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李颖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云衢小学 528403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必须将学生的特性作为主体,因材施教才能更高的提升课堂效率,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策略中,本文就小学音乐声势训练课堂教学实践做出了简单的浅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声势训练课堂分为情境式的代入、信息化代入和肢体性代入三个主要的音乐学习代入方法,这三种代入方法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情境式的代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信息化代入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肢体性代入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声势训练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这三种方法的代入中,具体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实施呢?

1 引入信息化数字课堂,提高音乐声势训练课堂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比如模仿他们喜爱的各种卡通人物、不同种类的小动物等的小玩具模仿他们发动时的声音等,学生们对此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因此,信息化的数字课堂,能够将学生对音乐的模仿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比如在《龙咚锵》这一课,教师可以在信息化的数字课堂上播放乐器伴奏的相关视频,学生跟随声势训练双手拍掌、双手拍肩和跺脚:6099dc904e16f_html_f7abaf591553e1e7.png

学生在信息化的数字音乐课堂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就学习掌握住音乐的节奏。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信息化课堂与声势训练合理的运用,能够更清晰有趣的向同学们表达音乐知识,将原本枯燥的纸质乐符生动想象的跳跃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学习音乐的大门,为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注重情景化音乐课堂,培养音乐声势训练课堂氛围

情境式与声势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动力,如果他们对音乐充满兴趣而且又对其有着充分的认知能力,那么学生就会轻松且快速的掌握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比如在早上起床时闹钟指针的转动、海浪起起伏伏的拍打等,学生在这些环节中充分感受到了音乐声势训练的魅力,慢慢培养了对音乐声势训练的熟悉感,久而久之学生可以对看到的声势训练便会轻而易举地与音乐课堂联系起来。为更好地培育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应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润无细无声的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听辨能力、动口能力和声势训练感,为学生的音乐之路提供明确方向。

整体做法如下:

1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简单的舞蹈动作,熟悉音乐节拍

6099dc904e16f_html_e0304bf74ea4b50b.png

2 运用打招呼的动作师生互相问好

6099dc904e16f_html_4722c593c886e33e.gif




音乐教师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运动声势训练与情境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这样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和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不断提高,从而才能在音乐课堂中积极发言与快乐互动学习。

3 善用肢体化律动课堂,深化音乐声势训练课堂步骤

教师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可以使得学生好玩好动的特性得到充分满足,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2/4拍、3/4拍、4/4拍的肢体动作、通过身体左右摇摆表现、通过拍手掌的力度大小和速度表现声音的强弱和声势训练的快慢、通过拍手掌加跺脚的方法表现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的认识,还可以让原本无聊沉闷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而又生动形象。除了让学生练习书本上的歌曲还应给他们一些自己再创造和改编歌曲的机会。在他们聪明的小脑瓜的积极思考下,尝试对歌曲的各种音符与声势训练进行大胆的改编与创造。

  1. 进行声势模仿,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辨识程度。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音乐的理论知识作为小学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最先开始进行的一个步骤,其也是学生进行音乐认识的第一步。往往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喜欢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音符、五线谱的相关知识讲解。

4.1声音的模仿

将声势训练融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实践课堂中,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动物中的一些声音进行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播放,例如,动物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等等,使得学生在进行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其声音进行模仿,通过动作、声音的结合逐渐的掌握乐曲中的节奏感,

4.2游戏的引入

在学生进行声势的训练以及相关节奏的训练时,游戏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开心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音乐探宝》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引用的方法,为学生与声势训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进行情境式的运用,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先播放一段音频,例如,火车进行前进的声音,将学生带进“探宝的小火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在听取音乐的过程中,一边听音乐一边做火车前进的动作,然后,播放《彝家娃娃真幸福》等等相关的音乐片段,鼓励学生在进行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一边歌唱一边跳舞,接着,在学生进入一个“小火车”的洞口中,会有一个节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的拍手,一边打开“洞门”,学生跑过洞门之后,可以在洞门中对宝盒进行寻找,宝盒中放着课堂中需要学习的歌,在声势结合中国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的进行“前行”,在结束第一次的探宝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学习。在这样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声音、动作以及肢体进行全面性的融合,促进学生在声势结合中对于音乐的把握,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5 结论

灵活的音乐课堂实践策略,能够让学生将音乐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独属于自己的音乐学习方法,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教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要注意因材施教的采用多种教授方法,由浅入深、默转潜移,由此才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不断挖掘出学生具备的音乐潜能,为学生以后的音乐之路发展奠下良好的基石,声势结合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音乐律动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于五线谱知识的拓展,发散学生的音乐思维,使得学生真正的将音乐课堂“动起来”,提高小学音乐学习课堂的积极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综合性的提高,不断的优化教学策略,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小静.探索多声部声势训练训练,让孩子拥有丰富的立体声势训练感——小学音乐课堂多声部声势训练训练的探究[J].学术评论,2014(06):114-117.

[2]许雪芬.训练声势训练,提高效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声势训练能力[J].北方音乐,2017,37(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