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学校管理现状与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农村寄宿学校管理现状与策略研究

彭文丽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中心校

摘要:在农村地区,大多数青壮年都会选择外出打工养家,家里有孩子就只能交给老人照顾,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就集中到乡镇小学寄宿就读。由于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教师工作量非常大,学生行为习惯差,学习基础薄弱,残疾群体就学难,教育平权需落实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就需要完善寄宿学校的管理制度,丰富学校硬件设施和重视培养优秀教师。

关键词:农村生源;留守儿童;寄宿管理制度

乡镇寄宿制学校是对教育资源的优化,目的是拉近城乡教育差距,整合师资力量,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但寄宿制学校管理难度大,务必要增强监督力度的有效手段。现在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最令广大农村家长忧心的事情,合理的寄宿管理制度就成为了保障家庭幸福和推进义务教育在农村普及的必要途径。

一、农村寄宿学校管理现状

(一)留守儿童多,教师工作量大

在当前的农村寄宿学校中,以留守儿童占多数。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常年在外地打工,因为离得远和工作忙碌,基本上很少关注自家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大量的留守儿童寄宿,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都只能依靠教师去管理,他们的健康与安全也都交到教师手中,让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管理的结果也不是非常有效。

(二)学生行为习惯差,学习基础薄弱

当前的农村寄宿学校,还存在学生行为习惯差,如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午休习惯、整理内务等等;学习基础薄弱的情况,一方面不是所有学生都寄宿,有些学生是半寄宿,有些学生是老人在照顾,因此很难实现统一标准化管理。另一方面,农村寄宿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存在滞后性。管理规则不够完善,教师很难去执行,或执行后无法起到有效约束学生的作用,导致寄宿的学生形成结伴玩耍的不良风气。

(三)残疾群体就学难,教育平权需落实

残疾群体就学问题也是农村寄宿学校的难点。农村没有专门的特殊学校,特殊学生只能跟正常学生一样报名入学,但特殊学生因为要接受治疗以及行动不便等,往往很难真正实现正常来校上课。但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为保障特殊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只能送教上门。比如我校学生小红,家里2姐妹都是重度脑瘫不能走路,属于二级残疾,家庭非常贫困,家长选择在市区边打工赚钱边带她们治病。我校有义务每学期组织一次去市区送教上门行动。送教上门一方面实现难度大,需要花费更多资源。另一方面,送教频率低,送教对象的学习进度很慢,教学效率也很低。

二、农村寄宿学校管理策略

(一)完善寄宿管理机制

农村学校寄宿制度既然势在必行,那么寄宿管理制度必须得以建立健全。首先,留守儿童尽量实行全寄宿模式,统一标准化管理。其次,对于寄宿规则必须有严格规定。寄宿制度包含教师细则和学生细则两部分。学生细则必须包含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方面的细则,比如寄宿学生放学后必须先在教师监督辅导下完成家庭作业,才能自由活动和玩耍;宿舍每周进行两次检查评分,不合格者负责班级卫生一周;寄宿学生必须每天10点关灯睡觉,晚上熬夜玩闹被发现的要进行批评和惩罚等。教师细则包含对学生生活、安全、心理方面的关注。比如要求教师必须每周至少找3位寄宿的问题学生进行沟通,敦促学生认真学习,少玩闹;教师在进行每周两次的卫生检查时,也要关注宿舍内是否有危险物品,并每学期进行一次安全宣导活动,平时不定期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教师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关注,比如学生不按时吃饭,喜欢熬夜等要及时给予关怀,学生之间发生矛盾要及时调解。学校也要把寄宿制度的规定加入教师考评与学生成绩考评中,通过合理的考评机制和寄宿管理机制来规范寄宿环境,让寄宿学生能够以学习为主,与同学和教师和谐相处,通过寄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重视培养优秀教师

农村寄宿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管理混乱,也与缺乏优秀骨干教师有关。优秀骨干教师,指的是在教学方面能够充分进行探索,主动发掘好的是教学方式的教师。也指的是拥有一定管理才能,能够在寄宿管理上有独特见解的教师。优秀骨干教师,在对待学生与教育时是充满热情的,他们遇到困难时不会气馁,而是勇于探索,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在教学中或管理中表现不错的教师,学校要加以重点培养,带他们去参观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授课,为他们创造学习机会,保证他们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持续增长。学校还要带领重点教师去参观管理比较好的寄宿学校,让他们对本校的寄宿管理发表意见,让他们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通过前期参与调研和学习,让重点教师逐步成长起来。在后续的教学管理中,也要做到适当放权,把寄宿学生的管理权,从学校手中逐渐下放到骨干教师手中。培养一批管理经验和教学能力都不错的教师,能够把农村寄宿学校一整个大烂摊子分成无数小摊子,再由骨干教师进行分别治理。对重点教师的培养,也是实现责任到人,有序分工的表现,可以充分提高寄宿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切实保障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氛围。此外,寄宿制学校还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教师编制问题上,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名额。教师编制能够给予教师岗位更全面的保障,充分增加农村寄宿学校教师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促进教师成长,吸引优秀师资力量来农村任教。教师编制也能让教师岗位更长久稳定,对农村寄宿学校的发展与学生成绩提高能起到促进作用。

(三)丰富学校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指的是宿舍条件、教学条件与工具、运动设施、体育设施等方面。首先,学校要集中安排学生宿舍,并保证学生的住宿环境舒适明亮,在宿舍中以床和书桌为主,保证寄宿学生的学习条件。有些学校学生住宿环境靠近垃圾堆或臭水沟,就属于住宿环境恶劣,学生自然很难沉下心去学习。住宿环境的改变,还包含刷脸或打卡设备使用,刷脸设备能增强宿舍的安全性,打卡设备应用在宿舍中能让教师对学生实现数字化管理,缓解留守儿童多的管理压力。第二,教学方面要引进高科技手段,比如自媒体设备和电脑,有了自媒体设备就可以进行ppt教学,展示电子笔记等。高科技手段的引入,可以实现给特殊群体网上授课,比如前文提到的小红,教师通过网络授课与发送ppt课件、电子笔记,就能够让小红不再局限于每学期只能学习简单的认字,而是做到与其他学生保持同样的学习进度。教师也不用定期去送教上门,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花在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上。第三,要建设校医务室,配备校医,解决农村学校离医院远的问题。以往晚上学生发烧都是教师半夜送去医院,搞得老师身心疲惫。有了校医能够节约教师时间精力,也能让生病的学生及时就医,是提高寄宿学校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学校硬件设施,还包含实验器材、体育器材、体育活动场地等的完善,丰富寄宿学校的硬件设施,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意义重大,学校必须重视。

结束语:总之,农村寄宿学校是未来农村学校发展的一个方向。虽然目前的农村寄宿学校存在诸多问题,寄宿学生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但只要对寄宿学校实现规范化地统一管理,寄宿学校终能发挥出它巨大的优势,真正成为解决农村儿童教育的可行性办法。在进行农村寄宿学校管理制度探索过程中,学校也要适当搜集家长意见,通过家长、教师、学校的共同参与,去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寄宿环境。


参考文献

  1. 茹永忠.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20(24):34-35.

  2. 贺国环.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的安全管理研究[J].考试周刊,2020(72):5-6.

  3. 孟学彬.新时代农村寄宿生宿舍管理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206-207.

  4. 窦永明.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0):26.

  5. 秦长会.农村寄宿学校对学困生的管理策略[J].学周刊,2019(1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