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及问题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0
/ 3

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及问题处理

谢金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在铁路路桥建设中常常会放置过渡段在路基和桥梁间,这样既可以提高列车行驶的舒适感,还能够保证列车行进的安全。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开展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路桥过渡段施工的不足点;第三部分对改善路桥过渡段施工质量的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


前言:由于路基与桥梁的连接点刚度不同,致使列车在行进时产生极大的震动,扩大铁路和列车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了列车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因此在建设时往往设计一些过渡段缓解现状。下面我们围绕过渡段的建设意义、存在问题和技术改善方案进行探讨。

1开展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布局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火车出行,这也增加了铁路建设的施工量,强化其自身的社会职能。众所周知,铁路建设围绕着安全、便捷、舒适的目标开展,注重建设质量,特别是铁路运行的稳定性。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在路基和桥梁间铺设铁路的情况,由于铁路自身的刚度、路基的刚度、桥梁的刚度各不相同,因此增加了施工难度。同时三者间的融合建设对列车行进、并轨时的震动影响较大,若不能通过施工技术有效的改善三个的建设和谐度,减缓铁路挤压变形的情况,就会增加列车行驶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甚至造成一定的人身伤亡。基于此,施工人员必须要以项目实际建设环境为基础,选择适合的过渡段施工技术,力争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获得最大的建设收益,为铁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1]

2当前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原因

通过对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现状了解发现,路基和桥梁间铁轨出现沉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填充路基的材料、路基自身地基、桥梁地基及表面结构不同等等。当列车正常行驶经过路桥路段时,对过渡段造成不同程度的挤压,导致其刚结构发生突变,这也增加了列车轮子与轨道间的相互作用力,长此以往,铁轨结构就出现了破损、断裂等情况,无法保证后续通行车辆的安全性。另外,列车行进的速度也与过渡段受挤压的程度有关,速度越快,轴重越大,安全系数越低。下面我们以三个方面对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

一是地理条件和外部环境。当荷载量相同时,桥梁的承载量和路基的承载量相同,沉降程度也各不相同。在建设和投入使用初期时没有任何问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路桥过渡段就会在众多外力的作用下,出现填土裂缝的情况,尤其是在雨季,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且破坏的节奏越来。其原因在于雨水有侵蚀性,自缝隙流入路基后破坏了建设材料结构,再经列车行驶的外作用力挤压,加快了路基的沉降速度。另外,雨水量的增加也会带走路基材料中细小的颗粒,打破路基的稳定性,加大了过渡段出现沉降、形变情况的概率。

二是填充材料和压实程度。一方面,若使用松散的填料回填路基,路基的刚度就无法得到保证,降低了路基承载通过列车的能力,容易产生形变且形变被放大。而桥梁地面由钢筋混凝土组成,硬度较大,受外力影响不会轻易的产生形变,沉降程度较小。当列车通过路桥过路段时,列车的荷载产生一定的外力,使路基和桥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其中路基的沉降程度大于桥台的沉降程度,导致铁轨出现变形、裂缝、断裂的情况。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回填压实的程度也会决定了路基刚度,回填压实就是利用机械设备对回填料进行碾压,消除回填料间的空气和缝隙,与桥台找平。若没有将回填料压实,待通车后,列车的作用力就会排除空气和缝隙,使桥台和路基间出现高低差,加大了两者的沉降幅度,致使轨道出现一定程度的形变。

三是施工设计。传统的路桥过渡段施工设计方案比较片面,只知道关注施工质量却不知道如何改善施工质量,施工设计方案缺少合理性,对于如何开展路桥过渡段的设计、施工、压实等工作仍处于迷茫状态。上文我们已经对路桥过渡段的性质进行了简单分析,了解了该工程建设比较特殊,对压实技术的标准较高,对于桥台、墙翼、墙后侧的压实程度各不相同。若路桥过渡段的建设质量不达标,就无法承载列车行进,有可能会造成铁路交通大面积瘫痪。施工结构也是路桥过渡段施工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内容,地质、土壤、坡度等都会影响地基铺设的整体效果,降低施工建设的总体质量[2]

3解决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缺陷的具体技术

3.1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路基自身与路桥过渡段间会产生沉降差异,这也加大了路基和桥台间的沉降值。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路桥过渡段的建设时,应该先委派专人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结合地质实际情况和建设目标确定建设性质,再由设计人员和专业人员联合制定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地基处理方案等等,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待方案设计完成后,专业人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相关参数输入到模拟建设软件中,通过雨水、雪水、磨损、载重系数等模拟查看地基的变化情况,以便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防止出现多次返工的情况。另外,施工单位也可以对地基进行挤密复合处理,发挥挤密作用加固地基,强化路基回填料间的紧密度,弱化应力带来的不良影响,从根本上提升地基的强度,降低列车行驶带来的沉降影响。

3.2机械填平处理技术要点

当回填材料足量铺设后,施工人员需要对回填料的水分进行测量,保证其处于最佳含水值,误差控制在2%以内,然后再应用机械设备进行填平处理。首先要应用推土机对回填料进行粗平处理,然后再使用平地设备对回填料进行精细平处理,最后应用水平仪测量定点水平情况,刮平时要注意从中间开始向两边推进,不要反向操作,保证回填料的水平度始终保持为0。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低级配的回填料,施工人员应该使用小型挖机搅拌,若回填料的表面有蜂窝或集窝的情况,应将机械设备改为手动搅拌。

3.3搭建过渡板处理技术要点

在铁路路桥过渡段的实际施工中,搭建路基和桥台间的混凝土过渡板需要注意以下三点方面:

第一,过渡板的搭建位置有明确的规定,需要建设在桥台后侧盖梁托座处,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过渡板对表面底层填土的支撑能力,而且可以降低铁道产生弯角,可实现性较高且刚度得到提升。

第二,由于桥台后侧盖梁托座处的刚度较强,因此在桥台后侧盖梁托座处搭建过渡板后不能随意移动、压缩板材。若过渡板搭建的地基弹性较好,地基会有一定的沉降程度,这就会增加过渡板的承重量,原因在于地基支撑的弹性空间较大,继而导致过渡板发生一定程度的移动。基于此,在桥台后侧盖梁托座处防止过渡板前,应该由专业人员估算配筋内力值,尽可能的弱化部分沉降对主体带来的影响[3]

第三,支撑面常常容易出现脱空的情况,这也增加了支撑倾斜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出现该问题,脱空支撑面的沉降程度会被放大,过渡板支撑位置改变,若继续加重承载量,过渡板极容易发生断裂的可能,无法保障列车的行驶安全。

总而言之,施工人员在开展过渡板搭建工作时,应该明确过渡板的搭建位置、搭建面积、回填料材质、压实数据等等,提高路桥过渡段建设的安全系数。

3.4过渡段铁轨处理技术要点

德国铁路使用的超长轨枕作为ICE隧道的入口,效果非常好,施工单位也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建设实例,对路桥过渡段施工建设进行优化。超长轨枕的使用强化了轨道的硬度和强化,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合理布控轨枕间的距离来强化铁路建设质量。在隧道中开展路桥过渡段建设时,施工单位可以应用板式轨道建设方式;在隧道外开展路桥过渡段建设时,施工单位可以应用混凝土轨枕建设方式,且过渡段长度不小于30米。

3.5分层建筑处理技术要点

按照相关标准,可以将松铺厚度分为三种,分别时28cm、30cm、32cm,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压实设备类型、组合方式、测量结果及压实次数等等参数选择最适合的松铺厚度。在摊铺回填料时,施工人员要关注回填料是否均匀,防止出现细颗粒和粗颗粒相互离析的情况。施工人员也可以应用推土机对回填摊铺料进行搅拌、加料、找平等处理,有助于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另外,若回填料的含水量不足,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洒水的方式进行调节;若回填料的含水量超标,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晾晒的方式进行调节。

3.6路基结构处理技术要点

在开展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时,经常会在铺设路基时使用加筋材料,这样能够加强路基的侧应力,强化加紧材料的硬度,满足其与土壤间的复合需求。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前明确铺设材料的数量、搅拌方式、层数等力学关系,弱化沉降带来的不良影响。为了保持土壤的稳定性,防止侧应力形变的产生,施工人员可以掺加适量的加筋材料,平衡土壤和材料间的约束力[4]

3.7路基桥台间的搭建处理要点

为了保证路基和桥台间的沉降幅度相同,可以选择搭建钢筋混凝土材质的板材,帮助完成沉降差自路基向桥台的过渡。施工人员可以在处理路基桥台搭建时,应用钢筋混凝土材质的板材作为过渡材料,利用锚筋连接路基—板材、板材—桥台间,降低其发生移位的可能。施工人员也需要将沥青加铺到锚筋的连接处,减轻其受暴晒暴雨的迫害。

3.8施工环境及自然环境保护要点

除了上述需要注意的施工技术要点,施工单位也需要维护施工环境,减少施工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强化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若在人群居住密度较大的地点开展施工建设,施工单位应根据人群的作息时间规划施工时间,尽量在白天完成施工任务,不要对周围人群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若必须要在晚上进行施工,施工单位应以不启动大型机械设备为原则,降低噪音影响,只进行必要的夜间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施工单位必须要在施工前对粉尘进行防范,避免污染周围居民的生存环境,如定期洒水等。另外,施工单位要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自然环境,不要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施工污水等,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在完成施工建设后,将施工现场恢复至原本状态。

结论:综上所述,过渡段的施工是铁路路桥建设的重点,也是决定施工质量的主要内容。因此,施工人员必须要深入研究过渡段施工技术,根据地质情况和项目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技术,提高施工的精准度,为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力争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晓亮.试论路桥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20,(24):123-124.

[2]程功.路桥工程监理中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分析[J].交通世界,2020,(12):118-119.

[3]梁成龙.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中的细节问题与建议[J].交通世界,2019,(13):64-65.

[4]王宝坤.探讨路桥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06):120+123.