要到不同的班级去串班,这就是固有的幼儿园模式与新教育模式的冲突。针对这种新的活动形式,活动场所的布置可以更加的公共化,更方便孩子的交往交流,也更方便幼儿园教师看护每个孩子的安全。可以将几个班级间围绕一个核心公共活动空间分布,孩子都在同一个公共活动空间内进行游戏。或者几个班级形成一个小组团公共活动空间,小组团之间依靠交通空间联系.用这种叙事性的游戏模式,使得孩子可以更快速的融入幼儿园环境,融入大集体,从而能从心理上获得安全感。

2强化幼儿归属感

安全感的心理层面中,主要还是对归属感的考虑。我们通常将某一个体或集体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之间所发生密切联系的程度及认可度称为归属感。在幼儿园设计中,强调的是儿童个体对群体或组织的依恋、承诺与忠诚,群体归属感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是群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良好的社交氛围的基础是由许多的拥有归属感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归属感的建立也是激发儿童自主参与社交活动兴趣的重要来源,在这种有归属感的氛围中,孩子可以更加放松,以此来从心理的层面上形成安全感。例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会对新环境产生焦躁和抗拒情绪,哭闹、坐立不安、沉默寡言等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是其前期的不适应和不习惯导致的;而中班和大班时期的幼儿,虽然已经度过了不适应时期,但仍有部分幼儿还存在不愿上学、不合群及扰乱班级活动秩序等行为。以上情况都是由于其丧失归属感所导致的。而已经建立起班级归属感的幼儿,则能在很好地适应班级生活的同时,在班级中产生积极的师生互动和同学互动,遵守各项班级规则,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等积极的班级行为。由此可见,建立起幼儿的归属感对于幼儿教育尤为重要,关系到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发展,

2.3增加亲子室内外互动时长

亲子室内外互动除了能培养幼儿的亲子安全感外,对于幼儿能力感、公共安全感和怯生感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父母和幼儿各自捧着电子产品进行观看已成为不少家庭的生活常态,幼儿对电子产品感到腻烦时,才会要求与父母出去游玩。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要从愉快亲密的对话开始,父母会在与幼儿互动中探索幼儿的每个方面,增进对幼儿内心想法的了解,尝试与幼儿共情。通过亲子互动时长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助力幼儿幸福感和自信心的增加,幼儿的语言思维与交际能力也得到锻炼,为其步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做好准备,帮助幼儿增强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安全感。

2.4鼓励幼儿父母亲自抚养幼儿

父辈教养有助于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形成,提高父母对幼儿的共情水平,助力幼儿安全感的发展。父辈教养比祖辈教养在塑造幼儿的积极品格方面起到更有利的影响,更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和亲社会行为的形成。祖辈教养虽然有其优势,但同时问题也频出。多数父母认为,自己的育儿方式与老年人有不少差异,由于幼儿教养问题与祖辈有过“不愉快”的谈话经历。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关心子女,照顾幼儿,增加了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压力,使老年人容易处于焦虑状态,睡眠质量下降,隔代抚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鼓励有条件的父辈亲自抚养幼儿,这其中幼儿父亲应主动多多参与到教养过程中,父亲参与越积极,幼儿社交退缩、抑郁程度越低,注意力越高。

3结语

为了提高幼儿安全感,幼儿园需要不断提高教育者和管理者对于幼儿安全感的认知,同时需要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开展相关幼儿安全感专题培训,保证广大幼儿安全感的建立,使幼儿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

参考文献:

[1]闫昕.浅谈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J].才智,2018(36):95.

[2]林杉.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安全教育的现状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

[3]肖婷.幼儿教师评价行为与小班幼儿安全感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