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张慧娟

江西省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幼儿园 江西省新余市 338000


摘要:作为幼儿教育实施的主阵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与效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更对于幼儿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为了使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为科学、高效、深入、到位,并为幼儿良好习惯培养、健全人格塑造、综合素养塑造提供铺垫,幼儿园应通过对各方面条件与资源的借助,特别是本土的自然、生态、文化、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来开发出具有完备性、系统化、高质量特性的园本课程,并通过辅助性园本课程作用的发挥,实现对幼儿园育人功能与教育价值的凸显。课程直接作用者是幼儿,课程内容只有存在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能够随时“触摸”,才有实践价值。因此,教师在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时,应加强对幼儿特性与园本实情的了解,并以此为参考,来构建课程体系,尽量使所开发的课程向着生活化、活动化、多元化方向而发展,以实现对幼儿认知潜能的深度开掘与发展需要的切实满足。同时,对于已经开发的园本课程,幼儿园也需要加强论证与考量,并根据幼儿在课程实践领域的表现与反应,就课程的内容、目标、定位、导向等予以适当优化、调整、创新,使园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与教育价值得以更好发挥,为幼儿人生发展与健康成长而铺路助力。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研究

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老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其从更高站位出发,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阐述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与价值,并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指明了方向。而作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幼儿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发挥程度,则直接影响着园本课程的质量,更严重制约着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在落实园本课程开发前,教师应做好调研与了解,并家长的意见、社会的建议等选择性采纳,以切实延伸、充分拓展园本课程的内涵与外沿。并根据园本实际情况与幼儿认知特性,深度论证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科学考量课程目标的针对性与发展性,使得园本课程尽量在结构、体系、内涵上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切实提升园本课程的效能与质量,实现对幼儿兴趣爱好的内化与认知潜能的激活。而对于园本课程中的一些不合理、不科学、较落后的内容、活动、案例、素材等,也应该即时剔除,并予以补充,使园本课程的内涵得以延展、更为丰富。通过完备性、多元化、高质量、精细化园本课程的构建,将其应用至幼儿成长与发展领域,使园本课程更好服务于幼儿认知发展,更好作用于幼儿夙愿释放。

一、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激活幼儿思维

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潜质的激活,为幼儿提供更多锤炼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幼儿在丰富的认知体验中获得发展需要满足。但是,由于很多幼儿在思维、认知、理解等能力上比较欠缺,以致教师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尽量提升其趣味性、丰富性、多元性,为不同幼儿认知能力提升提供铺垫。因此,教师在设定课程内容时,应尽量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深度融合,以避免由于课程内容比较单一、枯燥乏味而难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影响园本课程作用的发挥。使那些浅显易懂、简单明了、趣味生动的课程项目进入幼儿视域,为其成长与发展提供助力。如在“乡之韵”版块中,以世界水日为缘起到认识新余的母亲河袁河,延伸至各领域,通过听袁河的传说、知道水的形成、水的性质、水对人类的好处、坏处、我和水做游戏……在本土文化浸润中全面发展,逐步定成“会探究、能生存、爱生活、有梦想的培养目标。

二、渗透必要的实践项目,培养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是幼儿阶段应着力培养的基本意识,而蕴含实践特质的园本课程的开发,则可以让孩子们在做、玩、学中获得各方面素养的深度塑造。因此,教师应以实践性课程项目为引领,为幼儿提供更多动手、动脑去观察、感知、体验、探究的机会,让幼儿在手、眼、脑三者协调共用的基础上获得锻炼与提升,有所发展与成长。同时,还可以在实践性课程中融入一些辅助性游戏元素,自主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借助实践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实践课程,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开展绘画实践课程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选择性较多、趣味性较强的绘画主题,并引入一些辅助性生活实物,让幼儿在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的基础上描绘自己心中的森林、动物、草地、花朵等,在丰富多彩的色彩渲染下激活其认知。而对于科学领域的课程,则需要与幼儿生活有机关联起来,组织幼儿站在自己的视角去分析、探索、尝试,以实现对其科学素养的培养。

三、借助辅助性家园协作,提升课程内涵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阵地,更是幼儿发展的寄托,将课程开发与家庭元素融合起来,是拓宽幼儿园课程内涵的有效途径与最佳选择。因此,教师在开发园本课程时,应加强对家庭作用的发挥,并在课程内适当渗透一些辅助性家庭体验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一些基本性、常规性生活任务,以培育其良好行为习惯与生活意识,以达到拓宽课程内涵,提升课程效能的目的。例如,在幼儿完成《美好生活,从我做起》课程学习后,教师可以设置协作类课外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去坐公交车、去做家务、去打扫卫生、去洗脸洗手,以慢慢养成自觉排队、礼貌到人、勇担责任、节约用水、规避危险等意识。同时,在家长协作作用的发挥下,很多比较抽象的课程内容也会得到幼儿的充分理解,课程开发的作用也会逐步达成,更利于实现对幼儿各方面能力与意识的培养。

四、结论

总之,园本课程是促使幼儿园教育向着内涵化、多元化、深层次发展的基本保证,更是增强幼儿园育人功能的必然途径。而幼儿园在开发园本课程时,应加强对园本实际与幼儿特性的研究分析,并在课程目标设定、课程资源开掘、课程内容构建、课程活动设置中予以深度借助,尽量使所开发的园本课程更为贴近幼儿的最近发现区,为幼儿认知、成长、发展提供助力。因此,教师在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时,应始终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育人导向,不断丰富、完善、拓宽幼儿园教育的内涵与外沿,为幼儿提供更多实践、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幼儿在课程内容的辅助下积极动手、勇于参与、勤于思考、探究体验、丰富认知。另外,教师还需要切实发挥好生活素材与课程活动的作用,尽量使所开发的园本课程彰显出显著的生活化与活动化特质,实现对幼儿认知体验的不断丰富,在确保园本课程作用与功能得以更好发挥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园教育向着更好方向而发展。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提升,推动幼儿发展需要满足。

参考文献:

[1]王婧茹.浅析如何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及应用湛江本土文化资源[J].教育现代化,2019,6(A2):256-257.

[2]何宁秋,郑雪松.新时期地域文化引入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21-22.

[3]张志莲.县域内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问题及归因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34-35.

[4]徐苏琪.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启发[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